人口密度:528人/平方公裏
臨海市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量珍貴文物,並於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之稱。自唐大夫鄭虔來泰州開辦學校圖書館並受到啟發以來,泰州人民非常重視農業和教育,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考試中,共有三名狀元,1名第二名和1名吳譚華,共有357名學者,其中最繁榮的是宋代的217名。
清朝光緒年間,有2所中學、6所高等學校和30所小學。經過漫長歲月的沈浮,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古跡、特產“四名”之城。古城墻歷史悠久,保存完好。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陶鑄古城、湧泉、溪口古窯遺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和珊瑚巖群分別獲批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螢石、蠟石、珍珠巖、螢石、粘土、黏土、花崗巖、玄武巖等礦藏。這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還有黃花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鯰魚和石斑魚等。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了以摩托車、紐扣、化工、燈籠、眼鏡、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景區眾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東南沿海的壹座古城和新城,屬於沿海經濟開放區。服裝、機電、化工、建材、紡織、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的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已成為中國四大眼鏡市場之壹。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6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30.7億元和654.38+0.61億元,同比增長65.438+0.5%和65.438+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工業投資71.1億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252元和8739元,分別增長8.6%和11.8%。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創建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38個,總面積668公頃,形成了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竹筍等七大系列農業經濟產業鏈。這裏有數百種名優特產品。“臨海潘浩”和“楊彥枸杞”分別成為全國和全省名茶,擁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和板栗等五大名果。荒山綠化於1994。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內外交通便利。國道104和甬臺溫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林勇(臨海至寧波)和林津(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這座城市已經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可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中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包括對外開放的洪光深水碼頭和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與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港口相連。路橋機場距離市區50多公裏靠海,可謂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程控電話總裝機容量達到65438+萬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城)城市和省首批自立治水(縣城)城市驗收。
古城墻修復工程成效顯著,湧泉寺、三豐寺等旅遊景點已基本建成,形成海濱觀光熱線。目前有1所高校和616所中小學,教育工作高標準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自然地理
臨海是浙江省轄市,以臺州為代管市。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距省會杭州西北245公裏。位於北緯28° 40′~ 29° 04′和東經120° 49′~ 121° 41′之間。東臨大海,南接臺州市椒江區、黃巖區,西接仙居縣,北接天臺縣、三門縣。東西最大水平距離85公裏,南北最大垂直距離44公裏,陸地總面積2203平方公裏,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裏,海岸線長227公裏。境內背山面水,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括蒼山脈自西南向東延伸,主峰密斯朗海拔1382米,為浙東第壹峰。西部有雷達、赤峰和楊彥山脈,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中部為斷陷盆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海域內有86個島嶼。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流,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裏。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7%,平原面積占22.8%,水域面積占6.5%。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65,438±07℃,10月平均氣溫65,438±0.8℃,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65,438±0.550毫米。5-6月為雨季,7-9月以晴天為主,夏秋之交臺風活動頻繁。
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壹峰,素有“泰山之托”之稱,也是21世紀祖國第壹縷陽光普照的地方。括蒼山也被稱為胤禛山和天壁山。泰州府引《五嶽自序》:“看海,會遇海色淡,故名括蒼。”
海岸線長227公裏。東部為沿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海域內有86個島嶼。
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流,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裏。水域面積占6.5%。
臨海市位於臺州中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年積溫5370℃,無霜期241天,平均蒸發量1231.4 mm,屬濕潤地區。
