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大埔縣最高的樓是哪壹層?

大埔縣最高的樓是哪壹層?

基本概況編輯這壹段大埔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全縣人口50多萬,華僑50多萬。縣城的居民都是客家人。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大埔縣歷史悠久,秦漢時屬揭陽縣,東晉九年屬藝兮趙毅縣,屬依安縣。隋大業三年(607),改為萬川縣。唐武德四年(621),萬川廢棄,並入海陽郡,屬潮州。宋、元、明初仍屬海陽縣廣德鄉。明嘉靖五年(1526),改稱大埔縣,隸屬潮州府。1949解放後,先後隸屬於興美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區、梅縣。1988屬於梅州市。

大埔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風景秀麗,自然人文景觀豐富。三河壩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如畫。在東海岸,壹座省級重點文物——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碧芝山頂;西岸有明代兵部尚書、中山紀念堂、明代古城墻等眾多景點。三河電站庫區的水上公園為人們增添了壹個度假休閑的好去處。蒲美交界處的殷娜山雄偉陡峭,雲霧繚繞,怪石嶙峋。“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漢江水系四大名剎之壹。風景秀麗的楓溪林場是著名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這個地區有許多古樹和珍稀動植物。它構成了壹個自然生態公園。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時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堪稱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觀。此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住在他的祖屋。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故居、“父子文人”石碑廣場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大埔的土特產包括陶瓷、茶葉、豆腐幹和牛肉幹。高貝鎮素有“瓷都”和粵東“白玉成”之稱,陶瓷品種繁多,產量豐富,工藝精湛,暢銷海內外。西巖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甜、滑、醇”聞名中外。近年來多次獲得農業部銀獎、金獎。

大埔自然人文景觀豐富,人傑地靈,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設施日趨完善。這裏山水田園詩,土特產聞名遐邇,富有客家民俗風情的小吃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遊客。

以西河張弼士故居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是省級重點開發景區,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張裕酒文化。三河壩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如畫。東岸,全國革命遺址保護單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碧芝山頂;西岸有翁萬達墓、中山紀念堂等景點。三河電站庫區的水上公園為人們的度假休閑增添了壹個好去處。蒲美交界處的殷娜山雄偉陡峭,雲霧繚繞,怪石嶙峋。“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漢江水系四大名剎之壹。楓溪林場風景優美,是著名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有許多古樹和珍稀動植物,構成了壹個自然生態公園。雙髻山是省級森林度假區,道路陡峭,竹林密布,怪石嶙峋,寺廟林立。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時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堪稱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觀。此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祖屋和“父子進士”的石牌坊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

大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盛產土特產,包括陶瓷、茶葉、蜜柚、豆腐幹、牛肉幹、木雕、根雕等。高貝鎮素有粵東“瓷都”、“白玉城”之稱,陶瓷品種繁多,產量豐富,工藝精湛,暢銷海內外。西巖茶是壹種上等茶葉,以“清、香、甜、滑、醇”而聞名中外。近年來多次獲得農業部頒發的金獎、銀獎。原始秀美的山川、神秘古樸的客家民居、濃郁的客家風情,是客家世界中的香格裏拉泰拉坡,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界各地的遊客招手。大埔,如同漫遊太空的國際編號為“3611”的小行星“大埔星”,正散發出越來越燦爛迷人的光彩。

大埔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梅坎鐵路開通。縣城胡裏奧鎮主要旅遊接待賓館有:金範賓館、虎山賓館、梅河賓館、田蕓賓館、紅花賓館和華僑大廈。金範酒店是壹家三星級酒店。經濟概覽編輯本段大埔是壹個山區縣,曾經過著守護資源、生態、人文寶藏的艱苦生活。2003年以來,該縣走開放之路,讀山川經典,打優勢牌,唱特色戲,認真落實“開王獻縣、作瓷工富、穩農業、興人文縣”的發展思路,助推了縣域經濟,短短三年間實現了驚人的“大變臉”。去年全縣生產總值11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生產總值和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在全省67個縣(市)中的排名分別比2002年前移10位和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考察當地後認為,大埔發展思路清晰。只要長期堅持抓下去,大埔的發展是充滿希望的。今天,大埔“壹縱兩橫十五出口”的交通網絡、連接南北三個中心鎮和三個工業生產基地的經濟大通道、出口公路已接近完工,張梅高速公路的建設正在進行準備工作。此外,城鄉電網、水利安全網、通信網建設也全面展開。春風“萬川”的難度已經成為歷史,壹個新的大埔正在呈現在世人面前。

大埔陶瓷水電竹木成為縣域經濟支柱

大埔縣積極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以資源產業為重點,突出經濟網站特色,走“瓷都富縣”之路,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全縣陶瓷、水電產業產值分別占全縣工業產值的33%和35%,兩項稅收合計近4000萬元,成為全縣特色經濟的支柱。

