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邋遢老婆加上好吃懶做的老媽,然後這個家亂的不成樣,哪裏像個家樣

邋遢老婆加上好吃懶做的老媽,然後這個家亂的不成樣,哪裏像個家樣

農歷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著準備壹年終結的祭祀,連串過年習俗,由此掀起序幕。傳統“尾牙”的拜神儀式,祭品都是象征好彩頭的食物,如發菜蠔豉(發財好)魚(年年有余),柚(年年都有)等。 根據傳統老板在“尾牙”席間,會請員工吃“無情雞”。即雞頭或雞尾指向那壹位員工,又或老板親自夾雞塊給該名員工吃,便代表請他另謀高就。這壹天適宜吃蝦,因辛苦了壹整年,吃了蝦邊笑哈哈。

年廿四,謝竈君——兩碌長蔗做天梯 臘月(農歷十二月)廿四為小年夜,叫做“交年”,不像北方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這壹天,亦是謝竈之日。以前官員在臘月二十三謝竈,民居在二十四謝竈,“水上人家”壹般在臘月二十六謝竈。要謝竈君的原因是,他要在這壹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所監視的家庭在過去壹年來的善行時口下留情,隱惡揚善,所以都供奉美食會爐竈君。謝竈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壹碗,這是表明竈君與這家人關系壹清二白,如果竈君徇私,此二物帶回天上時就會變黑。最特別之處就是要還要供奉甜食,祭品當中有兩碌長蔗,兩塊片糖和壹對有枝有葉的柑。兩碌蔗的作用是給竈君當天梯,返上天庭;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片糖代表甜食,以前的人沒有糖果的甜品,所以用片糖;至於柑,是取其廣東諧音“金”,當然是用來會爐竈君的。據說,竈君是玉帝的“二五仔”,老百姓為了他在玉帝面前講好話,所以要令竈君口甜;也有另壹說法就是要黏著他的口,免他亂說話。此外,還有炒米餅、炒米碾、柑、桔、紅糖和壹封利是。

北方到了小年這壹天,過年的氣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貨,年貨,或許這是壹年中最興隆的時候。民間有壹句順口溜“二十三,送竈王,二十四,來掃;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春聯;年三十,合家歡樂吃餃子。”民俗在北方,特別是農村,依然普遍,但對於城裏的人們,已逐漸淡化,但掃、貼春聯、年三十子夜吃餃子,是雷打不動,年年如此。 年廿五,辦年貨——開炸蒸糕有規矩

謝竈以後,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於賀年食品,現時已很少家庭會油角、煎堆與年糕。因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會趕走來年好運,所以都外購為妙。

“年廿四‘開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八包粽”是以前家庭賀年食品的日程。“開炸”即“開油鍋”,與蒸糕。壹連串的工序很關鍵,稍壹不慎講了壹句不吉利的話,都可能會令壹家終年交上厄運,所以負責這個步驟的主婦。為了不容有失,嚴禁小孩參與,以免他們亂講不吉利的話。

年廿八洗邋遢——清舊物換金花神紅 年廿八(農歷年二十八),洗邋遢(骯臟)春節將至,辭舊迎新,是象征除舊迎新,祈望今年好過舊年的意思。負責清潔的掃把被認為不潔之物,可能與災星“掃把星”意義相同,所以年廿八洗邋遢之後,要將掃把收起。另外,掃地也要由大門向屋內掃。男人還要剪發,女人要洗頭。過年前的大掃除與往常不同,平時可以做表面工作,過年了,中國人的習俗是不能把舊的、臟的東西帶到新的壹年裏,所以,平時打掃時顧不到的邊邊角角也要翻出來徹底清潔。 到了新年,若邋遢了那只能用收拾起,還要不能丟出街,等到年初四後才能打掃地方。另外,為神位和招牌更換“金花”和“神紅”,稱“簪花掛紅”,“金花”和“神紅”是神位的,向小或極為神靈服務。至於在金漆招牌上“簪花掛紅”,也寓意大吉大利,商務蒸蒸日上。

年廿九,責年——鯪魚,蔥,芹,蒜吃出好彩頭

舊社會各行各業重視過年,所以到了歲晚就收爐,場也不開,那麽老百姓會備耐放的食物準備在過年期間享用,俗稱“責年”。這些“責年”食物在年廿九就開始準備,要挑選可以責年的食物難免要講意頭,蔥、芹、蒜、鯪魚是其中壹些。蔥,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頭有尾。這三種蔬菜都諧音“聰明”,“勤力”,“精打細算”,魚則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蕓蕓魚類中選鯪魚責年,是取其全身泛銀,山善生輝,像金壹樣。用來責年的就不要大鱗,要有頭有尾,煎出來後魚身呈金黃色,很好彩頭,要將鯪魚留起來責年。最重要是煎之前灑鹽腌鹹,按照習俗,在魚身上放壹封紅包和壹對柑或桔,然後放入米缸,象征豐衣足食,直至開年拿出來翻煮食用。

