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有經常旅遊以前,每壹次出國遊都會讓小編莫名激動,去往別的國家,感受異國風情與文化習俗,是壹種愉悅的新鮮感。而對於小編來說,能快速了解到壹個國家國民的生活習慣,就是走入他們的家庭,才能了解得更為具體。之前在美國旅遊的時候,在旅途中結實了壹個美國阿姨,她是我預訂的民宿老板。性格十分開朗,對於外國遊客也很熱情友好,經常會邀請住客與她們家壹同用餐。這也讓我深切了解到,美國家庭壹日三餐是在吃些什麽。
首先是早餐,美國人對於早餐的營養均衡搭配上還是相當註重的,不過經常吃來吃去都是那幾樣。美國人的早餐壹般都在8點之前完成,壹般都是烤面包、烤香腸、煎薄餅、雞蛋、華夫餅搭配著牛奶、果汁、咖啡或麥片,有時還會配上壹些水果沙拉。
如果想吃的豐盛點的話,那就會先用黃油在平底鍋上加熱,然後放上雞蛋、培根、洋蔥等配料,最後再裹上芝士,出品後就是壹個煎蛋餅,他們叫做Omelet。小編有試過Omelet的味道,還蠻不錯的,不過對於我這個經常早餐喝白粥的?中國胃?,會有壹些些膩。特別要說的是,美式早餐的吐司片和國內那種軟綿綿口感的吐司不同,它們的面包片偏硬,基本是沒有任何味道的,只需抹上花生醬或者果醬就可食用。小編發現,不管是美國人的家裏頭還是外頭的早餐餐館裏,美國人最離不開的就是花生醬和果醬。
午餐的話,美國人就比較簡單?對付?了。因為工作或者上班的緣故,美國人更註重午餐的簡便性和快捷性,而且美國人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很少會有回家吃午餐的習慣,不是自帶就是在外面的快餐店解決。自帶的話,美國人會用壹些半成品來制作,比如用面包片或者薄餅來做三明治或漢堡包,在早餐時候就把午餐做好,最後裝進牛皮紙袋或者便當盒裏。
不自帶的話,要不就是去便利店買零食和面包,要不就是就近的某家快餐店,吃吃披薩沙拉等速食食物,他們也熱衷於生冷的飲品,在美國快餐店點飲料的話,壹般來說是可以無限續杯的。
而晚餐,美國人和中國人壹樣的就是他們很註重晚餐。由於朋友聚會和壹些宴請都會安排在晚餐時段,所以美國人的晚餐是最豐盛和正式的。晚餐壹般有前菜、主菜和甜食,美國人在做菜風格上,喜歡用煎、烤、炸的方式,在味道上偏愛鹹中又帶點甜。前菜會選擇開胃的濃湯,主材多是肉排、烤牛肉、炸雞、烤羊排等比較重口味的純肉主菜,搭配壹些蔬菜沙拉、面包、意大利面。美國人很喜歡吃甜食,沒有甜食的壹頓飯是不完整的,在甜食上他們會選蛋糕、水果派、曲奇餡餅或者冰淇淋。
小編在美國時,經常能在晚餐的時候把自己給吃撐,之後回國發現自己肥了好幾斤,其實這也和美國的飲食習慣有關。他們喜愛吃高蛋白、高激素的食物,美國人普遍長得比中國人高也是這個原因,不過自然也容易超重,導致身材過胖。
雖然在美國旅遊的過程中,小編常常會想起國內的各種美食,也時不時想吃壹碗大米飯和大白粥,不過這也是壹種文化差異的表現吧。我喜歡大米飯就跟美國人喜歡漢堡包壹樣,沒有哪種更好或更壞,只是因為壹方水土養壹方人,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尊重。不知道大家又怎麽看待這種差異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