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三十下午吃黃米年糕(土名:油糕,山西人大概都知道,建議外省的嘗嘗,很好吃)正月初壹,早上很早就吃飯,壹般是掛面,然後炒個菜。下午壹般都是羊肉餃子,其實家裏壹般做兩種餡,羊肉跟豬肉,但是初壹這麽重要的日子吃羊肉,而且壹般會像南方炒幾個菜壹樣,另外,最近幾年,很多家庭開始吃火鍋,初二,壹般是女方回娘家,然後壹大家子炒菜,繼續下餃子。初三到十五,每天早上吃蒸油糕(年三十會炸很多油糕),蒸饅頭,下午繼續餃子,對,妳沒有看錯,年前會做很多餃子餡,然後壹個正月都是在吃餃子。太原以前好像還炸油糕,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但是奶奶家門口那家賣油糕的在我記憶裏小的時候就有了,現在還是很多人買,想必是很多人的回憶吧。
我家過年會準備的菜,除夕中午是油糕和海帶豆腐湯,涼菜。除夕夜是餃子,包好餃子放鞭炮,放完了開飯,菜也還是簡單的,這頓的重點是要吃餃子。大年初壹的早飯還是餃子,不同之處是餃子裏面要包硬幣。大年初壹的中午才算真的年飯,要燒銅火鍋,火鍋裏面有燒肉,丸子,小酥肉,蔬菜,豆腐皮海帶,總之想吃什麽都可以煮,過油肉,魚,雞,鹵牛肉,豬頭肉,豬蹄,皮凍,土豆做得蛋卷。這些是從來沒變過的菜。
蒸燉類的有:黃燜丸子,黃燜雞塊,黃燜排骨,扒肉條,燉豬骨頭,羊肉燉胡蘿蔔,燉牛肉,燉雞肉(老人愛,父母愛,小輩不愛),蒸卷煎(外面是雞蛋皮,裏面卷著肉餡),幹炸帶魚,紅燒黃花魚,清蒸基圍蝦(沾姜蔥汁吃),以上幾乎我們這邊每家都會做,做法大同小異,味道各有各味熱炒的有:魚香肉絲(我爸做的味道不比飯店差,棒棒噠,家裏小孩都愛吃),五花肉炒老豆腐(家裏男人們的最愛,豆蛋白,妳懂的),肉片炒蒜薹,酸辣土豆絲,青椒炒肉絲(大人小孩都愛的壹道菜),肉末炒粉,孜然羊肉(大人小孩都愛),肉片炒芹菜,蝦仁炒青豆(本人不愛)
涼菜有:肉皮凍(我和我爸的最愛,我爸自己做的,不加食用膠),熏豬肘子(配著香油蒜泥陳醋調成的汁,熏肉店買的),熏裏脊(香啊~熏肉店買的),手撕扒雞(老人愛,年輕人壹般)or炸雞or烤雞(小孩們愛),姜汁松花蛋,牛百葉,五香鵪鶉蛋(吃前現買,非常容易壞),自制香腸(自己提供肉找代加工做的,貨真價實的香腸),五香花生拌芹菜(我爸最愛,雖然他牙不好吃花生費勁),山西涼拌菜(土豆粉,菠菜,綠豆芽,胡蘿蔔絲,土豆絲,加蔥油,花椒油,翟翟苗壹起拌,很爽口,大魚大肉吃多了吃點涼拌菜非常解膩。翟翟苗是大同人才知道的壹種專門調涼菜的輔料)素餡餃子(沒錯,我家除夕夜12點鐘聲響起的時候,吃的是素餃子。而且初壹全天都齋戒的,只吃素食。)炸黃糕!(初壹中午吃。炸糕對於大同人來說不僅僅是壹種食物,更是壹種文化和傳統。
炸黃糕幾乎伴隨著人的壹生,出現在婚,嫁,娶儀式上,過生日也要做,過年當然不能缺了炸油糕)硬面花饃饃(用木頭刻花模子印出各種討喜的造型,然後上鍋蒸熟在用食用顏色裝飾壹下。造型壹般有壽桃,金魚,小獅子等傳統造型,很漂亮。吃起來比平時的饅頭要紮實,很好吃!)炸麻花,炸果子,炸麻葉(外面買的,以前奶奶媽媽自己做,現在懶了,吃外面買的)以上差不多就是過年的食物,都是自己家做的。初五之後各種親戚朋友聚會基本就在飯店了,飯店吃什麽就不介紹了,那就太多了。完這些,饞了,也想家了。上面這些菜打小吃到大,組合搭配基本沒什麽變化,雖然味道上早吃膩了,可是這就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