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棣屬徐州,伏羊節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北地區特有的壹種飲食文化節,2010年,主辦方
將伏羊節的聖火傳遞至4省16個市縣。伏羊節期間,還安排多項文藝及觀光旅遊活動。2010
年的伏羊節,除在徐州漢城設立主會場外,還在豐縣、邳州、新沂、蕭縣等4個縣(市)開辟
分會場,將伏羊盛宴由城市推及鄉村。
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習俗,暗合“天人合壹”的質樸養生理
念,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
創舉。
伏羊節設定日期是每年傳統農歷初伏之日開始,經過中伏,至末伏結束,連續壹個月。按中
國的日歷法來說,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之日開始,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
10天。
擴展資料:
起源:
伏羊節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內涵的徐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總結創制的節慶。彭祖時代,
徐州地區普遍有食羊之習俗,彭祖創造的“羊方藏魚”正是那個時代羊菜烹飪技藝的升華。
據《漢書》記載,皇帝“伏日,詔賜從官肉”。當時的“官肉”即為“三牲”之首的羊肉,
伏天皇帝與從臣們***享羊肉已是確信無疑了。不惟宮中吃伏羊,《漢書》中亦有“田家作
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的記載。
宋朝之前,宮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為主。元代,羊肉在宮宴上更是居於統領地位,占了全部
菜肴的三分之二還多。從“羊大”為“美”的審美判斷,到“魚羊”為“鮮”的美食追求,
再到“食羊”為“養”的養生理念,無不隱含著先人對羊肉美食的追求和羊肉烹飪的感悟。
在徐淮壹帶,以羊肉名聞遐邇的,當數蕭縣,蕭縣連同徐州地區人們,向有伏天吃伏羊的習
俗。每年入伏第壹天,人們習慣從菜市場買回羊肉在家中烹飪食用。由於蕭縣古屬徐州轄
縣,兩地民間交往頻繁,蕭縣有許多在徐州開的飯店,也是後來節日能夠迅速在徐州展開,
並傳播的原因。蕭縣羊肉享有盛名已達300余年。蕭縣羊肉飯店有5000余家,飯店選用的多
為3至6個月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的蕭縣白山羊,肉質鮮嫩異常。蕭縣傳統名菜也多以羊肉為
主,有“無羊不成席”之說。
發展
2000年夏季,安徽省蕭縣城南(蕭淮公路許堂)許堂五香羊頭館策劃了伏羊節活動,第壹次打出中國蕭縣民間“伏羊文化節”的招牌,得到了其他壹些羊肉餐館的積極響應。
2002年7月11日,徐州舉辦了首屆伏羊美食文化節,正式命名為伏羊節。
2003年,徐州第二屆伏羊節,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
2004年,由徐州市烹飪協會正式牽頭組織舉辦第三屆伏羊節,吸納了南京、鄭州、邯鄲等近10個城市的同行參加伏羊節活動。?
2005年,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第四屆伏羊節,開始采取市場化模式運作。?
2006年,徐州第五屆伏羊節使用“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名稱,之後壹直延續使用至今。?
2007年,徐州第六屆伏羊節由中國烹飪協會和江蘇省烹飪協會聯合支持。同年,安徽蕭縣舉辦首屆伏羊文化節。遼寧義縣舉辦伏羊節。
2008年,徐州第七屆伏羊節,2008年獲得“中國十佳美食節慶”活動。 上海首次舉辦伏羊節。
2009年,徐州第八屆伏羊節,中國烹飪協會認定徐州為“中國伏羊美食之鄉”。?
2010年,徐州第九屆伏羊節。南京首次舉辦“伏羊節”,歷史上南京入伏天進補羊肉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賣“伏羊湯”的店。
2011年7月14日,徐州第十屆伏羊節,開幕式在沛縣、蕭縣等地舉行,以“漢皇故裏、伏羊歡歌”為主題,開幕式期間演出了大合唱《大風歌》、舞蹈《伏羊佳節歡迎您》等精彩節目。
2012年7月18日上午,徐州第十壹屆伏羊節在徐州漢城開幕。本屆伏羊節以“伏羊福羊和諧安康”為主題,活動於7月28日落幕。
2013年,徐州第十二屆伏羊節,澳大利亞綿羊也遠渡重洋首次進入徐州。 ?伏羊節在沛縣、蕭縣、莊行開幕,主題是吉羊如意,持續到7月19號。開幕式上,有文藝演出和鬥羊表演。
2014年,徐州第十三屆伏羊節於7月18日開幕,延續至8月17日。開幕式在邳州、沛縣、蕭縣、上海莊行舉行。武漢在餐館舉辦首次伏羊節。
2015年7月11日,徐州第十四屆伏羊節,沛縣、蕭縣、上海也舉行了開幕式,持續至8月17日。伏羊節的主題為“伏羊那麽香,我想去嘗嘗”。 ? 蕭縣主會場舉辦千人吃伏羊品鑒會,現場撐起直徑3米大鍋,可以同時滿足2000人就餐。?
2016年,徐州第十五屆伏羊節於7月15日至31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徐州,在賈汪區、沛縣、豐縣、常州市、安徽蕭縣、浙江長興等六地設置分會場。主辦方徐州餐飲行業協會、都市晨報。指導單位是中國烹飪協會。
2017年,伏羊節於7月11日至8月11日舉行,以“情暖淮海結友誼.心系食安***發展”為主題。
擴散
2000年,蕭縣丁裏鎮民眾自發組織吃伏羊活動。2008年,伏羊節獲“中國優秀節慶品牌”稱號。2009年,莊行羊肉燒酒飲食民俗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7月,徐州市伏羊食俗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11月,蕭縣伏羊宴習俗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伏羊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