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山西運城特色美食

山西運城特色美食

羊雜爛

羊雜爛發源於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著名的傳統小吃,是由羊骨架熬制成的上等羊湯,加之以羊腸、羊肝、羊肺、羊血、羊肚、羊肉等肉食,再佐之以羊油辣子、香菜、蔥花等,鮮美無比具有鮮而不膻、香而爽口等特點,壹般加之以晉南名食麻花或鍋盔泡在湯中,是新絳乃至晉南地區秋冬季節很地道的小吃。民謠道:“太原頭腦西安泡,新絳羊湯也蠻好”。它與運城地區其它地方的羊湯、羊雜割不同,雖然同樣是用羊雜做成,但不雜放豆腐、粉條。每天早晨顧客盈門,壹搶而空。羊肉、羊油、羊血、羊湯,含有較高脂肪、鐵質和蛋白質,發熱量大,屬於熱性食物,所以,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吃。

2、北相羊肉胡蔔

北相羊肉胡蔔,距今有壹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得最好,故名北相羊肉胡蔔。制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

3、聞喜煮餅

聞喜煮餅是壹種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主要原料為面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紅白糖等。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其外裹芝麻,滾圓狀,內有栗色、絳白二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吃起來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膩,久不變質。

4、聞喜蔥花餅

聞喜蔥花餅起源於明代。相傳,當時在聞喜縣衙門口有壹家小吃鋪,其以特殊工藝用面粉、油、蔥花烙烤出的烤餅,層多且薄、皮脆酥香、色澤黃亮、余味悠長,深受當地人和過往客商的青睞,漸漸名揚三晉。之後,小吃鋪技師便北上省城太原,開店迎客。清朝時期,京官楊深秀(山西聞喜儀張人)又帶領炊餅師傅進京獻技,竟壹舉揚名,京人把刀削面、平遙牛肉、聞喜蔥花餅譽為山西三大名吃。楊深秀將蔥花餅推薦給皇宮禦膳房,請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品嘗,頗受贊賞。聞喜蔥花餅遂聞名四方,傳承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

5、永濟牛肉餃子

永濟牛肉餃子是山西永濟的壹種民間小吃,相傳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由於當地回民較多,喜食牛肉。為了傳統和正宗,他們常常采用自己養牛,自己宰殺,或到處賣或自己食用。晉南人喜食餃子,慢慢地當地回民就喜歡用精純的牛肉做餡,制作牛肉餃子。由於選料科學,用親自熬制牛骨頭湯伴餡,使牛肉餃子吃起來鮮、香、嫩、滑,回味無窮。永濟牛肉餃子皮薄餡嫩,久煮不爛,味道奇絕,食之香而不膩,既可當主食,又可做下酒菜,因而有“吃餃子喝酒,越喝越有”的說法。永濟牛肉餃子的奇特之處就在於用料和拌餡,其配方在國內可以堪稱壹絕,無可比擬。

6、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壹起的形狀,現在洪洞壹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壹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制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

7、解州羊肉泡饃

解州羊肉泡饃是山西解州著名的傳統小吃之壹,具有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的特點。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作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而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