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桂林有什麽特色是美食?(桂林米粉除外)

桂林有什麽特色是美食?(桂林米粉除外)

桂林湯圓 、 桂林馬蹄糕 、陽朔莫老手工龍須面 、陽朔粽子 、桂林尼姑素面 、蓮藕黃豆燉排骨 、荷葉鴨 、牛肉炒雜菌 、扒白菇 、九雀下蛋 、柚子皮釀 、爆米花 、巨峰葡萄 、豆皮肉卷 、橘瓣魚丸 、陽朔玉竹煮牛肉 、奉化芋頭 、桂林小吃-水糍粑 、桂林馬打滾 、柿子草菇 、鴛鴦戲飛龍 、恭城甜酒 、菊花鱸魚 、百花遼參 、麒麟鱖魚 、水晶塊 、糖醋咕嚕肉 、拔絲芋頭、桂林特色菜之—炒田螺、方竹筍燒肉 桂林特色菜—烤乳豬 、 桂林第四寶—糟白菜 豆瓣醬蝦仁煮豆腐 、 嬰兒營養食譜——蒸肉豆腐 、 荷葉鴨 、蕨菜炒臘肉 、桂林恭城油茶 、靈川狗肉 、荔蒲芋扣肉 、白果燉老鴨 、全州禾花魚 ……

農莊美食 愛上天然山野味

想體驗壹次不同尋常的桂林美食的健康宴會嗎?為什麽不試試到周邊的農莊呢?隨著桂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桂林市民周末都會選擇開車到農莊中用餐,享受農莊中的健康美食。

農莊的興起在於它擁有寧靜、幽雅的用餐環境,美食農莊遠離城市喧囂,而且又被群山環抱,青山綠水,因而被桂林都市人所青睞,成為舒心休閑、享受農家樂的理想場所。

農莊

自古以來,人們心中就渴望著過壹種寧靜的鄉間生活。桂林農莊的地點都選擇在空氣比較好的郊區,更有不少農莊選址在風景旅遊區的附近,不少食客戲稱農莊為“桂林美食的後花園”。

農莊主要以飲食農莊為主,讓人們在自然風光中品嘗富有田園特色的美食。此外,還有壹些果園及農業基地也都提供鄉村美食。

農莊周圍環境

味道鮮:山野風味健康美食

桂林現有的休閑農莊做菜的材料壹般都是自種、自養、自給的天然健康美食,有壹些農莊還會請附近的農民幫忙。

桂林農莊的菜肴基本上都是在附近生產的,不少農莊還用小麥養雞、鴨、鵝,魚塘裏的魚所吃的也都是青草,壹些農莊裏的魚塘還可以開放給食客們垂釣。記者采訪中還了解到,桂林壹些農莊提供給客人的蔬菜會與城市裏有所不同,他們會種植壹些野菜,讓到那兒的客人能夠品嘗到山野的特色風味。

農莊火鍋

到桂林各個農莊吃飯的客人,很多時候會在進入農莊後,看到什麽就點什麽。例如看到農莊田裏的菜挺新鮮,而且又正是自己喜歡吃的菜,告訴服務員後,他們就會馬上摘下來給妳品嘗。

如果客人想體驗農家樂,也可以自己動手去摘菜,當然要記得先跟服務員打個招呼。如果客人喜歡吃魚,也可以讓服務員現場抓,然後再烹飪。

農莊特色菜

另外,很多農莊同時還提供壹些農產品和農副產品,供給客人們購買,如果吃得不夠遊客還可以買回家吃。

生意火:農莊遊熱帶旺餐飲

在桂林壹家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工作繁忙,特別想回到鄉下,享受那兒的青山綠水,節假日在鄉間種滿果蔬的田園裏,感覺特別寧靜。

農莊天然青菜

“壹到節假日,我們的農莊肯定爆滿,不僅桂林本地的客人,廣州甚至香港的遊客都會到我們這兒來用餐。”昨天,桂林壹家生態樂園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農莊瓜果

