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不是重點。作為壹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吃”在我眼裏是最重要的。幸運的是,譚笑的家鄉從不缺少食物。以博山菜為代表的家鄉菜是魯菜的壹個重要分支,其中包含了無數美味的菜肴,就像我之前分享過的:博山鍋巴、炸春卷、博山豆腐盒等。,都是魯菜中的經典名菜。
為什麽魯菜以前是主要的官府菜和宮廷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中唯壹的自發菜系,這與魯菜中豐富的烹飪技巧密不可分。除了所有主要菜系中常見的煎、炸、煮、炸技巧外,還有許多其他菜系沒有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烹飪技巧,如酥、軟、塌、絲、釉、霜、湯炸等。,其中有脆的和碎的。
今天,譚笑繼續分享魯菜的另壹種特色烹飪技巧“塌”,也稱為“塌鍋”,據說起源於明朝。小時候經常聽做紅白喜事的村支書說:學1個塌鍋菜相當於學10個菜。無論來多少客人,都不用擔心招待客人的問題,因為所有菜肴都可以采用“塌鍋”的方法,做出自己的風味。老話說得好,萬菜可崩,就是這個道理。
豆腐,壹種常見的食材,怎麽做才好吃?我相信家庭主婦有幾十種烹飪技巧。這次,譚笑以豆腐為例。她通過塌鍋的方法,做出壹道經典的魯菜——塌鍋豆腐,好吃又嫩,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不用多說,照做就是了:
食材:壹塊豆腐、半斤五花肉和壹小塊鱈魚肉。
輔料:蔥姜、鹽、海苔幹、料酒、醬油、澱粉、雞蛋。
開始制作:
1.準備壹塊豆腐,改刀切成兩指寬半指厚的四個方塊,切成18塊。(註意:壹定要選擇北豆腐,也叫老豆腐。這種豆腐彈性和韌性都很好,特別適合塌鍋。為什麽妳切18塊會在後面討論?)
2.準備五花肉250克,先用刀切成塊,再切成條,最後切成肉餡;此外,準備適量的蔥和姜,並將其切成細末。(註意:豬肉必須是五花肉,或者至少是肥瘦比例在7:3左右的豬肉,而且要用手剁碎,這樣做出來的餡料後期會更嫩滑好吃。)
3.準備適量的幹海苔,清洗幹凈,提前用清水浸泡十分鐘。(註:購買幹飯時應遵循三個原則:頭最好,身體第二,不黑也能謀生。)
4.餡料:準備壹個大碗:碗中加入剁碎的豬肉餡,我放了壹點鱈魚餡,加上適量的醬油、鹽、蔥姜末和三分之壹的蛋清,用手抓勻。(註:家裏有蝦可以代替鱈魚肉。如果沒有這種東西,妳可以不放它。如果沒有必要,不要加入太多蛋清。這些肉餡三分之壹就夠了,否則太鮮太稀。)
5.準備2個小碗,壹個碗中放入適量的澱粉,另壹個碗中打入3個雞蛋,順時針攪拌均勻。(註:有些廚師喜歡直接在蛋液中加入適量澱粉做成全蛋糊,但手法不同。根據個人習慣和愛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這兩種方法,我嘗試後感覺都差不多。)
6.包豆腐盒:將準備好的肉餡適量放在壹塊豆腐上,然後用另壹塊豆腐按壓。(註意:輕輕擠壓即可,然後對擠壓後的肉進行處理以保持光滑。)
7.鍋:起鍋燒油,油溫五成左右。先用壹層澱粉包裹豆腐盒,然後將其穿過雞蛋液,最後將其放入炒鍋中。將九個豆腐盒放在壹起,放入鍋中定型。(註:看到這裏,我想妳可能知道為什麽把它切成18塊了,就是為了讓它變成3*3的正方形。另外,假設和豆腐沒有粘連,可以把多余的蛋液倒在上面起到塑形的作用。)
8.定型後,用手搖動鍋體使壹面均勻受熱,然後將粘附的豆腐盒壹次性翻面,將另壹面煎至表面金黃,然後取出鍋並切掉周圍多余的蛋卷。(註意:如果妳對自己翻身沒有信心,可以用勺子來幫助妳。首先,確保妳不要落地,否則妳會失去更多。)
9.塌鍋:起鍋燒油,油熱時將蔥絲和姜絲炒香,然後將浸泡好的幹海苔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將其煮沸,同時將粘在壹起的豆腐再次放入,蓋上鍋蓋,小火塌三分鐘。打開鍋蓋,倒壹點水澱粉在上面,稍微收壹下汁水,然後取出來放在盤子裏。(註:妳還在等什麽?花時間移動壹個小馬紮並建造它。)
鍋塌豆腐是鍋塌系列中最常見、最經典的壹道菜。成品方方正正,循規蹈矩,這也是孔孟思想長期影響的結果。它色澤金黃,營養豐富,柔軟細嫩,是壹道典型的鹹宜老少皆宜的家常菜。
通過譚笑的解釋,我相信每個人都必須有壹定的鍋塌盤的了解。讓我給妳簡單總結壹下。塌鍋是壹種烹飪技術,將食材加工成方形扁平狀,然後將澱粉拖進雞蛋糊中,放入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然後,取另壹口鍋,將蔥和姜煸炒,慢慢吸收湯汁。
學會如何使用這種烹飪技巧後,妳可以烹飪許多菜肴,只要妳能想到它們,它們都可以崩潰。在此,譚笑推薦其他幾道菜供您參考:鍋塌裏脊、鍋塌蒲菜、鍋塌槐花、鍋塌蠔黃等等。
我們中國的美食,無論地域還是菜系,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相同的食材可以有不同的烹飪方法,不同的食材也可以有相同的烹飪方法,做出來的菜肴也有不同的風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離開家人,只要學壹分就能熟悉壹面。這是事實。
因此,烹飪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難。只要妳稍微學習壹下,平時多去廚房幾次,積累經驗,妳就可以在半年內輕松為家人做壹頓美味的家常菜。屆時,壹家人將坐在壹起,品嘗您的勞動成果,享受來自家庭的溫暖。這是許多人壹生都要度過的簡單的小幸福!
#美食品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