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親自到過壹些小時候課本中出現過的地方或描述過的東西。比如,敦煌莫高窟,每每在書中看到,都覺得是多麽神聖的地方;再如,鳴沙山月牙泉,不僅僅是書本上,好多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那壹彎泉水,既覺得浪漫也覺得神秘;還在甘肅省博物館看到過“馬踏飛燕”藏品,小學課本中那壹篇《馬踏飛燕》,對於這尊東漢出土的青銅珍品形態的描寫非常生動,哪怕不記得原文,也能隱約回憶起當時上課時的情形……
但這些從小到大就聽過、讀過的地方,當親眼所見之後,既興奮,但轉念壹想,原來並沒有那種遙不可及的神秘。看的書多了,走過的地方地方,反而對人或事有著更多的平常心,很多盲目的崇拜或興奮都會慢慢散去。甚至對於旅行的意義,也有了壹些不壹樣的體會,盡管我去的地方並不多,也從未走出過國門。但是,很多時候聽朋友眉飛色舞地講述某某地方多麽好玩、多麽值得壹去,心中似乎很難被激起欲望。壹次開心的旅行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與風景並無太多關系。
“殷墟”也是從小到大在無數書籍、影視、文獻資料等中出現過的名詞,另外還有“安陽小屯村”這個地名,來到這裏之後,才發現這裏是看似與我的家鄉非常相似的鄉村地區。難以想象,這樣看似平乏、普通的土地上,在3000多年前是顯赫的王朝都城。
14日清晨,我們乘坐8:02的高鐵,從新鄉到達安陽站,直接打車到殷墟歷史景區。從安陽東站到市區大概十五公裏的路程,經過安陽老城區時有點塞車,大概半小時左右到達景區門口。
殷墟位於安陽小屯村,下車後,壹眼就看到了紅色木制柵欄型的大門。殷墟景區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布,主要包括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和殷墟博物館三部分。其中,王陵遺址位於宮殿宗廟遺址五公裏的地方,需乘坐景區交通車。
檢票進去後,顯示看到壹塊立式的石頭,上面寫著“甲骨文發現地”。再往後是寫著“殷墟博物苑”的紅色牌坊,牌坊後是壹座不算高,但嚴格按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宮殿,門窗都是大紅色。殷商時期的房屋建築主要采用夯土,所以不像後來的壹些王朝宮殿那樣的高大。景區內的壹些石頭標牌,都以甲骨文的形式呈現,當然還會翻譯成現代漢字。
我們先去看了婦好墓。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壹位女將軍。她是商王武丁眾多妻子中的壹位,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她去世時大概33歲左右。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婦好墓前有壹塊石碑,上面刻著三組紅色的甲骨文,“女將、母親、王後”,有壹尊婦好的人性雕塑,身披鎧甲,手持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五官中透著颯爽英姿,令人肅然起敬。婦好墓在底下壹層,需下樓梯。據景區內資料介紹:婦好墓中的隨葬品總數為1928件。墓內殉人16個,其中4人在槨頂上部的填土中,2人在東壁龕中,1人在西壁龕中,1人在腰坑中,8人在槨內棺外。墓內展示有各種隨葬的青銅器、玉器等文物。
經過壹條長長的走廊,廊壁上展示的是“牛元英甲骨文寫意書法展”,非常有趣。深深為古人的智慧所驚嘆,每壹個字的發明都是農耕社會時期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寫照。
接著來到祭祀坑,這組祭祀坑位於戶外,為殷朝大型宗廟祭祀場所,***發現49座祭祀坑(含5座車馬坑),201具殉人,多數是砍首而埋的“人牲”,少數坑有隨葬品及羊、犬等犧牲。在這祭祀坑中走過,真是覺得相當驚悚,奴隸社會殘忍的制度,人與人不平等的地位,底層奴隸的生命就如同這些羊犬壹樣,隨時都有身首異處的可能。看到這些,就覺得我們現在自由呼吸著的空氣,自由行走的腳步,多麽珍貴。文明多麽可貴!
殷墟博物館也有很多亮點。我國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我們在殷墟博物館看到的是復制品,真品曾經在國家博物館也看到過。還有壹片明星甲骨,多次在各種紀錄片、書籍中出鏡。殷墟博物館進出的通道非常獨特,路沿地磚上標註著各朝代的名字和年代,往裏走,慢慢帶著遊客進入殷商時期;往外走,又壹步步回到現代。
參觀完殷墟博物館,我們利用最後的壹點時間,到紀念品商店逛了壹會,買了書簽、圖章等紀念品。接著就踩著點到景區門口乘坐擺渡車前往殷墟王陵遺址。進去後,同樣看到壹座石碑,上面寫著“司母戊鼎出土地”,遠方有壹尊大大的鼎。
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學術界公認為殷商時期的王陵所在。
殷墟王陵遺址可供參觀的壹***有三個陳列館。首先是車馬坑陳列館,相較宮廟遺址所見的車馬坑,這裏的要更大。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那個時候就能制造出雙輪的車馬,用作交通和作戰,令人欽佩。同樣的,車馬坑中殉葬的人和牲畜,也反映了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它是國人最形象的歷史教科書。
其次是王陵墓葬展覽館,從1934年迄今,這裏***發掘出13座大墓、少數陪葬墓和2000多座祭祀坑。
第三個展館是M260墓室。這個墓室於1984年9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發掘,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狀,墓室為長方形豎穴坑。這個墓室坡狀的形態,與我們看到的其他平面的都不壹樣,初進去看到的第壹眼還是非常壯觀的。在墓室坑的中心,放有壹尊與司母戊鼎類似的大鼎。我們走到墓室兩端,分別從不同角度都拍了照片。
至此,殷墟的參觀就算結束了,我們接著乘坐擺渡車回到宮殿遺址出,取出行李,接著打車至安陽東站。
有個小插曲是,我們三人乘坐的出租車,司機是壹個小年輕,壹開始不想打表,後又同意打表。三人上車後,他便語音和他朋友說,接了三個姑娘。我坐在副駕駛,從坐下那壹刻就覺得十分恐慌,後悔不該上這輛車。中途,他的朋友給了他壹包橙色的糖,用透明袋子裝著,不多,也就二十顆左右吧。他問我們要不要吃糖,說這是只有安陽才有的壹種糖,可是我們問他這糖叫什麽名字,他說不上來,前後問了我們好幾次要不要嘗嘗,我們都果斷拒絕了。
關鍵是行駛路線和我們來的時候還不壹樣,於是心裏更加害怕了,開始上演各種內心戲。這糖會不會是壹種迷藥或者毒品?他會不會想綁架我們?如果真的被綁架了,該怎麽求救?越想越害怕,壹路上給魏先生發信息、發定位,還偷拍了司機的駕駛信息,以防不測。
小鹿亂撞了半小時,最終安然到達了安陽東站,下車後三人長舒壹口氣。文文師妹還小,壹路懵懂地過來,刷手機刷得開心,居然還說想吃那個糖。我和思瑤則是壹路捧著導航,生怕偏離路線。出門在外,多壹些危機意識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好啦,河南之行就此結束。我們從安陽東站到新鄉東站,再坐上回南京的高鐵,晚上8點多到達南京南站。累了幾天,也開心了幾天,忐忑了幾天,也漲了不少知識和見識,此行足矣。
201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