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民來說,食物是最重要的,而當地的食物和小吃就像壹個地方的文化符號和象征。我來自貴州,那裏氣候潮濕,我喜歡吃酸辣的食物,我的口味既有湖南和四川的風格又有地方特色,因此產生了許多特殊的食物。下面就跟著我壹起去了解壹下有沒有妳喜歡的美食吧。有壹件事我絕對不能接受。
壹、凱裏酸湯魚
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三天不吃酸,走路就去釣魚(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墜)”。據說是生活在這裏的苗族同胞對酸湯的喜愛。
正宗的方法可分為三種:紅酸湯魚、白酸湯魚和油酸湯魚。其中,白酸湯魚比較復雜,只能在農村地區品嘗。所用的魚以稻鯉和鯰魚為主,輔以秘制酸湯,開胃又營養。
作為以凱裏市命名的特色美食,它不僅在貴州擁有眾多忠實粉絲,還吸引了外省遊客。曾經,壹些老品牌排起了長隊。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中華美食也將其列為黔菜首選。
第二,貴陽絲綢娃娃
絲綢娃娃,乍壹看讓人聯想到,但實際上它們是夏天的絕佳食物。絲綢娃娃在貴陽的街道上非常常見,它們因看起來像產房裏裹著“繈褓”的新生兒而得名。絲綢娃娃有很多配菜,各種搭配和分層的味道,各種蔬菜的美味都包在裏面。蘸上酸酸爽口的水,它們很美味。
第三,遵義蝦子羊肉粉
遵義羊肉的質量是出了名的好。蝦仁羊肉粉的原料很簡單,羊肉和米粉。但是吃羊肉粉最重要的是吃原湯。壹般來說,遵義居民喜歡選擇思南縣產的短腿山羊,因為該地區的山羊肉質細嫩,腥味小。當天宰殺去皮,不用洗就放入鍋中。煮羊肉湯時,首先將新鮮羊肉放入鍋中,慢慢燉煮。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除了肉和骨頭,用壹兩只母雞加壹點冰糖。這湯特別好喝。
四、形意刷頭
願清同治年間的特色小吃,因形似百姓使用的竹刷柄頭而得名。蒸好的“刷柄”略大於拇指,淺黃色,有光澤,令人食欲大開。將雞湯、油浸辣椒面、醬油和蔥花蘸水,味道鮮美。嚴格來說,興義刷頭是蒸餃中的創新。因為皮薄餡足,掌握好火候是關鍵。秘訣是用大火蒸5-6分鐘,而不是更多。
五、水城鐵鍋
水城大鍋可謂“西部壹絕”,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的壹種特色吃法。它辛辣,清爽,美味,開胃和油膩。水城大鍋始於清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說當時的平西王吳三桂派兵鎮壓水西夷土司。當他到達水西時,糧食和草短缺,因此官兵們不得不將屋頂瓦片和用於腌制地窖食物的瓷缸放在火上,在那裏煮野味和采摘野菜來充饑。正是當年的這壹無奈之舉,造就了今天這道美味佳肴。
六、銅仁鍋巴粉
鍋巴粉是貴州銅仁的壹種特色小吃。大米與綠豆混合,原漿倒入滾燙的鐵鍋中,制成薄紙和綠色,切成長條狀並煮熟。吃的時候需要配上專屬調料,好吃不膩。妳可以將湯汁和調味料吸入粉末中以增加味道,或者妳不需要將湯汁幹拌。其中,印江地區習慣將鍋巴粉和豆漿混合在壹起,味道獨特。
順便說壹下,銅仁是我的家鄉。除了鍋巴面,還有數不清的小吃,這裏僅舉幾個例子。
七、王昌面條
王昌面,又稱昌邑面,是貴州著名的漢族風味面條。主要原料是豬大腸、新鮮豬血和卷鴨蛋面。在貴州眾多小吃中,以其色、香、味“三絕”而聞名。具有血嫩、面脆、香辣、湯鮮的風味和口感,紅而不辣、油而不膩、酥而不生。
無論春夏秋冬,壹碗正宗的豬血豬腸面壹定能撫慰妳的心靈和壹天的疲勞。
八、貴州辣子雞
辣子雞在湖南和四川也很常見,但貴州辣子雞有自己的“氣質”。與湖南和四川的幹辣椒炒辣子雞相比,貴州辣子雞更好。用特殊的巴贊辣椒和雞肉炒,這兩種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避免了川菜和湘菜的流行,但它更連續和持久,刺激妳的味蕾,美味可口。
九、布依族五色花米
五色花米是布依族的專屬產品。精選優質糯米,添加天然植物色素,使大米五彩斑斕,從而賦予其無盡的詩意和浪漫情懷,是布依族同胞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
十、牛糞火鍋
它是貴州省東南部的壹道苗族美食,又稱牛肉扁火鍋,是黔東南地區待客的上品,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
火鍋還沒煮好,就聞到壹股淡淡的腐草味。然後將牛雜倒入火鍋中,煮的時候可以聞到牛糞的味道。因為它含有優質草,吃起來像藥,有點苦。據說在湯的底部加入了石菖蒲和川芎等香料,這樣會使湯更美味。
做法:屠宰前,用細草和中草藥餵牛。宰殺後,取出牛胃和小腸中未消化的食物,擠出液體,加入牛膽汁和調料,放入鍋中慢煮。
這種吃法起初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但當地居民願意以壹頭牛為代價招待客人,這顯示了貴州人的熱情。之前去過壹次當地,做了很多心理準備也沒敢嘗試。不知道嘉賓們怎麽看。(前方多影像高能預警)
至於貴州的美食,更是層出不窮。文章只是根據我自己的認知舉了壹些典型的例子。關於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妳還知道哪些美食或與它碰撞出哪些美好的回憶?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