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美食
當晨曦被家家戶戶暖暖的燈光喚醒,而燈光下忙碌的身影往往圍著竈臺打轉。早餐是每個家庭壹天當中腸胃醒覺,口舌醒覺,精神醒覺、親情醒覺的重要節點。因此,每個家庭都會用自己的溫情喚起自己的家人。
在莆田,常見的早餐是稀飯。我常覺得方言的“稀飯”是叫“飲糜”。因為莆田地區壹直盛產稻米,同時地狹人稠,謀生不易,是故生活節儉,不尚豪奢。因此早餐壹碗稀飯,壹點家常小菜的吃法是很溫暖腸胃又不失淳樸的。但是在稀飯之余,聰敏的莆田人也懂得不斷豐富早餐的種類,來調劑和改善生活。當妳在晨光微微的時候,走在老街上:金黃的炸油條、菜頭餅,三角形的炸芋粿,圓滾滾的馬蛋,雪白的碗糕、米糕,噴香的鍋邊糊,濃郁的豆漿,甚至還有極富特色的豆漿炒米粉。都在整條街上爭先恐後向妳招手,壹城的早餐可以豐富到讓妳無所適從。這時的早點們如期地拉開了莆田飲食的序幕:
莆田,古稱興化。地處東南沿海,氣候溫潤,四時有節,同時背山面海,盡得山海之利。這片沃土,海魚肥美,山菌鮮香,魚米無憂,物產豐饒。壹方水土深厚地滋養著這個地方的人們。而人們也世世代代地耕耘這方水土,在這片靈秀的南方土地上,興文教,育人傑,繁衍生息,薪火相傳。
飲食文化總是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同成長起來的。民以食為天,沒有哪壹段歷史是可以撇開飲食獨自前行的。因此只要有人們生活的地方,就會有飲食,有飲食的地方就能找到用了心的美食。莆田也不例外。
歷史上,莆田盛產許多獨具特色的美味食材,傳說南宋莆籍狀元黃公度在殿試廷對時曾雲:“莆中所產,唯子魚、紫菜、荔枝、蠣房。”(亦有“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壹說。)能讓狀元公在金鑾殿上大談美食,足見莆田飲食對當地士子的滋養之深。
由於莆田倚山傍海,依山,則香菇、竹筍、薏仁、散養的走地雞、鴨、羊等,都是餐桌上尋常所見;漫長的淺海灘塗,海蠣、老蟶、魚鮮、紫菜、鮑魚等海鮮佳品,常年不絕;甚至民諺都有對山珍海味的民間認可:“海中馬鮫鯧,山裏鷓鴣獐。”更有荔枝、龍眼、枇杷、文旦柚等四大名果名聞遐邇,山與海將這些樸素而豐富的食材毫無保留地賜給莆田人民。就這樣,他們利用先天地理環境所產的自然食材,通過各種形式加工烹制為餐桌美食,經過壹千多年飲食文化的緩慢沈澱與繼承,莆田傳統菜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