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秋節傳統飲食或者甜點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傳統飲食或者甜點風俗有哪些?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吃月餅的習俗,除了吃月餅,許多地方都會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生活習俗吃壹些土特產和時令水果。比如廣東人過中秋,在吃月餅的同時,還有吃芋頭、菱角、田螺和柚子的傳統習俗,雖然這些傳統食品吃的含義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災的意思。這些中秋傳統食品怎樣吃呢?

品清茶 嘗月餅

吃甜味月餅飲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鹹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濃茶和咖啡中含較高的咖啡因,汽水、可樂或果汁等含有大量熱量和糖份,與月餅搭配吃無助於健康,而且更油膩。

酸味水果配月餅

月餅搭配時令水果食用也是有講究的。可多選擇橙色、酸味、富含維生素C的品種,如奇異果、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這些水果能對高脂肪、高蛋白物質的代謝起到抗氧化作用,從而保護心腦血管。但像桃、李、杏、梨和蘋果等水果含糖份太高,榴蓮含高蛋白和高熱量,應節制食用。

吮田螺 喝啤酒

廣州人很喜歡在中秋節的晚上邊賞月邊吃田螺,據說有“明眼”的作用。故有許多廣州人都喜歡在晚飯之後,邀約三五知己,又或是心儀之人,圍坐壹起,壹邊欣賞月色,壹邊聊天吮田螺,吃時,還伴兩三瓶啤酒,低嘗淺酌,把酒談心,敘述人生樂事。

炒田螺的做法是:在田螺下鍋前先用水撈壹下,然後再下紫蘇葉炒,這樣能帶出田螺的鮮味。於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漸成為了廣州人中秋節時所喜愛的壹道特色美食。

清煮芋頭蘸糖吃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芋頭的吃法是將整個芋頭(壹般是小芋頭)煮熟裝在碟上,剝了芋皮就茶吃,或蘸白砂糖、蜜糖吃,抑或蘸甜蜜醬(略鹹的那種)吃。也可以將熟芋頭剝了皮切粒,用蝦米、臘腸、叉燒加青蔥炒來吃。有老人說,中秋節吃了芋頭,福氣就會向妳沖過來。

柚子配月餅口腔爽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壹,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即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在中秋節吃柚子的時候,將柚子的綠色外皮削掉,然後將柚子的白色內膜取下,可煮肉做菜吃;而曬幹,就是壹種天然的蚊香了!使用方法和壹般蚊香壹樣,但是是天然的。

菱角煮粥解油膩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壹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先鹹後甜邊吃邊飲

吃月餅還應註意:先鹹後甜。如同時有甜鹹兩種月餅,要先吃鹹的後吃甜的,否則就品嘗不出月餅的味道來。邊吃邊飲。吃月餅時最好配以茶水,邊吃邊飲。這樣既能解油膩、防口幹,又有助興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劑飲食,促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