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鏈接:
鏈接:/s/11qi 350 rgqd 452 mvqdaeq
密碼:r9gm標題:五種口味
作者:汪曾祺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4月
頁碼:177
內容介紹:
汪曾祺既不是官員也不是商人,所以他吃的和喜歡的大多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他講蘿蔔、豆腐、韭菜、肉,都是悠哉悠哉的;讀過的人都津津樂道。汪曾祺在葵?據邱說,我小時候讀過韓樂府的《第十個五年征兵》,“我過去常常在山谷裏做壹頓飯,用向日葵做湯。我不知道我是誰”,盡管他“從未參軍,接觸這首詩時也沒有經歷長時間的分離,但他不止壹次為這首詩流淚”。我想看到汪曾祺這個老人,他也是有感情的,有氣質的,有激情的,有感動的,有憤慨的。
然而,汪曾祺並沒有見花就哭,而是刨根問底。他想知道向日葵是什麽品種。從《毛詩考釋》到《植物考釋》,再到吳的《植物考釋》。他在武昌偶然遇到古籍中的向日葵——冬莧菜,終於放下心來,終於把“十五”計劃投入部隊。當然,汪曾祺的心思不僅僅是考古方面的,還有自己深刻的含義,那就是在文藝創作中,“奉勸大家不要心胸太狹隘,什麽都試壹試”“壹個常年吃大白菜的人,是沒有運氣吃的”。中國人講究娛樂性,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幾篇關於美食的文章中,比如《吃與文學》,他就像壹個鄰家老婦人,談論著自己的創作觀點和生活感受,但妳壹點也不討厭他,反而覺得他是壹個可愛的小老頭。
關於作者:
汪曾祺(1920 ~ 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65438年至0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大中文系,深受教寫作的沈從文影響。1940開始出版小說。1943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昆明和任中學擔任中文教師和歷史博物館工作。從1946開始,他在《文學雜誌》、《文藝復興》、《文學春秋》上發表了《騎手》、《復仇》、《綠貓》、《名雞名鴨》等短篇小說,引起了文學界的關註。1950後就職於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主編《北京文藝》《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入北京京劇團(後改為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舍夜話》、《汪曾祺短篇小說集》、《夜宴花集》、《孤獨與溫暖》、《山茱萸集》、《散文集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譚》和《汪曾祺選集》。還有壹些京劇劇本。短篇小說《受戒》和《大鬧筆記》是他的獲獎小說。這些作品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被介紹到國外。他用散文的筆調寫小說,寫家鄉的故事、風俗、民俗,充滿了地方特色。作品疏中凝重,平淡中奇異,感悟靈動深遠,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