壹是基於該縣擁有500多萬噸瓷土資源和陶瓷生產技術,工藝,工業等基礎,實施“點土成金”工程。首先,在南方中心鎮高貝鎮,利用區位、交通、能源、產品集散市場優勢,建設規劃面積6000畝、壹期開發1000畝的陶瓷產業園,打造桃園、廣德兩個產業社區,以此為平臺和載體,促進招商引資,加快陶瓷產業技術升級、創新轉型。據統計,截至去年底,高陂陶瓷工業園已引進投資項目22個,投資24258萬元,已開工項目6個,投資7600萬元。其次,利用高陂鎮被省政府確定為“陶瓷科技創新鎮”的契機,制定了壹系列優惠政策幫助陶瓷產業,掀起了陶瓷產業發展的新浪潮。去年全縣新增陶瓷企業25家,27家陶瓷企業實現增資擴產。去年,該縣陶瓷銷售收入3.5億元,增長70.2%,稅收21.69萬元,增長68.2%,是10年來該縣陶瓷銷售和稅收的最大增幅。

二是以豐富的水力資源為基礎,挖掘技術改造潛力,實施“以水生錢”工程。去年全縣核準上報小水電項目38個,建成投產電站5座,裝機容量7座1160 kW;在建、在建和改建電站9座,裝機容量12萬千瓦。截至去年底,全縣已安裝水電站207座,333臺103504千瓦。

同時,依托豐富的竹木資源,該縣大力發展竹木深加工企業。去年新成立了象棋廠、牙簽廠、家具廠等4家竹木深加工企業。全縣竹木加工企業總數達到30多家,年產值近5000萬元。

大埔將市政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斥資2億打造城市新名片。

“街道更寬更漂亮,路燈越來越亮,樓房越來越高。”在大埔縣城胡裏奧,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某條路在拓寬,哪條街裝上了漂亮的路燈,哪裏新建了公園,哪裏新建築落成。去年以來,大埔計劃投資2億元,已投資超過6543.8+0億元,打造城市新名片。縣城品位得到提升,呈現出“壹路燈、壹街壹景、壹區壹品”的特色,為縣城打造了五大品牌(即把大埔打造成為客家民居建築大觀園、客家名人風情教育基地、客家民俗展示館、客家文化歷史窗口、客家傳統美食)。

大埔縣本著“建設城市就是建設未來”的理念,將城市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超越常規,創新發展思路,做到“五個結合”,即將市政建設與發展縣域經濟、招商引資、旅遊開發、防災減災工程、改善人居環境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立足長遠,構建新的縣域框架。縣裏確定了縣城向西的發展方向,將縣城定位為商住中心,重點發展房地產和第三產業;將三河定位為副中心城市,作為縣域的工業區和文化景區,搞好規劃建設,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縣城還確立了“控制老城,發展新城”的原則,以縣城中央大街的建設帶動新城的發展。

按照“高標準、高品位、高質量、高速度”的要求,大埔縣去年投資8000多萬元,完成了三河至縣城17公裏的壹條街道建設、西環路等五條三公裏破舊街道改造、縣城防洪堤建設和主城區街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今年縣裏下大力氣,總投資65.43萬。今年3月,該縣投資300多萬元,將建於清初的縣城同仁路老街改造成壹條步行“美食街”。“美食街”長330米,有110多家店鋪。全縣18的每個鎮(場)都在這條街上設立了兩三個美食街,匯聚了200多個品種的客家地方小吃。計劃投資7000萬元的縣城中央大街於6月20日開工,預計年底竣工。縣城西湖公園也於6月3日開工建設,將於年底建成開放。同時,該縣以實施“綠滿梅州”行動為契機,以縣城大道入城、以縣文化廣場、虎山公園、西湖公園、濱江長廊為重點的娛樂休閑區、以街道兩側花卉為重點的城市景觀、以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醫院、綠色學校為重點的企事業單位、以居民小區、居民院落為重點的城市居住區等五個層次的綠化為重點,

為提升縣城品位,該縣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十分註重臟亂縣城的整治。在重點抓好壹系列市政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培育亮點,以縣文化廣場為中心,以燈光風景為特色,把文化廣場裝扮成壹個新的景點,依托每條街道的燈光,懸掛2000多個紅燈籠,形成浦城的亮麗風景。同時在環城大道中盤和萬象大道口豎立兩座城市雕塑,提升縣城文化品位。此外,加強城市管理,落實衛生責任制,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等問題,組織政府職能部門進行集中整治。

“如果道路被紋身,建築物將接收夕陽,紅樹將被綠光遮蔽。”這是人們對萬川古城大埔變化最真實的體驗。通過大規模、高標準的建設和改造,大埔古城面貌煥然壹新,發揮了多種效應,既改變了縣城面貌,提高了城市品位,又強化了城市功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通過搞好縣城的規劃建設,有效擴大了城區面積,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知名度,促進了招商引資,加快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自然資源編輯本節中的水電資源

