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書評

書評

壹簞食,壹瓢飲。

尋常所見的油米鹽醬醋茶,在龐珍筆下有了不尋常的味道。比如壹塊豆腐可以是擔心上學遲到趴在奶奶背上淚滴未幹的鹹澀,也可以是得知老師還在豆腐攤前買豆腐後的清甜。吃壹條鰣魚的體驗,如同經歷了壹場內涵豐富的旅行。小時候吃過的醬油蛋炒飯,幾十年過去了,熟悉的味道不曾散去。還有壹口黃桃下肚,妥妥的幸福感,是嫁接和融合了壹代人苦難、磨練和悲憫的快樂。

讓我吃驚的是,原來舌尖上的美味食餅筒又叫“五虎擒羊”,因為吃食餅筒的時候需要出動五根手指來抓住。原來“起糕”和“起屋”有相同的期許,因為起屋意為造房子,起糕音同起高,造房子就是要往高處造呀!

還有,相親時候的餐館選擇與埋單時機是需要把握分寸的,辦公室的零食采購與分享暗藏“潛規則”。出去與朋友聚餐還是回家和親人團聚、日常碰面還是久別重逢、作為孩子和為人父母,對美食的期許不盡相同,就連味道都不盡相同。

這時候的美食,已然超越了單純的食物本身:既作裹腹之用,也解相思之愁;既是連接他人的橋梁,也是接納自己的通道。探求美食的過程,也就成了進入人群和場合、帶入年齡與閱歷、融入見識、人文以及當下心境的旅程。

時而深情,時而敏感,龐珍用她那或細膩或大氣的筆觸記錄了我們家鄉臺州的各類美食。她的文字好似壹只溫柔堅定的手,壹路牽拉著我,帶我走回臺州老家,走向記憶深處的故鄉和他鄉。

早兩年出國歐洲任教,趁著節假日遊歷了十來個國家,走過五六十個不同的小鎮或城市,吃過各地的美食種種。布達佩斯富麗如同皇宮的紐約咖啡館,慕尼黑皇家啤酒屋的啤酒和大肘子,巴塞羅那口味正宗的海鮮飯,馬德裏的早餐咖啡和油條,童話小鎮紐倫堡的香腸和酸菜,巴黎聖誕夜價格貴到肉疼的法式大餐,馬耳他的紅酒兔子肉、卡帕多西亞窖洞旅館老板娘的家宴晚餐,捷克CK小鎮差點擦肩而過的情調餐廳,還有意大利遍布街頭的西式餐廳……每壹趟旅行開始總奔著當地的美景美食而去,中途卻必然有壹段到處尋找中餐館的插曲。

點上幾個小菜,喝上幾口熱湯,哪怕味道很壹般,內心依然很滿足。

在我工作的小島國馬耳他有中國人開的超市,能夠買到米線。每隔壹段時間我總要給自己炒壹盤米線,每次吃都能品出我最愛的天臺味道!

怪不得蔡瀾先生說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壹種習慣,壹種鄉愁。

原來,這便是“味覺安處是吾鄉”。

————————

龐珍的書出版了,上架了。多半時間沈寂的同學群又熱鬧了起來。有同學當即下單訂購,有同學策劃著作者簽售會,還有同學想著來壹場書中美食的尋歡。

就像現場有壹束強光被打開,瞬間將生命力暗湧的激流照亮。

我喜歡龐珍這樣充實、從容的生活姿態,壹想到她如此篤定地葆有自己的熱情與熱愛,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了收獲和力量,就覺得羨慕不已。

借用《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的壹句話感謝龐珍。感謝她用《臺州味道》讓我明白,“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願我們今生,生活成理想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