電力:現有2座220千伏變電站、11003變電站和35千伏13變電站,中壓輸電線路4000多公裏,年供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有壹個沿海的括蒼山風電場。
水產品:潮間帶灘塗面積8.7萬畝。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各種生物物種有利於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著名的東極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魚、石斑魚、鯰魚、鯖魚、鰻魚、墨魚、對蝦、梭子蟹等海產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市),有林地2073萬畝,總蓄積量282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5萬立方米;經濟特色林20.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8.6%,其中香樟、樟樹、厚樸等國家級保護樹種19種,雲豹、黑鹿等國家級保護動物11種,省級保護動物7種。
旅遊: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歷史文化遺址和風景名勝。著名的有:江南古城、金山寶塔群、東湖公園、陶鑄戚繼光抗日古城、烏坑風景區和大坎頭珊瑚巖。泰州城墻和陶鑄古城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鑄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礦產資源:有22種礦產,主要有砂、石、粘土等建築材料。藍田鄉的黑色花崗巖被譽為“世界花崗巖之王”,總儲量達6543.8億立方米。中國東海發現了油氣田。
歷史的發展
夏商周時期,臨海屬於歐弟,春秋時期屬於越地,戰國時期屬於楚國。
秦統壹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二年(前85年)設回浦縣,設章安縣,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更名為章安縣。
三國時吳大帝建臨海郡(因臨海山勢而得名)和臨海縣(治張安縣)。
隋開帝九年(589年)廢縣,章安、石峰、寧海、樂安合並為臨海縣,為府。
十壹年(591),縣治遷大孤山。
唐武德四年(621),設立泰州。
從唐朝到清朝,臨海壹直由臺州道和臺州府管轄。
民國初,廢屋留在縣城,屬於惠濟路。
民國16(1927)年間,廢道系統由第六、第七行政督察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成立了縣人民政府。
1981年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巖縣洪家區、3A區先後歸屬椒江市。
1986年3月,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臺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1994年,臺州行署遷至椒江,設立臺州市。臨海市由臺州市管理。
當地習俗和慣例
早年間,我們古城有壹個“水龍社”。許多水龍藏在全市各地的寺廟中,如清河寺、魚棚寺、宣帝寺和王翠寺。每年,無論外面發生了什麽,他們都像往常壹樣出來參加聚會,以檢驗他們的技能。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寺廟的黑暗的木門上,他們都出色地寫道:這是壹支由強壯的年輕人組成的業余消防隊,負責城市和郊區的消防工作。水管是手動操作的水泵,水龍頭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壹種持續的警惕感,水管被漆成火紅色。除了軟管,還有很多水桶。這個水桶與通常的水桶不同。壹個半圓桶的形狀平滑整齊地掛在墻上(使用時),並用紅色在半圓桶的桶面上寫有“太平桶”字樣。
水龍卷俱樂部每年舉行壹次會議,並選擇壹個空曠的場地。寺廟裏的所有水龍聚集在壹起,通過高高堆積柴火來噴射敵人的情況(火)。年輕的男孩們戴著藤帽,穿著綁腿,他們迅速爭先恐後地先噴水。這些軟管是雙缸壓力泵,兩側有粗壓桿,需要七八個人壹起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遠程射擊就越精確。軟管那麽多,男生拼命擠上擠下。軟管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集的水網,十分壯觀。水直接打在火上,發出壹聲巨響,贏得了圍觀群眾的歡呼。男生的優秀表現也會受到女生的青睞和羨慕。老人們依然古色古香,面帶微笑,談論著現場和自己的風格。水龍帶俱樂部的活動都在八月和九月舉行。事實上,這是對水管能否正常使用的現場測試,也是對人們對水管實際熟練程度的觀察練習。早些年,火災經常在年底發生在居民身上。選擇這個時間段開展活動,實際上是居民在年終發生火災時的壹項前期準備工作,他們時刻準備著,隨時準備著。
古城早年間,在街巷之間空曠的凹處,經常發現有壹個半人高的水池,上面鋪著石板,防止兒童跌落,被稱為“水龍會”。要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有事發生,可以隨時打開使用。
如今,“水龍會”已隨著歷史時代的發展而消失,但它在古城早期的消防保護中仍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 4月,在2021全國城市傳播熱度排名(縣級市)中,臨海市排名第44位。
2021 4月,浙江53縣市綜合指數排名出爐,臨海市排名第26位。
3月,2021,臨海市在中國特色食品百強榜中排名第八。
2021 1 10月,《小康》雜誌公布了中國春季休閑百強縣市名單,臨海排名第25位。
2021 1浙江公布“2020年浙江省產糧大縣”名單,臨海市榜上有名。
2021、1 2020年中國“百強縣”榜單出爐,臨海排名第38位。
2020年6月5438+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臨海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5438 2020年6月至2月,2020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榜單出爐,臨海市排名第92位。
2020年6月,水利部公布了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臨海市榜上有名。
2020年6月165438+10月,2020年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臨海市榜上有名。
165438+10月2020年6月,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臨海市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9月,阿裏研究院發布“2020年淘寶村百強縣”,臨海市排名第43位。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再次確認臨海為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0年2月,臨海市被確定為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0年,臨海市入選2019中國百強縣市,代表景區為臺州府城。
2065438+2008年6月,農業部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認定臨海市為2016-2017年全國安全漁業示範縣。
2016 2月,臨海市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4,1年6月,農業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確定臨海為第二批國家安全漁業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