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國的壹個城市,古時候叫吳,現在簡稱蘇。它有許多古老的名字和綽號,如姑蘇、吳都、吳中、吳棟、吳門和平河。漢文帝九年(公元589年),這裏被命名為蘇州,因城西南的姑蘇山而得名,並壹直流傳至今。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特大城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城市,江蘇省管轄的城市,具有地級行政級別,實際上享受副省級城市的待遇。它是江蘇省的經濟、外貿、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裏歷來以風景秀麗、園林典雅著稱,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江南第壹”的美譽。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的園林。私家園林最早記載於東晉時期(4世紀)。歷代園林興盛,名園越來越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在16-18世紀的鼎盛時期,蘇州有200多座園林,現在有幾十座保存完好,因此蘇州被稱為“人間天堂”。根據有效數據,蘇州是現存最古老的城市。蘇州是春秋時期吳國的政治中心。西漢武帝時是江南的政治經濟中心,司馬遷稱之為“江東壹都”(司馬遷《史記?貨殖傳);兩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南移,陸遊稱“蘇常相熟,天下足”(陸遊《牛奔水季劄》),宋人更被贊譽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蘇州則是“風光瑰麗的東南之冠”;明清時期,這裏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之壹。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稱贊蘇州是“紅塵中最繁華最浪漫的地方”。
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1.65平方公裏。200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6244311,其中市轄區戶籍總人口為2353019。2007年全市出生人口48552人,出生率為7.83‰,人口自然增長8049人,增長率為1.30‰。蘇州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昆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和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從65438到0993,蘇州被國務院批準為“大城市”。
地理位置
蘇州位於富饒的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到200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超過600萬,城鎮常住人口超過200萬。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四大環境保護重點城市之壹。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也是省內最南端的城市。東臨上海,近東海;西臨太湖,背靠無錫,與常州隔湖相望;南與浙江、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接近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219公裏,東距上海80公裏。它是江蘇省東南部的門戶,上海的咽喉,也是蘇中和蘇北到達浙江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行政區劃
金昌區(面積37平方公裏,人口210832)。郵政編碼215008)
(石碌街)石碌街/柳園街/虎丘街/白洋灣街/蔡襄街
平江區(面積22平方公裏,人口232053人)。郵政編碼215005)
(觀前街道內)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進街道/樓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面積25平方公裏,人口322922人)。郵政編碼215006)
(位於雙塔街道)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豐門街道/心有街道
自然環境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該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產棉花、蠶桑、水果,特產有碧螺春茶、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絲綢之鄉,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也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裏被中國著名的水稻產區環繞,農業發達,素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這裏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因其從古至今繁榮的文化和經濟而被譽為“人間天堂”、“絲綢之都”和“花園城市”。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特色,又被稱為“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如今,蘇州已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國際化大都市,山、水、城、林、園、鎮融為壹體,古典與現代、古韻與現代完美結合,和諧發展。2004年,世界遺產大會成功舉辦。2006年,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召開。
交通狀況
自古以來,蘇州就有京杭運河穿過。有京滬鐵路、312,204等多條國道經過蘇州。蘇州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2007年蘇州正在建設輕軌。預計在2009年左右投入使用。其公路密度達到德國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樞紐城市。
歷史和文化
蘇州建立於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令楚國的叛徒伍子胥建造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闔閭。春秋時期,它是吳國的首都,至今仍有許多關於Xi和伍子胥的歷史遺跡。隋開帝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壹直沿用至今。蘇州建城早,規模大,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古城仍位於原址上,這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蘇州園林是世界上最好的,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占據了兩席:拙政園和留園。吳中第壹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遊覽蘇州的必遊之地。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古今遊客爭相遊覽喬峰,聆聽寒山寺的鐘聲。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田萍、天池、洞庭等山脈點綴在太湖岸邊,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蘇州不僅有園林之美,更有山水之勝。自然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文人墨客吟詩作對,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蘇州園林是壹座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園丁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擅長繪畫。在園藝時,他們大多以繪畫為主,以詩歌為主題,並通過挖掘池塘和種植花草樹木來創造詩意的景觀。它們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花園裏遊泳就像欣賞詩歌和繪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和追求,在園林建築和園林景觀中有匾額、楹聯等詩文題記,有以淡雅的荷香比喻個人品格(《拙政園》中的“園香堂”),以優雅的香草比喻高貴的氣質(《拙政園》中的“香洲”), 以及對古人如行舟般自由漂浮的敬仰(怡園《畫舫齋》)這些書卷氣十足的詩詞和題跋與園中的建築、山水、花草樹木自然和諧地融為壹體,使園中的壹山壹水、壹草壹木都產生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以得到精神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宋(960 ~ 1278)、元(1271 ~ 1368)、明(1368 ~ 168)。
蘇州發現了許多古文化遺址,其中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包括昭陵山遺址、邵青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昭陵山遺址1992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遺址之壹。天堂蘇州,東方水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它曾是春秋吳國、戰國越國、三國孫吳、元末張吳的都城,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被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考證為中國第壹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和集大成者,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它是壹個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的蘇州園林以及大量其他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4200年,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花園城市。它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壹。這座古城的古跡密度在中國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北京和Xi安。壹般認為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了“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壹環”的水系和“小橋流水、白墻黛瓦、歷史園林”的獨特風貌。其中,蘇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的“雙遺產”。現在,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進入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預備名單。蘇州是中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截至目前,已有9座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虞山派代表人物之壹的昆曲和古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擁有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和常熟)、三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昆山周莊、吳江同裏和蘇州交趾)和七座江蘇歷史文化名鎮(蘇州東山、蘇州西山、蘇州光復、蘇州木瀆和吳江震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