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位於朝鮮半島中部、地處盆地,漢江迂回穿城而過,距半島西海岸約30千米,距東海岸約185千米,北距朝鮮平壤約260千米。
地勢
首爾首爾市內的南山位於市中心,高度為270米,山頂建有高達240米的首爾塔。首爾在漢江的下遊,距離朝鮮半島西海岸只有30公裏。漢江自東向西緩緩流過,水面寬400到1000米左右。城市沿著平緩的河谷迤邐鋪展,自然地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在城市的四周,圍繞著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如列城郭,起到天然的護衛作用。
氣候
首爾是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8℃左右,四季分明。春,秋季雨水少,氣候溫暖,適宜旅遊。夏季(6月~9月中旬)的月平均溫度為20℃- 27℃的連續高溫多雨的天氣。冬季(12月~2月)比同緯度的其他城市氣溫略低。(月平均溫度為-5℃~0℃)。[1]
民居風格
在漢江兩岸,佇立著壹片片略顯陳舊的高層公寓,那是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著首爾人口的極度膨脹而興建的。這些建築都是大批量工業化制造的產物,造型雷同,色彩的搭配也完全壹致,都是淺灰、暗紅和暗綠三色的組合。如果湊近了觀察,還可以看到幾乎每套公寓的裝修都是壹模壹樣的。這種實用第壹、美感和個性居次的建築風格,人口體現在首爾的民用建築上。
傳統節日
鎮海軍港櫻花節:每年春暖花開的四月,鎮海軍港祭自1963年起開始舉辦,鎮海軍港祭最初是為了紀念1953年李舜臣將軍銅像在鎮海市落成而舉行的慶典活動,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櫻花節。
燃燈節:5月6日佛誕節來臨之際,首爾市中心鐘路壹帶。從奉恩寺舉辦的傳統燈展開始,在鐘路的曹溪寺和仁寺洞壹帶舉行伴以豐富多彩的佛敎文化活動。燃燈節的高潮是慶典最後壹天傍晚開始的“提燈遊行”。
仁寺洞傳統文化節:每年4月底、5月初,在首爾鐘路區仁寺洞壹帶。期間會舉辦傳統婚禮儀式表演、捕盜大將巡遊、伽倻琴彈唱、農樂表演、太平舞、教坊舞、民謠演唱等節目。
鼓樂節:每年10月初,在慶熙宮、世宗文化會館露天舞臺等地。 鼓樂節主要在首爾廣場、世宗文化會館露天舞臺等地舉行,活動內容包括開幕式、閉幕式、演出、展覽以及鼓樂演奏、樂器體驗活動。
特色美食
“韓定食”即韓國式客飯,是朝鮮風味的宮中料理,不加辣椒粉是它的特征,有蒸、烤、湯、拌等多種烹飪方法。每家餐廳的食譜和價格並不壹致,但壹定會包括以小麥煎餅包裹肉類和8種蔬菜的“九折阪”,此外還有加放肉類、魚類、蔬菜和蘑菇燉煮的火鍋“神仙爐”。此類餐廳大多陳設精致家具,有高級住宅的印象。
“冷面”尤為人們熟悉,有爽口的“水冷面”;以辣椒醬作調味的“拌冷面”兩種。任何季節以它來取代白米飯,是最受歡迎的食品。各餐廳的冷面稍有不同,面條上附加的配料多以肉類、蔬菜或水煮蛋為主,也有放生魚片的。長長的面條可用剪刀剪短後再享用。“冷面”在各大眾化餐廳都有,較有代表性的是首爾中區的“又來屋”。
“石碗拌飯”是韓國獨有的菜肴。白米飯上蓋上黃豆芽、肉類、雞蛋等佐料,盛在滾燙的石碗內,加放適量的辣椒醬後攪拌食用,鍋底的鍋巴更是壹絕。以全州中央會館的“石碗拌飯”最有名。
泡菜幾乎是韓國菜的象征,幾近每餐必備。材料利用大白菜、蘿蔔、黃瓜等蔬菜。泡菜中以包裹式泡菜最為美味:將栗子、梨、大棗、章魚、鮑魚、蝦、松仁等以大白菜包裹,具有壹般泡菜所沒有的“豪華”。有的泡菜除主要蔬菜外,亦加放蔥、姜、蒜、水芹菜等,不僅口味醇美,又有豐富營養。在韓國的任何地方都可品嘗泡菜,最妙的是因地方不同而口味各異。
還有綠豆、米粉做成的煎餅,加海鮮的煎餅又名“蔥餅”等。[5]
宗教
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久的宗教教派,壹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韓國佛教***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壹直影響著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