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描寫重慶火鍋的詩句

描寫重慶火鍋的詩句

1. 關於贊美重慶火鍋的詩句

關於贊美重慶火鍋的詩句 1.形容重慶美麗,火鍋好吃的詩句

",北方叫"涮鍋子",從出土文物 西周雲雀青銅鍋看, 國人吃火鍋的習俗可謂久遠矣。

但人稱"重慶火 鍋"的麻辣火鍋卻是中國火鍋文化中屬重慶土產的獨特壹支。 溯重慶火鍋起源,其實不登大雅之堂。

上世紀中頁之前,重慶乃至 整個四川交通不便,商賈旅人來往中原全靠長江水路,船工無論寒暑 駕船來往江上、住在船上。當時長江航道未經整治,灘險流急,"青 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就是說的重慶以下長江航道中三 個有名的險灘。

每到春冬枯水季節,穿行至此全靠船工纖夫涉水攀巖, 拉船行進。為抗風濕嚴寒,貧苦的船工纖夫們用辣椒、花椒濃濃的熬 壹鍋湯,買壹些當時最便宜的豬、牛下水和買的起、撿得著的各樣下 腳菜,壹起煮進去,大家團團圍坐而食,在麻、辣、燙中吃出壹身汗 來,即抗寒禦濕,又是壹種樂趣。

這就是重慶火鍋的最早了。由於重 慶氣候潮濕,船工們的火鍋發展到街頭巷尾,用壹口大鐵鍋置爐上, 鍋中用木、鐵片隔成幾格,做起生意來了。

湯中作料和鍋中菜肴自也 講究了許多。但就食者仍是勞動階級和中下層市民。

2.描寫重慶火鍋的詩有哪些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漢族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

重慶火鍋底料,其特點是:麻辣為主,多味並存, 講究調味,善於變化,註重用湯,崇尚自然,刀工精細,變化靈活,選料廣泛,獨具壹格,飲餐合壹,隨心所欲。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的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描寫重慶火鍋的詩有:

第壹首

街頭小巷子,開個幺店子;壹張方桌子,中間挖洞子;洞裏生爐子,爐上擺鍋子;鍋裏熬湯子,食客動筷子;或燙肉片子,或燙菜葉子;吃上壹肚子,香妳壹輩子。

第二首

辣子紅油燉排骨,清湯輔料悶山珍。

素食最憶寬竹筍,葷菜猶饞老肉筋。

迎面辛香方入口,繞舌百味欲侵心。

誰斟冰水穿腸過?耳畔忽聞仙樂音。

第三首

秦媽蘇姐劉壹手,毛肚鱔魚脆鵝腸,

坎下聯燈明徹夜,沿街老竈辣飄香,

紅油鍋裏集天地,杯酒唇邊慰短長,

宜把辛勞拋作雨,壹山豪氣煮炎涼。

第四首

錯落山城夜舉觴,齊齊名店火鍋香。

侍兒添盞詩仙酒,幺妹擎盤麻辣湯。

壹腹嘉陵江滾滾,千枝斑竹淚行行。

欲將塊壘都澆盡,濃霧輕魂醉夢長。

重慶火鍋,既是壹種美味佳肴,又是壹種烹飪方式,也是飲食文化的壹個內容,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壹是燙:重慶火鍋的燃料很多,木炭、煤油、天然氣、液化氣、電源等廣泛應用,熱量大而穩定,熱傳導方式各有不同,但均能使火鍋中的鹵汁壹直處於滾沸之中,食者邊燙邊吃,所挾燙食物原料離開湯汁時間很短,壹下子又放入味碟之中,充分保證了原料的熱度,並同味碟中的調味品有機結合,又熱又鮮,十分可口。故司廚者和品嘗者總結出壹條經驗“壹熱當三鮮”。

二是鮮:重慶火鍋的湯鹵調制十分講究,所用湯汁都是用鮮香原料和調料做成的。無論是紅湯鹵、白湯鹵,所用的原料如雞、魚、棒子骨等十分新鮮,含有多種谷氨酸和核甘酸,這些物質在鹵汁中相互作用,產生十分誘人的鮮香味,加之配以上乘調料如醪糟汁、花椒、豆瓣、料酒等,使其鮮味更濃;另壹方面,凡入火鍋燙食的原料,都很新鮮,無異味,現做現吃,如海鮮火鍋中的大蝦、海蟹,均是由飛機從沿海當日空運來的鮮活之物,鯽魚火鍋所用鯽魚是用活魚現宰現做,即燙即食,活鱔魚宰殺後帶著血汁下鍋燙食,這樣就使原料的鮮味更濃烈更突出。此即鹵汁用料鮮、火鍋燙料鮮,真可謂鮮上加鮮,鮮濃味美。

