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這樣壹個機會,妳想穿越到哪個朝代?
如果要我選,我壹定會選擇宋朝,因為宋朝是壹個開放而雅致的時代,又是壹個非常好玩的朝代。因為宋朝的生活真的是太豐富多彩了!不信?那就翻開這本《挑戰古人100天》來看看吧!
作者雲葭,他通過幾個鮮活的人物,和富有代入感的情節,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日常生活、娛樂休閑、節日文化等方方面面。他將專業的歷史知識與有趣的場景和故事巧妙地結合,讓人讀起來既輕松愉悅,趣味盎然,又感覺幹貨滿滿。這本書中還有30多張古圖和古畫,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的觀察和體會宋代人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從生活細節到節日慶祝,從琴棋書畫到藝術文化,都事無巨細地向我們做了介紹。通常,我們對於古代可能多少都存著壹些狹隘的認識,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古代,那個時候既沒有網絡又沒有WIFI,每天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吟詩作賦以外,應該很輕閑很無聊吧。可事實上,古人的生活與我們的想像大相徑庭。
1、文化活動:琴棋書畫是標配,其它的活動既豐富又高雅
撫琴作畫,吟詩作對是歷朝歷代文人最喜歡的活動,宋朝當然也不例外。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位都是宋朝人。
在宋朝,人們不僅精通於琴棋書畫,更喜歡大家聚在壹起交流。比如古人的雅集,就是很多文人雅士坐在壹起吟誦詩詞,創作交流的聚會。這種聚會側重以文會友,有很強的藝術性。類似的活動還有“掛畫”,就是古人在喝茶時會品鑒茶座旁邊的畫,文人們喜歡收集字畫,有時會開壹個小型的沙龍,邀請朋友來品鑒,而且宋朝不僅是文人雅士掛畫,就連民間百姓家中,酒樓茶樓中也有這樣的鑒賞也蔚然成風。
而宋朝的文化活動,除此之外比較重要的還有點茶,插花和焚香。
點茶:在電視劇《知否》中曾出現過多次關於點茶的場景,宋朝點茶的方式,可是日本抹茶的祖先啊。點茶在當時不僅是品茶的方式,更是好友間溝通交流的娛樂方式。在茶上“拉花”的技術叫分茶,這早在宋朝就有了,它可不比現代在咖啡上拉花遜色噢。
插花 :可以說沒有任何壹個朝代的人比宋代人更愛花了,簪花不分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因此男子簪花在當時十分流行也十分常見。而插花這項技能,更是貴族女子們需要掌握的壹門手藝,是他們要學習的壹項技能。
焚香:還記得《花千骨》中那位制香調香的高手夏紫熏嗎?在宋朝“合香”可是真實存在的,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將多種香料按配方調和成壹種復合型香料的技藝,他們會舉辦“香席”,請好友來品香調香,想來就是壹件十分高雅有情調的活動。
2.古代人重視儀式感
說起古人的儀式感 ,那真的是讓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汗顏啊!古人非常重視節日,每壹個節日都有不同的儀式,過得有模有樣,自然也是別有壹番趣味。
清明:這壹天可是非常忙碌的壹天,因為既要去祭祀又要去踏春。女子們會蘭湯沐浴,然後化著精致的妝容,穿著艷麗的衣服,尤其會穿上壹雙精美的繡花鞋,再纏上彩線,掛上小符出門遊玩。清明這天他們會帶上很多應季的小吃,在郊外放風箏,鬥草,賞花等等。當然,春意盎然的季節,自然也是愛情萌芽的時節噢!? 清明節有點像現在的相親節,很多男女在出遊時相互認識,有好感的可以進壹步接觸。
七夕:這個節日是我最喜歡的壹個,可不是因為它是“情人節”噢,這個節日在古代和情人節壹點關系都沒有!它其實是“少女節”、“閨蜜節”,有點像現在的“婦女節”。女孩們會在七夕這天舉辦很多有意思的活動,比如搭彩樓,舉辦乞巧儀式,求織女賜給她壹雙巧手。從七月壹日起,大家就開始出門采辦,儼然成了壹個大型的購物節,街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商品有新衣服,壹種叫“磨喝樂”的泥娃娃;還有壹種叫“種生”的植物,七夕這天女孩子們會互送紅雞、果食,還會在月下穿針引線。所以“七夕”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節目噢。
中秋:中秋節在宋朝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但是過法和現代人有點像。必備的節目是吃月餅,不過那個時候月餅在民間叫做小餅,在宮裏叫宮餅。中秋這天年輕人在壹起狂歡,放水燈,喝酒賞月,到了12點時要舉辦祭月儀式,為家人祈禱。
重陽:古代的重陽節也和“敬老”沒什麽關系,其實這是壹個賞菊以及與菊花有關的節日。北宋時民間會舉辦賞菊大會,人們會喝菊花酒,有菊花裝飾門窗。當然這壹天也有登高的習俗,秋遊賞景,把茱萸戴在身上或是插在頭上,王維詩中那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就是出自此處。
3.古代娛樂活動要比現在多,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說到古代的娛樂活動,我只能用“神往”這個詞來形容。古代的體育活動有馬球、投壺、蹴鞠等,這些我們在古裝劇裏都看到過或是接觸過。
宋代最有意思的娛樂活動,我覺得壹個是逛夜市,壹個是瓦子(也叫瓦舍)去看演出。宋代的夜市是非常熱鬧的,很多小販和各種店鋪,吃喝玩樂的小商品應有盡有。瓦舍的演出分為場次,壹個場次叫壹個“勾欄”,演出的項目有雜技、傀儡戲、說書,馴獸表演和女子相撲,演出內容豐富多彩,既有趣味性又驚險刺激,妳是不是也躍躍欲試想去看看了?