大埔縣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梅江和汀江匯合形成漢江。梅江發源於六合與紫金交界處的烏圖山,定江發源於福建武夷山。兩條河流在大埔縣三河壩匯合後,稱為韓江,是廣東省四大河流之壹。“山中”的大埔縣,河流溪流縱橫交錯。縣網有213座水電站,省市網有3座。據測算,水資源儲量達70多萬千瓦,可開發的水電站達53萬千瓦。還有10家水電企業在建。現在很多地方停電的時候,大埔大大小小200多個電站,總裝機容量29萬千瓦。雨季最高日產量8萬千瓦,但壹半以上的電賣不出去,很多人為此擔憂。

流經大埔的湄潭河全長超過83公裏。目前,河上有9座國有、集體和私人電站,成為大埔水電的壹大“主力”。該河發源於福建平和縣諸葛山麓,流經大埔縣大東、郎峰、百侯鎮,流域面積1.603平方公裏。80年代以前,湄潭河夏季泛濫。1995以來,縣裏和深圳壹個集團合作,在湄潭河上建了壹個大型電站,洪水消失了。縣水利局局長賴小寒說:“水多了可以發電,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埔仍在使用壹組20多年前使用的110000伏線路對外輸電。”

森林資源

大埔,猶如人間天堂,人間仙境,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天地澄明,壹塵不染。千百年來,青山綠水見證了客家人艱苦創業、勤勞勇敢的歷史,孕育了客家人淳樸、淳樸、善良的獨特品質。大埔縣四面環山,素有“山中之山”之稱,溪流眾多,故古時以萬川為縣名。著名的森林資源有楓溪省級森林公園、雙雞山省級森林公園、殷娜山、西雁山、漢江、汀江、湄潭河等。楓溪省級森林公園以珍稀動植物、眾多溪流瀑布和神秘原始森林為特色。殷娜以奇峰、奇石、古道為特色。雙髻山以天然巖洞和摩崖石刻為特色。西巖山以霧蒙蒙的樹海和萬畝茶園為特色。漢江的特點是三江匯合,兩岸山巒青翠,風景如畫的“漢江畫廊”。

旅遊資源

三河壩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如畫;在東海岸,有壹處國家級革命遺址重點保護單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碧芝山頂。西岸有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漢江源等景點。蒲美交界處的殷娜山雄偉陡峭,雲霧繚繞,怪石嶙峋。“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漢江水系四大名剎之壹。楓溪林場風景優美,是著名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有許多古樹和珍稀動植物,構成了壹個自然生態公園。雙雞峰是省級森林公園,道路陡峭,竹林密布,怪石嶙峋,寺廟林立。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時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堪稱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觀。此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祖屋和“父子進士”的石牌坊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行政區劃編輯該段大埔縣轄14個鎮(胡裏奧、茶陽、西河、百侯、郎峰、廣德、桃園、高陂、麻、三河、大東、周銳、印江、清溪)。歷史沿革編者這壹段把大埔縣設在明朝嘉靖五年。明朝設立大埔縣時,在大埔村設立。據《大埔縣誌》:“大埔,俗稱蓋,為平坦高原,唯宣蔬果者,謂之浦;從茶山(舊縣衙)腳下望平原,愁百頃地。我壹直叫它普。”

2000年,大埔縣轄20個鎮:胡裏奧鎮、茶陽鎮、高陂鎮、清溪鎮、長治鎮、三河鎮、英牙鎮、麻鎮、銀江鎮、周銳鎮、古冶鎮、平原鎮、廣德鎮、桃園鎮、郎峰鎮、百厚鎮、雙溪鎮、大東鎮、西河鎮和商演鎮。總人口352013,人口:胡裏奧鎮66842茶陽鎮29544高貝鎮27125清溪鎮12085長治鎮7184三河鎮13543英牙鎮6029麻鎮18502印江鎮65438+。+01275古冶鎮11658平原鎮11084廣德鎮23591桃源鎮12440郎峰鎮19606雙溪鎮1059656。8+02597西河鎮14746商演鎮733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大埔縣轄20個鎮(胡裏奧茶陽西河百侯郎峰廣德桃源高陂麻三河巖大東雙溪平原古冶周瑞銀江英雅長治清溪),248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面積2475平方公裏,人口51.31萬。

截至2003年5月16,轄20個鎮(清溪長治英雅印江周瑞古冶平原雙溪巖山東胡裏奧高陂茶陽麻三河西河郎峰百後桃源廣德),共有10個居委會,248個村委會,4044個村民小組。

5438年6月至2004年10月,大埔縣撤銷三鎮:長治鎮並入茶陽鎮,商演鎮並入西河鎮,平原鎮並入高陂鎮。

截止2005年6月5438+2月31,大埔縣轄14個鎮(胡裏奧、茶陽、西河、百侯、郎峰、廣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大東、周銳、印江、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