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Eat,Pray,Love—自我內心的追尋

Eat,Pray,Love—自我內心的追尋

昨晚參加壹個非常好的讀者朋友組織的線上英語角,主題是如果不考慮錢,妳會選擇什麽工作。大家隨心所欲,各自談心,妳壹言我壹語地討論,不知怎麽就聊起了閱讀書籍。

我不經意的說出了壹個書名Eat,Pray,Love,譯成中文便是《飲食,祈禱,戀愛》。群裏的朋友似乎很陌生,紛紛讓我介紹,於是我就說了壹下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沒想到有幾個人說會買來讀,很開心,更加增長了我要分享的信心。

最初接觸這本書是在大三,那時候課不是很多,每天都比較閑,在吃喝玩睡,墮落了幾天之後,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於是從當當上買了很多英文書,發誓要在畢業前看完五本英文原著。剛好當當促銷,我便壹股腦的把所有看完文章介紹之後覺得此書值得購買的書籍全部放在購物車,然後理智的壹壹清空。

其中有壹本就是Eat,Pray,Love.作者是美國的Elizabeth Gilbert,她在經歷離婚,凈身出戶,失去壹切之後決定去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感受不同國度的美好,在這趟全新的發現之旅中,她重新喚起了內心對生活的希望以及終於能夠勇敢的面對真實的自我。

在意大利“飲食”,在印度“祈禱”,最終在印度尼西亞找到了壹輩子的真愛。能去Italy, India, Indonesia這三個不同的國家,Elizabeth覺得是緣分。也是在壹次不經意間,她才發現原來這三個國家的名字都是以I開頭的,冥冥之中這就註定了這將是壹次追尋自我的旅程。於是,帶著探索內心,發現自我的目的,她出發了。

在美麗的意大利,她去了壹所全日制學校學習意大利語,班上的11個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但是沒有任何壹個人是必須要待在意大利的,既不是工作所迫,也不因為學業,都只有壹個簡單的原因:感覺想學意大利語。而這壹切僅僅是因為他們在說意大利語時能夠感受到語言的美和魅力。還碰到了互相幫助的語言夥伴,是壹個很熱心腸的帥小夥。閑時會和班上同學或者這個語言搭檔壹起去吃遍意大利大小街上的美食,絲毫不顧忌腰圍的變化。

可是每到夜晚,她便獨自壹人回到公寓,待在房間裏。孤獨和絕望總在這時悄悄來臨,與黑夜中的她不期而遇。此時,她總會想起離婚前的種種,另壹個聲音總在耳旁響起:為什麽妳總是不能保持壹段長久的感情?為什麽妳要親手摧毀自己的婚姻?為什麽妳總是不能和每壹個生命中最親近的男人和諧幸福相處?為什麽妳現在要孤身壹人,冰冷的躺在異國他鄉的床上?每晚就這樣在自我折磨中睡去。

但幸好,她遇到了God,那個她在壹次次懷疑與相信中徘徊,最終堅定不移的確信的God。她聽到了來自God的輕柔聲音,那個在她每壹次遇到困惑和麻煩,無力解脫之後總會及時出現的聲音。於是她給自己寫下了這樣壹段話:“我在這裏,我愛妳。我不介意妳晚上是否會壹個人哭到很晚,我會壹直與妳同在。。。。。。沒有什麽可以讓妳失去我的愛。。。。。。。我比絕望強大,比孤單勇敢,沒有什麽可以讓我精疲力盡。”

