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愛我校”為題的作文可以從哪幾方面寫?
鷹的宣言 大家是否見過在高空翺翔的鷹?鷹把向往與希望寫在天空,寫在展翅的瀟灑與自豪中,而我們正是這群鷹,我們帶著壹脈相承的對飛翔的渴望來到了寧波理工。 既然是鷹,就搏擊給天看;既然是寧理人,就燦爛給寧理看,我們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有的是激情飛揚,指點江山的壯誌,有的是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華情,更有的是做好寧理人的信念。 與寧理的緣份,在接到通知書的壹剎那便已鑄就,而當我們的雙腳真正踏上這片堅實的土地時,心便與寧理零距離溝通。於是,我們可以拍拍胸膛,自豪地說壹句:“我是寧理人!"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壹代又壹代人的質量。那麽,每個寧理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完善自己,去詮釋自己,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去燃燒生命!行動起來,閃亮起來吧!跨出去的動作是瞬間,而跨出去的是永恒。這,正是寧理人的氣魄,寧理人的灑脫,是寧理人對寧理最誠摯的回應! 托起明天的太陽 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可以使人生閃耀出絢麗的光輝。然而,實現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征程卻是曲折而漫長的,這就需要我們有拼搏進取的精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誰拼搏進取,誰就能踏上勝利的橋梁;誰拼搏進取,誰就能掌握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艱險面前不退縮,在逆境中不氣餒,執著追求,闊步向前!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所以從現在開始,審視自己,改變自己。 自然界中最崇高的莫過於太陽,為無數星球上的生靈,無時無刻地燃燒自己,傾盡自己的所有,而生命也因此得到延續。燃燒需要火種,人生因為燃燒而美麗,那麽就讓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理工會為妳們而感到驕傲 愛我校園 無悔青春 每當我們走近那座高聳的石麟大樓和兩翼如飛的可珍講堂時,我就想起了那位浙大老校友——鄭潤生先生。 鄭先生1942年至1946年就讀於西遷時期的浙江大學農經系,50多年後事業成功的他回報母校,捐贈100萬美元建造了學院科技信息大樓即“石麟大樓"。然而,在對鄭先生回饋母校、造福桑梓的愛校之情欽佩之余,我也有些疑惑。是什麽力量令母校的兒女對她如此魂牽夢縈,無限摯愛? 坦率地說,剛來學院的那段日子,我對她的感情十分復雜。有喜悅,有憧憬,但也有不安與惶惑。繼承浙大優良傳統,令人充滿了喜悅和憧憬;但是對於新建不久的她,我又覺得有些陌生,不免有些不是滋味。 我常常在深夜叩問自己“我到寧波理工來想做什麽,今後要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向浙大老校長竺可楨詢問答案。詢問那位站在求是園中默默註視著我們的老人,依稀中我仿佛看見了“求是"校訓飄揚的旗幟。我向老壹輩浙大人詢問答案,蘇步青如是說:“這裏的學風,艱苦樸素;這裏的學生,聰明勤勉;這裏的教師,誠懇踏實,我為自己能在浙江大學工作過而感到光榮。" 我向年輕壹代的浙大人詢問:商戰明,1995屆校友。我在網上註意到他的名字,不是因為他是浙大1897網站的創始人,而是感動於他的人生夢想。他說“我不是什麽勇士,但我會認真選擇自己的路。我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賺很多錢,然後給母校捐款,越多越好,我夢想著有壹天,在自己兩鬢斑白的時候,能回到母校,走進自己捐資興建的‘1897’紀念館,輕聲吟唱著‘大不自多,海納江河’,然後熱淚盈眶。" “求是"代表了壹種文化,壹種思想,壹種力量,壹種信仰,壹種偉大的精神,她屬於所有有誌之人。求是精魂,這是浙大人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不竭的精神源泉。於是,我不再仿徨,也不再疑惑。 為了我們的精神家園,為了我們壹生的夢想和約定,為了理工學院的美好明天,我的答案清晰而堅定:“愛我校園,***鑄求是之魂,為母校騰飛獻身,無悔求是青春。" 如果/向往高遠的藍天/那麽,生長吧/不知不覺/妳會發現自己已是棵堪稱棟梁的大樹/或是/壹簇為世界帶來芬芳和美麗的鮮花/即使/妳長成了壹株小草/妳也會看見/正因為有了千萬個妳/才綠滿天涯…… 年輕與夢想齊飛 第壹次邁進校園的感受至今記憶猶新:全新的教學區、高聳的鐘樓、嫩青的草坪……這是怎樣年輕的學校啊!當時我很困惑,在這麽年輕的學院裏,我能幹些什麽又能學到些什麽呢? 於是我開始在校園裏尋找:課堂上,老師們才高八鬥,談吐不凡,老師的博學無私與學生的樸實好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課堂上的氛圍融洽而又和諧;綜藝晚會上,妳方唱罷我登場,臺上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陣陣;圖書館裏座無虛席,同學們如饑似渴地吸取著書本上的知識,認真而又投入;操場上,足球比賽、籃球對抗,輸了,別泄氣!贏了,祝賀妳!握壹握手,頃刻,賽場上又是壹片歡聲笑語。 