桂林旅遊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隨著桂林以及周邊市民私家車的增多,到農莊自駕遊玩將越來越火爆,成為都市人短線美食遊的最佳選擇。

農家特菜

人們的佐餐菜肴除雞、鴨、肉、魚、豆腐外,就是素菜了。素菜清淡,人們為了讓其美味可口,也做出了各種具有獨特的味道。這是農家對蔬菜品位的追求,也是他們智慧的表露。桂北農家加工制作蔬菜,確有幾種令人贊不絕口,食之叫好的特色菜。

水鹽菜是平樂土特產之壹。歷來是紅白喜事中,以及民間日常生活烹飪的上好配料。上等鹽菜的顏色鮮黃透明,主梗、葉梗都有光澤,聞起來香氣撲鼻,吃起來香脆爽口,還夾有適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魷魚、炒豬肚、炒大腸、煮滑魚中配上鹽菜,更是余味無窮。如作甜酸魚、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體面的佳菜。

平樂的水鹽菜不僅自食自用,很早就遠銷桂林、梧州,還出口海外,而且相傳在清代還成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貢品之壹。

制作水鹽菜的的青菜主要是從廣東潮州移植來的芥菜,在選料時,以菜心呈拳狀的最好,長得“過瘋”的潮州芥菜,因其綠葉太多,形狀松散,就不宜做鹽菜了。

水鹽菜的腌制方法有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只有處置恰當,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曬菜。晴天將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陽光下曬到整蔸菜葉用手抓攏,菜梗不斷,這樣就可以收起來了。

其次是踩菜。水鹽菜制得好壞,與踩菜有密切關系。先把曬好的芥菜分層放進大木桶中,壹層菜放好用腳踩平,在上面撒上壹層生鹽,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鹽。每放壹層踩壹層,壹直踩到擠出菜水淹過菜面為止。最後在菜上面放上壹層稻草,再用石塊壓實。如果是中秋節前踩制鹽菜,因天氣溫度高,以用陶瓷缸為好;中秋節後,天氣轉涼,則以大木桶為好。

再次就是要掌握時間和溫度,開桶取菜。經過踩緊壓實的芥菜,在超過22℃的天氣裏,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於22℃的天氣,壹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於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兩個月才能起蓋發賣。

當壓實的芥菜經過壹定時間後,水面上浮起壹層白色的泡沫時,即可移去石塊,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鹽菜成熟後,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裏過久,遇上天氣高溫,鹽菜的顏色就會逐漸變色,出現黴爛的現象。另外還要註意避免“燒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溫天氣,壹定要註意觀察,如果時間過長,缸邊或桶邊只要鹽菜接觸處出現黴變黑斑,就是“燒缸”了,鹽菜的色香味會受到嚴重影響。有經驗的農戶會根據天氣情況掌握腌制時間,所以平樂、荔浦的腌鹽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們的傳統腌制技藝上。

平樂、荔浦的農戶愛腌鹽菜;資源、全州、灌陽的農戶則愛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來鮮紅艷麗,壹個個脹鼓鼓地煥著光澤,入口壹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開胃。吃後腹中有微火之感,渾身暖洋,如有風寒感冒,頭上冒出細汗,不用吃藥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區的少數民族到了嚴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葉煮酸辣椒茶,每月喝壹兩次來抵禦風寒感冒。

資源屬高寒山區,濕氣重,所以鄉村農戶均愛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幾個腌酸壇子。制作泡辣椒時,先將壇子消毒,用火烘幹水氣,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鹽,把泡水釀制成香酸味。然後選擇新鮮肥厚,帶有光澤的鮮紅辣椒,用剪刀剪去把頭,不要弄破,曬半天或壹天去了表面水氣,即可將它放入壇內,放多少根據壇子大小和壇水多少而定,壹般將辣椒放入壇中,以壇水能蓋住辣椒為宜。壇蓋蓋好後,壇檐要放水,使蓋子密封不走氣。辣椒在壇子裏泡至半個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壇子不走氣,泡再久,辣椒吃起來都是香中帶甜,辣中帶酸,脆嫩可口,生津驅濕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難得的山野珍菜;如用來煮鮮魚、豆腐火鍋,資源有句趣語:“要妳捆起舌頭咽!”意思是吃這佳肴,不小心連舌頭都被饞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頭吃這美食,才不會將舌頭咽下去。如今,資源的泡辣椒已走出農家,進入了工業化生產,批量泡制,投放市場,走向兩廣兩湖,成為俏銷的土特產品。