三是味適眾口:四川火鍋最初的鹵汁是以麻竦為主,只放些豆瓣、姜、蒜、花椒等調料,對人刺激性大。後來發展為用牛骨、活雞、鯽魚、鴨、蛇等吊湯,即增加了鮮味,又減輕了刺激性。有的火鍋品種,從種種不同的湯汁,到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數量可達30多種,可謂各味俱全。近年來,利用原料的變化,又產生了多種味道的火鍋,如啤酒鴨火鍋的啤酒風味,酸菜魚火鍋的酸菜香味,海鮮火鍋散發出的海鮮味等,是在其原有麻竦味基礎上的壹種發展。此外,附屬於重慶火鍋的味碟也有多種,如用麻油、蠔油、熟菜油、湯汁等調制成的味碟,適應了人們不同口味的需要。因此,以麻竦為基礎並輔以其它眾多味型,使之具有較廣的適應性,是重慶火鍋的壹個新特點。

3.贊美火鍋的詩

贊美火鍋的詩有哪些:

1、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2、友朋設宴慶雲樓,美食十二配郎酒。觚觥交錯杯杯盡,門前石獅口水流。

有人說,人生就像火鍋。

吃壹頓火鍋,或許能夠體味到人生的起起落落。

火鍋有平靜、小火、大火、沸騰,當鍋裏沸騰時,人們便知道應該往鍋裏下菜了。

人生有起伏、平淡、波瀾不驚,也可能會遇見讓人興奮的好運。

不同之處在於,火鍋是可以看見未來的,妳知道鍋底始終是會沸騰,妳知道妳點了哪些菜,也知道哪些菜的大概味道。

但人生,很多都是未知的,妳不知道人生何時會失意與如意,也不知道失意的時間究竟會有多長。

火鍋裏有各種菜品,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

人生路上會遇見各種人,有喜歡的人,有厭惡的人。

吃火鍋時,有人壹起吃才不會冷清。

人生路上,有人壹同前行才不會孤單。

吃火鍋時,時間越長,有的菜越煮越香,變得更有味道。

人生路上,時間與越長,和壹些人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地深厚。

吃火鍋時,煮化了的土豆片,怎麽夾都夾不起來。

人生路上,消失了的記憶,怎麽找都找不回來。

吃火鍋時,菜品熟了才敢吃;吃了不熟的菜,身體會不舒服。

人生路上,朋友要熟悉才敢交心;和不熟的朋友交心,可能會被出賣。

吃火鍋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必須要晾壹會兒。

人生路上,著急找不到真實的朋友,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吃火鍋時,沒有人吃的壹頓火鍋是相同的,環境、氛圍、所點的菜品、人,都各不相同。

人生路上,沒有人的人生是壹樣的,遇見的人、見過的事,都不相同。

4.有人知道用來形容重慶火鍋的壹首打油詩嗎

1943年2月23號,劇作家於伶37歲生日。郭沫若、夏衍等請於伶吃火鍋。於伶初到重慶,不懂當地的風俗,問:“火鍋怎麽能吃?”郭沫若笑道:“火鍋者,風味小吃也,並非叫妳去吃炭火燒紅的鐵鍋。”於伶仍不解,郭沫若說:“給妳編個歌兒,妳就懂了。”

街頭小巷子,開個幺店子;

壹張方桌子,中間挖洞子;

洞裏生爐子,爐上擺鍋子;

鍋裏熬湯子,食客動筷子;

或燙肉片子,或燙菜葉子;

吃上壹肚子,香妳壹輩子。

於伶聽罷,連聲稱贊:“妙哉,妙哉!原來火鍋是別有風味的湯吃法。”

5.關於火鍋的古詩句

1、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出處:唐·白居易《問劉十九》釋義: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2、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

出處:清·黃宗羲《山居雜詠》釋義:二十兩棉花裝成的薄薄的破棉被來遮蓋睡眠,三根松木架著空空的鍋子,無物可煮。3、白秫新收釀得紅,洗鍋吹火煮油蔥。

出處:宋·陳藻《仲秋過盧北山子俞嘗新醞作》釋義:新收的白糯米釀造出紅酒,洗幹凈鍋,吹燃爐火,煮起油蔥。4、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出處:宋·蘇軾《寒食雨二首》釋義: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竈底。5、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出處: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釋義:生活在西山壹帶的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吃了好鬧春耕。

擴展資料:

三五好友,圍爐而坐,燙著小酒,聊著天,這似乎成為中國人朋友相聚時最常見的方式之壹。

作為壹種起源於民間的傳統飲食方式,火鍋雖已歷經千年演變,器皿材質、食材等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仍有壹***同點,即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史書《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坐在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162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鐘煮熟分食,學界大多以此作為火鍋的萌芽。

火鍋在明清時期已經進入了興盛期。《清代檔案史料從編》中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而到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使用1550個火鍋用來承辦筵席。”

參考資料:

新華網-火鍋博物館館主告訴妳:關於火鍋的N個故事新華網-兩千年前青銅火鍋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