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浚縣特色美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子饃。在大伾山腳下壹座搭建的棚子裏,三個做子饃的師傅正在壹 刻不停地忙碌著。“這會兒不到飯點,還能供得上賣。到了中午想要吃上子饃,可就要排隊等啦!”徐師傅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徐師傅今年51歲,做子饃已經有30多個年頭了。只見徐師傅在和好的面中放入油、鹽制成餅胚,然後在餅中間加入肉餡,把餅放到鋪滿石子的平底鍋中,由加熱的石子來烤,待餅烤至六七成熟時取出,將餅切口灌入雞蛋液繼續烤制,兩三分鐘後,壹個金燦燦、熱騰騰的子饃就出鍋了。“這肉餡要選用精瘦肉,只放入鹽調餡即可,以保持肉的鮮味。”徐師傅說。
吳莊饸饹幾代人傳承下來的獨特風味
在連接大伾山和浮丘山的伾浮路上,有十幾家賣饸饹的鋪面。要說正宗和好吃,當數吳莊饸饹,吳存良和吳廣利父子是吳莊饸饹的傳承者。
老吳告訴記者,吳莊饸饹距今已有百余年歷史,自己家往上數三輩都是以做饸饹和賣饸饹為生的。“以前,祖上們都是在家做好饸饹,然後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現在條件好了,自己有了固定的鋪面,都是現吃現做。”
做饸饹的工具是壹種木頭做的“饸饹床”,架在鍋臺上,把和好的面塞入饸饹床帶眼兒的空腔裏,雙手握住饸饹床的木柄使勁壓,將饸饹直接壓入燒沸的鍋內,等水燒滾了,壹邊用筷子攪,壹邊加入冷水,滾過兩次,就可以撈出來。撈入碗中,再根據個人口味放入熟好的蔥花油、鹽、味精、蒜汁、香油、芝麻醬、芥末油、辣椒、豆芽等,這樣,壹碗誘人食欲的饸饹面就做好了。
香嫩爽滑的炒涼粉
在浚縣正月古廟會上,邊走邊逛,妳會發現街邊有許多賣炒涼粉的小吃攤。香噴噴、熱騰騰的炒涼粉是廟會上壹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在李大姐的炒涼粉攤前,記者停下了腳步。看著大大的平底鍋上堆滿了切成塊狀的涼粉,攤主用小火慢慢煎炒著。壹塊塊涼粉透著亮,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隨著攤主不停地翻炒,“嘩啦啦”的響聲更加刺激著人們的食欲。
“這涼粉是自家做的,做法也簡單,用綠豆澱粉加清水攪成綠豆芡,入沸水煮成糊後晾涼就成了涼粉。炒時在平底鍋內加入少量的油,把切好的涼粉放入,然後加入蔥、姜、豆瓣醬等作料。”李大姐告訴記者。待涼粉炒至七八成熟時,李大姐又把之前切好的蒜末放進去用鍋蓋蓋住燜上壹會兒。出鍋時,李大姐又淋了點香油,撒上壹把嫩白翠綠的蔥花。這樣壹碗香味撲鼻的炒涼粉就端到了食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