難以忘記,為了推行熄燈制度,學校老師每晚巡邏值班到深夜;難以忘記,為了監督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學區,認真檢查每個教室的課堂情況;難以忘記,為了規範同學們的就餐行為,老師和學生幹部們壹起,每天早早來到理工河邊進行監督檢查…… 是的,理工還年輕,但這是活力的象征!是的,理工還稚嫩,但她將前途無量!我發現自己愛上她了,我已經把自己植根在這片土壤上了,將內心烙上了理工的印記。 那麽,我們該為她做些什麽呢?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同學參加了社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有的同學擔任學生幹部為學院的學生工作盡了壹份力量;有的同學發揮特長為學校獻技獻藝;還有的同學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為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 壹個人的努力對於整個學院的發展來說如滄海壹粟,但是如果把每顆愛校之心聚集起來,力量將無窮。畢業後再回首美麗的母校,我們就可以無悔地說:“我無愧於大學四年生涯,我為我的學院驕傲!" 年輕與夢想起飛,這不僅是壹種信仰,更是壹種力量。愛校演講稿 同學們: 大家好! 時間過得真快,開學快兩個月了,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成才先成人,愛國先愛校。講話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壹個故事: 某公司招聘壹名職工,應聘者很多,最後壹個其貌不揚的人被公司選中了,其他應聘者不服,就去公司問老板。老板說聘用他的原因是只有他帶來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蹭掉腳下的泥土,進辦公室後隨手關上門,說明他做事認真、仔細;他看到那個殘疾老人,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應聘時他先脫掉帽子,回答問題幹脆果斷,說明他既懂禮貌又有魄力;其他人都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上邁過去,只有他俯身撿起它並放回桌子……這些不是很好的介紹信嗎?把工作交給這樣的人不是很放心嗎? 同學們,壹滴水蘊藏著大海的本質,壹束光反映了太陽的光輝,壹件小事也能折射出壹個人的修養。文明習慣是壹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行為情操的重要表現。文明與不文明,二者之間既是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壹件小事這樣做就是文明的,那樣做就是不文明的,涇渭分明,道理並不復雜,但貴就貴在文明習慣的養成,難就難在長期堅持。 比如有的同學吃了東西,隨手就把包裝紙扔在地上,而有的同學卻隨手把它撿起來,放到垃圾箱裏。有的同學對在潔白的墻壁上灑上個墨跡毫不在意,而多數同學壹到校就主動擦樓道或整理清潔區;有的同學課上聽不懂就想說話,而多數同學是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冥思苦想,絕不交頭接耳,唯恐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極個別同學影響了他人,還橫眉冷對,沒事找事,而我們絕大多數同學影響了他人都能禮貌地說聲“對不起”。很顯然,以上所述之中,前者屬於不文明的,後者就是很文明的。 在我們校園內也有文明與不文明交織在壹起的現象,在第壹幢教學樓的二樓和三樓通道內有兩塊黑板報,分別由五年級組和六年級組負責。每次負責的中隊都按期出好板報,這也是我們學校宣傳的窗口,同學們可以從中了解活動信息,衛生要求,科技知識,可我們有的同學卻故意在上面亂塗亂劃。這種現象在錢橋新民新村、橋南 新村的居委宣傳黑板報上也曾出現,既影響板報美觀,影響人們閱讀,又嚴重損害了我們當代少年的文明形象。這不僅僅是同學覺得好玩的事,而是個別同學明知不對而為之的問題,要不為什麽偷偷地去幹呢?這是文明習慣養成難,惡劣習慣克服更難的問題,要改就必須自下決心和強制規範不可。所以請通道兩邊班級也就是壹3班,五3班,五4班的同學老師要多費心,也請其他同學老師也能平時多留心,看看到底是哪些同學在搞破壞,在給我們臉上抹黑。壹經發現,嚴肅處理。 還有,這學期每周六的上午,學校的巧巧美食坊在老師、同學的支持下正常開展活動,從酸辣湯、鹹泡飯、小湯圓、肉末菜粥、茶葉蛋、油炸脆皮、菜肉餛飩、雞肉串、油炸薯條、酒釀紅棗湯,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其他班級的同學老師也積極參加,這是對學校活動的支持,好多同學都很註意文明,但也有部分同學不註意自己的形象,在校園內邊走邊吃,極不雅觀,更有甚者,把用過的壹次性碗、勺到處亂扔、隨手亂放,影響校園環境,給負責衛生的老師、同學又留下了壹項額外的任務。為什麽我們不能將它重新收起,放到應該存放的地方呢?難道是同學們不懂嗎?不是,還是同學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夠,頭腦中的文明意識淡漠。 為此,學校作出如下規定,從本周開始,周六參加美食坊活動的班級要註意以下幾點: 壹、活動時間是學科活動以後的兩節興趣活動課,參加校級興趣活動的同學仍然參加校級活動。二,活動內容要選擇那些學生可以全員參與的項目,老師要放手讓學生鍛煉,從選擇項目,成本核算,動手操作,宣傳買賣,讓學生人人參與,提高能力。三、紀律要求,活動班級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只在規定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