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篇——楊英珠
“有多少舊跡,就有多少故事。”山塘街帶著濃濃的水墨氣息,夾雜著典雅的古風韻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白公祠,這是老百姓專門為清正廉儉的大詩人白居易所造。據說白居易曾擔任過蘇州刺史,他非常體恤老百姓,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蘇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離任後,百姓把山塘街稱之為白公堤,還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紀念。他的壹言壹行都被世人所歌頌。
我們又來到五人墓,為什麽叫五人墓呢,據說五人墓裏埋葬著五位剛直不阿的愛國義士:鬥爭中殉難的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傑以及周文元,他們犧牲之後,當地人民出錢從劊子手那裏領回屍體,把他們安葬在虎丘東邊的山塘上。後來還立了墓碑,碑上寫著“五人之墓”。
我們在雲巖寺塔景區結束了最後的旅程,來到景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高大挺拔的雲巖寺塔,雲巖寺塔又叫虎丘塔,屋檐為仿木鬥拱,飛檐起翹。塔內有兩層塔壁,仿佛是壹座小塔外面又套了壹座大塔。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闔閭)在此,下葬後3日,便有白虎站在山上,所以才叫虎丘塔。
古鎮,猶如壹顆顆明珠,天女散花般點綴在山水之間或碧野之角。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默默地守護著千百年來固有的生活方式,吸引著人們踏著古石板,或劃壹葉扁舟去體驗古老的遺韻!
親情篇——蔣岑佳
不知不覺中,我們進入了山塘街商鋪區。同學們要用實踐指導老師發下的禮品采購金來獨自給家長購買小禮品,完成親情小采購任務。我們來到商店,只見店裏的商品琳瑯滿目、五花八門,壹串串做工精美的掛件,壹條條花紋別致的手鏈,還有壹個個會發出各種聲音的泥貍貓呢!這些大大小小的商品令同學們眼花繚亂,看看這個,喜歡,看看那個,也喜歡,恨不得把所有的商品都買回家呢!我看中了壹個史迪奇,它的耳朵高高豎起,眼睛炯炯有神,還做著壹個“贊”的手勢。我便問了問賣主多少元。經過精心挑選,同學們終於選定了送給家長的小禮品。家長們收到後,別提有多高興了,要知道,雖然這只是壹個小小的禮品,但卻包含著壹份大大的心意。同學們,爸爸媽媽養育我們十分辛苦,我們壹定不要給他們添麻煩,多帶給他們壹些溫暖與快樂。
尋寶篇——吳柯穎
這裏的“寶”就是指隱藏在山塘街的七只貍貓。關於這七只貍貓,有6種傳說,其中第四種是最廣為流傳的:人們認為是八仙在山塘街開會,命令七只貍貓守在這裏。可是,等他們回去時,忘記把貍貓帶走,可貍貓十分有責任感,便永遠地守在這裏,永遠地保衛著山塘街。
傳說貍貓是壹種古代的神獸,摸了它的頭就可以永遠幸福平安。教官先把我們分成紅隊和綠隊,又發給我們壹張地圖,就命令我們出發尋找貍貓了。
開始我們紅隊壹馬當先,率先找到了兩只貍貓,並說出了貍貓的名字和它所在位置的名稱,首先拿下了十分。可是,第三只貍貓在哪兒呢?我們正這樣想著,教官就給我們講起了它的故事:第三只貍貓是這七只貍貓中最可愛的壹個:耳朵尖尖的,尾巴彎曲地豎起來,咧開嘴笑得牙齒都露了出來。可是,後來,到山塘街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由於人們的需要,第三只貍貓的臉被壹塊結實木板擋住了。看不見它的臉,它就像壹塊灰撲撲的石頭壹樣,孤零零地蹲在橋底下,顯得十分可憐;又過了幾年,由於遊客的來來往往,由於那些不文明遊客的破壞,第三只貍貓的耳朵有被磨平了,簡直都看不出它的原樣。幾年來,許多部門都向管理部反應這種現象,但都沒有得到改善。
聽了第三只貍貓悲慘的故事,我感到十分驚愕: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難道我們中國遊客就只能做這種壞事嗎?中國人在旅遊中的種種陋習在國外都“廣為流傳”,這種行為到什麽時候才能改呢?第三只貍貓,原本是壹個多麽萌的動物石像,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副慘樣!不破壞文物,我們為什麽就不能做到?行動起來吧,不要再這樣破壞下去了,讓我們爭當壹個文明遊客!
