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鴨綠江畔仙境寬甸,萬畝桃花等您來

鴨綠江畔仙境寬甸,萬畝桃花等您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

河口桃花始盛開

以桃花為訊

寬甸大地山川添綠

又是壹年桃花季

帶著妳的那個TA

來丹東河口

感受萬畝桃花吧!

2021年桃花開放時間

根據天氣實況、氣候預測和河口景區現場調研分析:

受氣候升溫影響,預計2021年河口桃樹 盛花期在4月27日左右 ,預計 最佳觀賞期在4月27日至“五壹”小長假期間。

河口賞桃花攻略

河口看桃花觀賞地推薦: 寬甸河口村下河口桃園至鳳上景區沿線各桃園。

河口看桃花出行方式推薦: 自駕、火車、摩旅、騎行

河口必到景點推薦

萬畝桃花園

河口村依靠紅色 旅遊 資源和萬畝桃園發展鄉村 旅遊 產業,也帶動了以賞桃花為亮點的邊境、鄉村、民俗 旅遊 。壹江碧水映兩岸,萬畝桃花競開放,形成壹道獨特的風景。

河口斷橋

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接中朝兩岸最早的壹座公路橋。

這裏是誌願軍三大渡江地之壹,紅色 旅遊 線上的重要景點。

上河口車站舊址

始建於1950年11月,是鳳城至上河口鐵路線的終點站。車站是我國境內抗美援朝戰爭中建的壹個小站,也是抗美援朝開始時的上河口臨時指揮所。據地方史料記載,彭德懷司令曾在這裏指揮過誌願軍渡江。2018年6月29日,上河口車站舊址被丹東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6年1月,沈陽鐵路局對指揮所舊址進行復建,圖為復建後)

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

以展示沈陽鐵路局幹部職工為抗美援朝戰爭軍用物資運輸及人員輸送等所作的巨大貢獻為主題,通過遊覽了解抗美援朝 歷史 及鐵路在此次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上河口國門

國門矗立在上河口鴨綠江鐵路大橋中國壹側的橋頭,橫跨鐵路線,緊臨中朝19號界碑,高13.5米,寬12米,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鐵路秘密運輸線豐功偉績的標誌性建築,是中國唯壹壹座橫跨鐵路線臨江建造的國門。

寬甸景點推薦

天橋溝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四季景色分明,可謂“壹季壹世界,四季四重天”。現有蓮花峰、玉泉頂、曉月峰、紅楓谷等4大 旅遊 景區,以及東北抗日聯軍遺址20多處。漫步於天橋溝玻璃橋,在森林間穿梭遨遊全透明玻璃滑道,更讓人感到新奇、有趣、刺激。

四平鄉政府外觀

玻璃橋

青山溝

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處於長白山脈與鴨綠江水系之間,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青山溝絕世之美。“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滿家寨”四大景區渾然壹體,是壹個完美的山水型自然生態與滿族民俗文化相融合的景區。

青山飛瀑

八旗山水謠

花脖山

花脖山最高峰海拔1336.1米,是遼寧省第壹高峰。花脖山以巍峨極峰為骨架,以森林景觀為依托,以名泉梯瀑為脈絡,人文史跡點綴其間,集雄、險、奇、秀、幽於壹體,壯美的高山雲海日出,石湖、石瀑傾瀉而出。

黃椅山

玄武湖山水環繞,蒲石河迂回曲折,兩岸火山熔巖氣象萬千。在景區內可以欣賞到獨特的地質景觀,又可以乘筏漂流,感受玄武巖柱林的壯美神奇,沿著大峽谷順流而下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樂趣。

百瀑峽

百瀑峽以瀑多、水澈、泉盈、山險、石怪為主要特點,大小瀑布近百個,組成龐大的梯式瀑布群。秋季登高,是感受自然氣息不二之選。

天華山

天華山由“白龍澗”、“青龍澗”、“玉龍澗”、“天華峰”、“西谷頂”、“靈光頂”六大景區構成,有奇峰、怪石、森林、古木、洞峽、幽澗、瀑布、溪水的自然之美,到天華山壹定要去挑戰鬼斧神工的“壹線天”,登山頂眺望“毛公峰”。

白鷺村

每年,都有數千只鷺鳥從遙遠的南方飛來,在寬甸白鷺村的農家後院、山坡的枝頭築巢、棲息、哺育後代。

寬甸特色 美食

河口大鍋魚

全部選用最鮮美的鴨綠江江魚,用純正的農家燉法,呈上獨壹無二的邊境全魚宴。河口水質好,養出來的江魚個頭大,肉質鮮美。這裏最有名的壹道菜叫連年吉利,將鰱魚、鮎魚、鯽魚、鯉魚用農村大鍋,柴火慢燉四十分鐘,加入農村自制的大豆醬,再配上鍋貼餅子,小碴子粥。

山野菜宴

寬甸山多林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資源十分豐富,現已被人們采集食用的山野菜有大葉芹、大耳毛、猴腿等幾十種,山野菜是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發育的,是天然的有機食品。

河口扒鴨

扒鴨也是河口特色之壹。整只鴨子燉煮,扒鴨上桌,用手撕下壹個鴨腿,瞬間能感受到鴨子燉得酥爛,入口鮮嫩多汁,非常入味,最好吃的方法就是連肉帶皮壹起入口,香嫩美味。

寬甸特色商品

為豐富 旅遊 市場,給遊客帶來更好的 旅遊 消費體驗,寬甸大力推動 旅遊 後備箱工程,目前已推出了以農副土特產品、非遺文創產品、奇石工藝品為主的三大類九個系列 旅遊 後備箱產品。

特別提示:

1、未來幾天,寬甸氣溫起伏較大,風力偏大,應準備好保暖的衣物,春季早晚溫差較大,中午會比較熱,應註意早晚的保暖。

2、對花粉過敏應提前備好過敏藥。

3、請所有車輛聽從交警指揮,文明行車,安全出行,禮讓交通。

策劃/中***丹東市委宣傳部

丹東市文化 旅遊 和廣播電視局

責任編輯/鄭定成 邱誌傑 編輯/何婷婷

編審/張麗嫻 監制/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