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清進京腐乳
臨清進京腐乳是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官把濟美醬園制做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乾隆喜愛,當下朱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
2、陽谷五更爐熏雞
五更爐系列熏雞,秉承傳統工藝,八百年的熏制秘方,采用現代先進的食品加工工藝,使傳統食品達到工業化生產,既保持了傳統熏雞的獨特風味,又營養衛生,是現代人時尚新型的食品。
3、高唐“鬼子肉”
老王寨驢肉,高唐傳統名吃。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
4、臨清八寶布袋雞
臨清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盛在盤子裏活像個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席上的佳肴。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5、高唐羅漢餅
羅漢餅,高唐傳統名吃。屬糕點類,形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代為貢餅。特點是綿軟酥松,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
6、莘縣燕店燒鴿
“燕店燒鴿”是我國魯西名吃,產於魯西莘縣燕店鎮。以獨特的傳統制作工藝,選用肥嫩優質的本地無公害無添加劑家鴿,經燒煮高溫殺菌精制而成。
燕店燒鴿
7、臨清燒賣
燒賣是聊城臨清的傳統名吃,是壹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餡面食。臨清燒麥以王家燒麥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臨清面食行業的四大名吃(竇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燒麥、武德魁肉餅)之壹。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膻、不膩,聊城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嘗。
8、臨清托板豆腐
臨清運河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壹塊特制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講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長方塊,放在壹塊木板上,把嘴湊上去吃。
9、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壹書。是壹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
10、莘縣荸薺丸子
以鮮荸薺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團成丸子狀,入油鍋炸熟後,勾芡制做而成,是莘縣的傳統名菜,具有色澤光亮、外形美觀、蜜甜味濃等特點。該食品創制於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