采訪篇(壹)——王琰
“今天我們除了在蘇州山塘街找貍貓外,還有壹個任務——采訪壹位遊客和住戶,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呀?”導遊滿臉堆笑地望著大家說道。其他人異口同聲回答沒問題,只有我心裏想:什麽,采訪?雖然我的口才不錯,但是對采訪這類事是七竅通六竅——壹竅不通呀!
到了目的地後,我們便開始進行采訪遊客。只見這裏人山人海,公路蜿蜒起伏。我心裏正琢磨:采訪什麽人好呢?我想采訪幾個帶小孩的阿姨,想上前,可是又不敢,白白浪費了許多采訪機會。我心想:不可以這樣了,邁出第壹步很關鍵。想著,便鼓足了氣走上前去,跟壹位阿姨套上了話。我親切的對這位阿姨說:
“您好,我是來自星辰實驗學校的學生,想采訪您。”
“好的。”
“請問,您為何選擇來山塘街遊玩呢?”
“因為這裏風景如詩如畫。”
“您認為這裏交通設施如何呢?”
……
活動結束後,我思緒萬千:原來,采訪並不只是口頭上的對話,更是在挑戰我們的膽量,如果妳不敢邁出第壹步,那妳就輸了壹半。
采訪篇(二)——嶽雨希
我的第壹次采訪就像壹杯咖啡,細細品嘗著它的醇香,慢慢體會著它的味道,苦中帶甜,甜裏有苦。
“撲通!撲通!”我的心跳在加快。對於壹位初出茅廬的小記者來說,第壹次采訪顯得神秘而刺激,也免不了緊張,而對我來說還加上了惶恐,但最終我還是努力克服了這種心理,在與其他同學走散的情況下,采訪到了三位遊客和居民。遊客們和藹可親,都覺得山塘街風景優美,令人心情愉悅。初戰告捷,我的恐懼在壹瞬間化為烏有,倍增的信心驅使著我尋找新的采訪對象。很快,壹次更加嚴峻的考驗迎面向我撲來。我尋覓到了壹位年紀非常大的老人,我想:他應該跟更加了解山塘街。可是他的神情十分嚴肅,我的心跳再次加快,緊張和恐懼再次湧上心頭,剛才初戰告捷的喜悅已經化為烏有,會不會遭到拒絕呢?“去吧,去試壹試!”“算了吧,到時候丟臉就不好看。”這兩種聲音不斷地撞擊著我的心靈,每壹種聲音都像潮水壹樣,輪流著把我淹沒。猶猶豫豫中,5分鐘過去了。“上吧,豁出去了。”我不再顧及心中互相爭鬥著的兩種念頭,鼓起勇氣走上前去。想不到,這位老人非常熱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訪。交談中,我得知山塘街在2013年已經為這裏的居民提供了多項公***設施,給大家帶來了方便和快捷。老人在這裏已居住了81年,對於山塘街今天的成長感到很欣慰。雖然我不是小記者中最優秀的,但是能夠戰勝緊張和恐懼,完成對他的采訪,我有壹種大大的成就感。這種感覺就像壹碗心靈雞湯,將會陪伴我很久。
采訪不必小心翼翼地考慮怎麽措辭——妳問的就是未知,問的是妳的欲望,最好的未知就是離它最近的地方。采訪其實更像是壹種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