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時我就非常愛吃火鍋,人大西門外有家秦媽火鍋,起先還不錯,但後來量又少又不幹凈,就不去了……後來發現了壹個地方,叫“小肥羊”,味道很好離西門也近,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
吃火鍋的時候韓國朋友給我介紹說這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當時我也沒怎麽在意,姑妄聽之而已……因為當時在我的知識體系裏這個火鍋應該是完顏阿骨打發明的,老家阿城是完顏阿骨打建都的地方,離那兒不遠的白城有個金上京博物館,裏面還有完顏阿骨打行軍時用過的鍋,跟現在的火鍋壹模壹樣~~~我當時在想,可能遊牧民族用餐不太講究,尤其在行軍時,基本上都是支上壹口鍋有什麽放什麽,所以跟現在的火鍋形似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但是按時間推算阿骨打應該在鐵木真之前,所以要論發明權,應該是對前者比較有利才對……之後,我也聽好多韓國人說過,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聽中國人說的……我覺得這個事情必須弄清楚,要不然也會造成“阿拉伯數字”這個悲劇……
火鍋的各種名稱
在中國,火鍋作為民間流行的美食,流行於全國各地。火鍋在重慶和四川等地叫“火鍋”,在廣東稱為“打邊爐”,在寧夏稱為“鍋子”,在江浙壹帶稱為“暖鍋”,在北京壹帶則稱為“涮鍋”,而其英文名稱叫作
“hot pot (也作:chafing dish)”
火鍋在韓國被稱為“”,其實是指日本的火鍋,這個詞也是對日語裏火鍋的發音的音譯詞,可見,韓國的火鍋應該是由中國先傳入日本,而後傳入了韓國。據我所知,火鍋大概是在1333年前後,傳入的日本,所以韓國有火鍋的歷史至少應該是在這之後。火鍋來歷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壹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壹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壹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難以理解和感覺 2. 可信度降低
韓國人是知道《三國演義》的(韓國把三國演義叫《三國誌》),所以他們還是認可漢朝的歷史的~~~所以,在後來韓國人再說這個“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至少在漢朝已經有對火鍋的記載了,只不過當時並不是很流行,三國五熟釜應該就是鴛鴦鍋的始祖;到了宋朝時期火鍋已經流行於民間;到了元朝時期流行於蒙古壹帶~~~因此,所謂的成吉思汗發明說,基本上是不靠譜的……瑣感
有些事情總想弄清楚,但有些事情總是弄不清楚……有時難得糊塗好些,而有時卻必須明白~!個人認為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卻被叫成了“阿拉伯數字”確實是種悲哀~~~至少我們應該盡量讓歷史是它本來該有的那個樣子……在這個意義上,火鍋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我確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到底是誰,但至少在漢代,它已經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