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立夏必吃的十種美食立夏必吃的十種美食是哪些

立夏必吃的十種美食立夏必吃的十種美食是哪些

1、面條:立夏時節,正是小麥登場的時節,老北京講究吃面,意在慶祝小麥豐收。據說,立夏吃面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吃面是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句話說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2、夏餅: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現代多以海蠣餅代替。而夏餅經常用於母親送給已出嫁的女兒。在立夏吃夏餅,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3、春卷:春卷分餅和菜兩部分,卷菜的餅壹定要是新鮮做的的燙面薄餅,講究圓、薄、滑。搟好的餅壹定要再上面輕輕抹壹層油,為的是不讓餅和餅之間粘連,同時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配著卷在裏面咯吱咯吱做響的蔬菜,壹軟壹硬,口味壹流。

4、扒糕:另外,老北京人立夏時還要吃扒糕。扒糕做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用蕎麥面制作的。夏天涼吃,冬季可用油來煎著吃,佐料配以腌胡蘿蔔絲、蒜泥、辣椒油,還有就是用芝麻醬、芥末醬、醬油、醋等混合勾兌的醬料,吃起來很好吃。

5、立夏飯:每逢立夏前壹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壹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立夏日將兜的的米與食材在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第家壹小碗。民間認為兒童吃後,可防中暑。

6、立夏蛋:長江以南漢族風俗。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立夏前壹天,家裏就開始煮立夏蛋了,壹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7、立夏粥:立夏粥是湖南耒陽傳統的小吃,屬於立夏節食品。此小吃是耒陽飲食壹絕。耒陽人歷來重視農桑活動,對二十四個節氣特別敏感。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時節,農做辛苦,各家各戶就熬制立夏粥,以表達對豐收的美好祝願。立夏粥是用大米做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絲、幹筍、香椿、豬雜、紅棗、豌豆、豆芽、雞蛋等十幾種佐料熬制而成。

8、烏米飯:烏米飯原為中國民間節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蘇和安徽壹帶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俗。

9、麥蠶:青麥團即青麥蠶,通東話中稱為冷稹,屬於沙地人家今江蘇省海門市及啟東市傳統的小吃。如今,這種小吃不多見,做的人也越來越少。舊時。農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難過”的二三月間.家裏的糧食差不多已吃光了,於是便把田裏的青麥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麥籽,吹去麥殼,然後下鍋炒熟起鍋。再次弄凈麥殼因為麥殼壹次去不凈。下鍋炒熟後,趁熱用石磨將麥粒磨成細細的麥條兒。因其形似幼蠶,沙地人便稱之為麥蠶。

10、腳骨筍:立夏時節,寧波人最喜歡吃腳骨筍,這種細長的野竹筍,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寧波人叫“腳骨筍”,奉化人叫母筍,是壹種野生山筍,味道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