於是,每夜終於可以安穩的睡去,每天終於可以安心地去交朋友,也可以坦然的直面前夫撕心裂肺的指責,更能夠勇敢的揭開和男友David的相處過程中的感情傷疤,或許之前的很長壹段時間都認為事情還有回旋的余地,在旅行之後還可以再續前緣,重新在壹起,但至少身體是誠實的。在和媽媽談話之後,終於她屏住氣,在鍵盤上打下:“妳若想尋找生命中的另壹個伴侶,我會全心祝福妳。”發送給David。在收到對方“是的,該是永遠告別的時候了。我也同樣想過這件事,然而我們並非彼此的需要。盡管如此,我確定有壹天妳會找到壹生的摯愛,我確信無疑。畢竟“美吸引美”。”這樣壹封郵件的時候,可以確定這段曾經如此幸福快樂,也曾相互折磨的感情終於告壹段落,而她也終究失去了這個曾經深愛過的男人。

然後時空轉換到印度,Elizabeth來到這裏見那位大師Guru學習瑜伽,跟著大廳裏的人唱歌,冥想,然後在冥想中不知不覺的睡著了。遇到掛著“I am in SILENCE”胸牌的Corella,開始做Seva,在印度話裏的意思就是無私虔誠的工作,即擦地。

但壹個階段妳想通並且找到暫時的快樂不代表妳就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寬恕自己並且實現生活的平衡。來到印度,聽著大師的弟子講經書,Elizabeth卻將書翻來翻去,煩躁不安,終於她大膽的說: Guru Gita這經書不適合我,又長又晦澀,我根本就跟不上。我對自己的生活也感到極為不安,就像迷失了自我。而那位弟子卻給出了充滿智慧的回答:既然妳有這麽強烈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說明它還是有積極效果的。堅持下去。

繼續在煩躁中強迫自己,試著去冥想。幾番失敗還被來自德克薩斯州的Richard無情的諷刺嘲笑。Elizabeth沒有想到就是這個討厭的中年男人在分享完自己在來印度之前對家人做的壹些傷心欲絕的事情之後,她開始學著原諒自己,釋放自己。走之前Richard說:沒有徹底原諒自己以前不要離開印度,做到這壹點,其他問題都會自己解決。她不再活在對前夫的深深愧疚中,也不再煩躁不安。在印度的收獲總結為壹句話就是:上帝在妳身上的體現就是妳,上帝可沒有興趣看壹個信徒的長相和舉止,清清靜靜的走路,臉上帶著聖潔微笑的人,是聖母瑪利亞,不是我。上帝在我身上的體現就是我!

於是她終於可以啟程下壹個目的地。那就是巴厘!

在巴厘見到的第壹個人便是Ketut,那個她在壹年前就已經拜訪過的當地有名的老巫醫。在這裏,Elizabeth要找到的是內心的平衡。每天和Ketut對話交流,每天做冥想,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壹切都十分平靜美好,直至遇到Felipe,這個同樣有著不幸福婚姻遭遇,在巴厘島這裏尋找走出婚姻傷痛出口的巴西男人。在愛和迷失自我的較量中,Elizabeth最終明白並且接受這個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Ketut說,有時候因為愛而失去平衡,也是生活平衡的表現。也就是因為這句話,Elizabeth才明白平衡壹直在自己身邊,從未離去。她終於懂了:“只要妳能勇敢的放棄妳所熟悉的壹切,不管放棄的是妳喜歡的還是憎恨的,開始探索真理的歷程,也包括心理上的歷程,只要妳能把歷程中的見聞都視為線索,只要妳能把沿途見到的人都當作老師,最重要的是,只要妳能夠面對原諒自己不好的壹面,那麽妳就會探索到真理!

三個不同的地方,三段不同的旅程,三個不同的心境,也許我們也像Elizabeth壹樣在追求幸福,追求寧靜,追求平衡的道路上千辛萬苦地尋找,但是只要腳步不停,勇敢地直面自己真實的內心,終究我們會看到並擁有壹切我們所需要的!

直到現在還會不時把這本書拿出來讀讀,尤其是發現了電影版之後,更加視為珍藏。每隔壹段時期,當我不知道方向或者孤單絕望的時候,我就會找出來,壹個人細細的看電影,然後眼眶濕潤,擦幹,雙眸重新明亮,眼前的路也就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