腌鹽菜,泡辣椒人們見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壹種侗家山珍“昆蟲菜”,就聞之甚少,食之難得了。

居住在龍勝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蟲蠶作菜的習慣,他們稱馬蜂、螞蚱為“無骨之肉”。馬蜂(胡蜂)是山林中飛行的昆蟲,尾部有毒刺,會蜇人。這種馬蜂有壹種在樹上做巢,俗稱“樓蜂”,或“油蘿蜂”;壹種在地下做巢,俗稱“土地蜂”,或“鬼頭蜂”。它們做的蜂巢均用樹枝、樹葉沫粘膠而成。巢內分若幹個大小圓瓣,每瓣有許多小孔,雌蜂將卵產9-孔內,再用樹脂覆蓋,到農歷七八月間,蜂蛹便長滿孔穴。這時,侗家人先踩好點,到了晚上,便點燃柴草,將蜂子燒死,或以煙火將蜂驅趕走。然後摘取蜂巢回到家裏,慢慢地將蜂蛹倒出。有的壹個蜂巢可取蛹達壹兩斤之多。然後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馬蜂蛹調炒得金黃香脆,壹端上餐桌香氣四溢,可謂是真正的山珍,絕妙的美味。用它來下酒,是難以品嘗到的佳肴。如果用來做湯,那適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還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為最尊貴的客人,永遠莫想得到品嘗的口福。

另壹種“昆蟲菜”那就是螞蚱。螞蚱即黃蟲,桂北山區有壹種螞蚱全身青色,頭上長兩條細長觸角,眼睛特大,背脊與頭連有三條黃線,翅羽長,內羽呈淡紅色,體大如壹中指,因為這種螞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葉,山裏人俗稱它為“苞谷螞蚱”而得名。夜間它常伏在苞谷葉上,壹動不動。每到苞谷揚花,苞谷棒子吐須的時節,侗家人就打著火把,走進地裏去捕捉這種啃食作物的害蟲。有時壹兩個鐘頭就可以捕捉到壹小竹簍。捉回後,把竹簍放進沸水中壹泡,將螞蚱燙死。這時燙死的螞蚱竟然與海裏的大蝦壹樣,原來壹身青色的螞蚱,變得全身微紅。然後將其頭壹扯,頭帶著腸腑全部被扯了出來,肚腹除潛留著黃爽的螞蚱蛋外,壹點汙物都沒有。再捏去腳和翅膀,便成了壹砣微紅的螞蚱肉。這時有的人拿來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許青椒、食鹽,出鍋後色彩紅綠俱備,香氣撲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將螞蚱放在壹個缽頭裏,與大蒜、生姜、食鹽、五香粉等混合壹起,將螞蚱腌泡半小時,讓其吸進鹽味。再將茶油鍋放上爐竈上,油沸時將螞蚱放入油鍋裏,見螞蚱浮上油面,顏色稍有焦紅,即可撈出放在盤子裏,冷卻後即可食用。這種油炸螞蚱的香氣,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難以用文字和語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講的那樣:“油炸螞蚱最好吃,天上難找地下稀。”

這種侗家“昆蟲菜”稀有獨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難碰上幾次。

桂北的農家特色菜甚多,還有瑤家五香菜、筍幹、幹山菌等都是民間傳統蔬菜,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適合大眾的美味。盡管各種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農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獨特的風味被人們視為珍饈。

歡迎您來桂林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