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犍為有什麽好吃的

犍為有什麽好吃的

 多的去了。。 犍為第二屆“古犍之旅”旅遊文化藝術節在這個時候拉開帷幕,再次向全世界拋出了繡球,等待八方來賓。莊嚴宏大的祭孔大典,珍藏記憶的嘉陽小火車,全新推出的礦井博物館……千年古郡魅力依舊。然而,對於那些對犍為流連忘返的“貪”食壹族而言,犍為的小吃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豆腐腦

小吃,小吃,吃的精華在於“小”,壹家小店,壹個小碗,卻色香味俱全,光看著,口水就流了出來。提到豆腐腦,五通橋牛華鎮的論名氣屬第壹,但犍為豆腐腦卻壹樣別具風味。 “油炸兒”拌著香菜,花生陪著炸豆,清香味中泛著油香味,油而不利,稠而不粘。入口時壹股羅城牛肉特有的光滑,不費勁就到了嗓子,這時,湯汁裏的豆腐順勢而入,大豆的甜與壹點點的辣交織在壹起,保準讓妳嘴角翹起。這時,問老板要壹杯清茶,喝上壹小口,在大口和上幾口豆腐腦,頓時,胃裏本來不安的食欲細胞被全部挑逗起來。

豆腐腦店裏還有壹絕,與豆腐腦壹起被稱為“姐妹花”的活脫粉。至於這活脫粉名字的來歷,據當地常客稱是來源於10多年前壹位顧客之口。該顧客是川北人,初到犍為就品嘗了這裏的小碗粉,吃了第壹口,他便叫到:“這粉真活脫!”其實,“活脫”大概就是滑的意思,據老板稱,這粉雖滑但絕不軟,甚至可以拿來跳繩呢。活脫粉不僅滑,而且扮相美味道靚,尤其是要上點肉料加進去,感覺就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不同凡響。

在犍為,象這樣的小吃小店就有不下10家,家家都是小有名氣,有史可尋。種類涵蓋鍋貼、鐵板燒、串串香……每壹種都別具風情,哪怕妳在其他地方吃過,它也能讓妳找到“初戀”般的味道。

薄餅

說到犍為小吃,就不得不提到“餅”,壹般人想到餅,總是想到餅幹、幹餅,可這犍為餅和其他餅不壹樣,不僅有幹還有濕,不僅有甜也有辣,再加上酸酸鹹鹹可謂是五味俱全,這餅真是有名堂。

首先要談的就是薄餅。犍為遠近聞名,“銀絲作心,錦緞為皮”。當然,這只是形容,也可以說是比喻。但拋開外觀不談,但從好不好來說,犍為薄餅的確名不虛傳。糖醋並舉,甜酸相融,香豆花生粉的香和蘿蔔絲的脆同時入口,感覺難以壹口咽下,又不願半途而廢,從嘴裏拿出,要人欲罷不能,吃了壹個,嘴角還殘留醋味,卻又忍不住再來壹個。打嗝時回味壹下,仿佛已經下到胃裏,飽而不撐,意猶未盡。再加上幾毛錢的超低價格更是讓人趨之若鶩。

夾餅

夾餅,又名(ka)餅。灰面烤出的餅子裏面夾入蒸好的肥腸、牛肉,伴上香菜、蔥花,和上花椒、胡椒、辣椒粉,味精、鹹鹽等調味劑自然不能少,熱氣騰騰,香味撲鼻。壹口咬下去,感覺細膩柔軟,牛肉、肥腸的味道被面餅中和,入口後不粘牙,不膩嘴。再咬壹口,味道漸濃,喉嚨裏還有熱浪湧起,香菜的清香此時發揮作用,壹氣呵成,香味滲透全身。

希貴餅家

希貴餅家源於1991年創建的犍為縣鳳凰食品廠,主要生產傳統名特糕點,產品豐富多樣,其中又以酥芙蓉、魚皮花生、灑琪瑪久負盛名,暢銷省內外。來犍旅遊的遊客,或者外出的犍為人,都把酥芙蓉、魚皮花生、灑琪瑪作為食用佳品。在制作魚皮花生過程中,選用的花生仁顆粒酥松、皮薄均勻,選用上等的糕粉、砂糖,采用獨特配方,經過制糖、裹坯、烘烤、上醬等工藝精心制作而成,讓它甜鹹適度,香酥可口。在烘烤時,必須用微火,否則容易烤糊。在上醬時必須均勻塗抹,否則口感不均,影響產品質量。要讓酥芙蓉酥香爽口,入口化渣,顏色潔白,就要求原料配方比例要恰當,糯米坯、白砂糖、飴糖、熟豬油使用的比例要匹配。工藝流程要有條不紊,在制作過程中,要經過泡米、磨漿、煮餅、舂茸、晾幹、成坯、油炸、淋糖、裝盒成型等多道工序,酥芙蓉風味別具壹格,入口化渣不粘牙,香、酥、泡、甜,使人有油而不膩、甜香可口之感。

從走出去的羅城牛肉,到紮根犍為的地道小吃,飲食文化被犍為人演繹得有聲有色。胡南院子街(老攤區)上的楊三薄餅的冷串串兒,二中外的南鳥麻辣燙、蘇三拉面,新城小學外炸的抄手,書田街的蛋烘糕、涼面、鄧記臭豆腐、鍋魁、鐘鴨子,北街的小師妹兔頭、壹中外的羅四宵夜的冒菜、岷江燒烤,學府街的老地方的炒米線和炒飯,附小外的珍珠奶茶、鮮榨果汁、油炸系列,小十字的啃骨頭和畢鴨子的鴨腳板、四妹燒烤,新仁巷的鍋魁,東門口的金絲牛肉,農貿市場、步行街外的葉兒粑、泡粑,好吃街的黃雞肉、翹腳牛肉、小是小的米線、家常菜,桐子林口口上的大薄餅、重慶來鳳魚,老漁船上的黃辣丁…… 犍為當地人背起來如數家珍,外地遊客更是用口水代替了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