另外,宋代的美食也讓人垂涎欲滴啊。當時最著名的酒樓當屬樊樓,其次是太平樓,每天都需要提前預訂才能有座位。而宋代各色小吃更是壹應俱全,什麽清明節吃的青團、稠餳,米糕,奶酪,杏仁粥,端午吃的五色水團,還有夏天吃的冰鎮食品比如冰雪冷元子,荔枝膏、砂糖綠豆、水晶皂兒、黃冷團子、酥山等,在夜市上最受歡迎的小吃有辣腳子、姜辣蘿蔔、炸凍魚頭、香糖果子、餛飩等。吃貨們壹定要記牢這些,如果真的穿越了別忘了去吃壹吃這些。
1.節日要有儀式感!
說到儀式感,古人在這方面要比我們強多了。而我們現代人,對於每個節日最深刻的記憶,恐怕就只有吃吃吃了吧?
說實話,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關於各種節日的種種儀式都是從書本上看來的,只有壹小部分是我們實際體驗和經歷過的。
當然在這方面,學校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教育也存在壹定的缺失,在這個過分重視分數和排名的時代,這些傳統文化和習俗,實際上變得可有可無,而實際上,這些才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財富。
我們不妨用玩樂的心態,模仿古人的儀式感去過節,不僅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也會讓節目增添了更多的新鮮感和更深的歷史文化底蘊。
2.古人喜歡組織高品質的聚會
有沒有發現,古人非常喜歡搞“聚會”,不論是與琴棋書畫有關的,還是與體育項目有關的,大部分的聚會都是將那些誌趣相投,有***同興趣愛好的人聚在壹起,互相交流溝通,不僅增進了友誼,更漲了不少知識呢。
而反觀我們現代人,這種在興趣上“情投意合”的聚會幾乎是沒有,在我們的認知裏,聚會就是用來High的,時間就是要用來揮霍的,大家聚在壹起不是吃喝玩樂就是聊八卦。當然這也是壹種生活方式,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我們可能並沒有壹項擅長的技能或是興趣愛好,所以壹群沒有什麽愛好的人聚在壹起,除了吃喝玩樂聊些有的沒的,還真沒什麽事情可做了。
通常跟什麽人在壹起,我們就容易受到什麽人的影響,所以下次參加聚會的時候,好好想壹想,這個聚會,我能收獲些什麽呢?我想結交什麽樣的朋友,受到什麽樣的影響呢?
3.古人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沈浸在心流狀態之中
古人大都擁有壹兩項才藝,總的來說這些人有的偏文,有的偏武。
正如書中的主人公李小娘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寫作和撫琴技藝同樣非常高超。而這些技藝,哪樣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心打磨呢?他們看似生活很輕閑,其實也有很多技能需要學習和鍛煉,因此他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在心流狀態之下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僅享受其中,還提升了自己的修養。想想真的是羨慕之極啊!
而反觀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科技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把我們的時間分割成了碎片,各種媒體都在想辦法奪走我們的註意力,我們真的很難擁有壹段只屬於自己的專註時光。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現狀,並想明白自己喜歡的是什麽,然後分析自己的時間都是怎麽被消耗的,並努力找出壹個整塊的時間,用於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挑戰古人100天》這本書,是壹本既有趣又有幹貨的書,想了解古代人日常生活,它絕對是首選。不過本書有壹個小遺憾,就是它所介紹的日常生活幾乎都是富人階級的,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是什麽樣子的呢?我覺得應該更有煙火氣壹些了吧,希望這本書可以出壹個續集,專門介紹壹下古代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附錄:
本書人物設定:
李小娘子:出身於宋代中產家庭,汴京小有名氣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寫得壹手好字,做得壹手好文章,撫琴技藝同樣高超。不太擅長娛樂項目和女紅,但精通茶藝和插花。
孫姑娘:李小娘子的閨密,出身富二代。性格外向,非常會玩,精通各種娛樂項目,除了琴棋書畫不會,其它的都還比較擅長。暗戀李小娘子的表哥李郞。
李郎:李小娘子的表哥,典型的文藝男青年兼帥哥壹枚。擅長調香,下棋,繪畫,打馬球。與李小娘子來往最為密切的親戚。
趙公子:李郞的朋友,是位頗有文藝氣質的帥哥,擅長撫琴,繪畫,馬球等。經常和李小娘子,李郞和孫姑娘壹起遊玩,有暗戀李小娘子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