年三十,慶團年——行廿宵,吃年飯,守歲懶

年卅是最熱鬧的,行“年宵”,壹家團員吃“團員飯”。飯後到子夜不眠,圍左起來“守歲”。按照傳說,老百姓應該在這天才年花、年桔等。過年過節,吃團員飯的形式最重要,要整家齊齊整整,菜要好彩頭。以前晚飯壹般在5點多,不超過6點開飯,吃完飯後廣東人會讓小孩走上街“懶”,壹手拿著小紅燈籠,令壹手捧著盛載蒸熟雞蛋和茨菇的碗,然後連結隊邊走邊喊:“懶,懶,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這夜最盡興。

全家壹起守歲,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依隨傳統亮著全屋的燈,直到子夜,接過財神後,在小孩枕頭下擺放壓歲錢,壹家平平安安迎新歲。 大年初壹拜年——守禁忌,向長輩奉茶 年初壹,年卅子夜到年初壹淩晨,放過炮竹、拜了神才算新年來了,拜神之後,便不再開大門,只到天亮為止,為了吉利,這壹天也要嚴守諸多禁忌。

不吃葷、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門(直至年初四都不掃地)、忌使用利器等。過年期間。語貴吉祥,拜年說恭喜的話省不得,但也要留意過年禁忌:忌說“衰”、“死”等;不慎打破東西,就要喊“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禁西早、洗頭;菜不可有七款,“食七”不好彩頭,也忌以湯淘飯,據說,以湯淘飯食會令犯者在該年出門遠行時遇上大雨……總至晚十壹吉利為先,清早起床,壹家老少都會齊集廳中互相拜年。在家拜年,長幼有序,年幼的要向長輩拜年。

傳統上媳婦更要早起,向家翁家姑奉茶,茶內要有紅棗和蓮子。

大年初壹很忌諱動刀殺生。尊崇佛教眾生初壹、十五吃齋的風俗要吃齋,演化成廣東人大年初壹吃齋的習俗。親友到來拜年要奉上“全盒”,叫人拿盒內小食要說:“拗金”、“拗銀”。拜過年後,已婚的長輩會給後輩派紅包。

開年——生猛鯉魚祭神名 家家戶戶都對這壹天很重視,尤其經商的,希望“有余有利”,就必須有生猛鯉魚祭神。通常都用雄魚,因為都以男丁為主。在家拜祭時,便將生猛鯉魚以紅紙包頭然後鯉魚就會乖乖就範,躺在碟上,再在魚頭兩邊各方壹個桔,寓意大吉大利,在伴以有根的生菜拜祭。便大利生財。傳統在這壹天的早上,長輩負責切年糕,分配給家中各人吃,象征開年。而出嫁的女兒也可以返娘家***進開年飯。

“發財好”

在許多廣東人的心目中,初二的開年飯,與新壹年的運情,有很大關系。因此,廣東人的開年飯,除包括年夜飯種種好意頭的菜肴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取金錢滿地,生生猛猛之意。 如果單點,或在家自己做菜,廣東的年夜飯,壹定要有“全雞”,象征“全家福”;會有與“發財好”諧音的發菜炆蠔豉;或與“生財就手”諧音的“生菜豬手”;象征著來年快樂;還須有嘻嘻哈哈代表開心快樂的各種鮮蝦;貌似“壹團和氣”的紅燒圓蹄等。 團年飯特別看重“好意頭”,菜式就代表著深深的寓意。如魚(象征“年年有余”)、蠔獅(音取“好事”、“好”)、發菜、生菜(音取“發財”、“生財”),鳳爪扒金錢(即雞腳冬菇,意寓“招財進寶”)、慈菇(寓意以後添男丁)、芹菜(勤力)、蔥蒜(代表聰、算)、豬手(粵語與就手音近,通常與發菜壹起弄,寓意發財就收,但現在不能非法采摘發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財就手)…… 年初三,赤口——足不出門留在家

大年初三“赤口”,也稱為“赤狗日”。根據傳說,赤狗是標怒之神,遇之即有兇事。大家為免遇上兇事,所以大家在這壹天足不出戶留在家。除了大年初三“赤口”外,壹年內還有很多個。根據計算,在農歷年內已經有規律的定了某些日子是“赤口”,而正月初三便是其壹。不過,如果大年初三是“吉日”,做很多事情還是適宜的。

北方初二、初三回門日,仍是北方人普遍遵守的規矩。 年初四,求文昌——小孩開筆求學業進步 拜“文昌”時,小孩記得帶蔥、芹、和蒜;而且僅記這些都要有頭,才代表頭腦聰明,勤力,好算術。還要帶文士扇(古時文人用的紙扇),代表功名成就的仕文身份,另加四支毛筆。 “四”在風水學代表文昌星,取其能妙筆省花。考試得心應手,再加壹封包了四個硬幣的紅包封,若特別有些科目希望有好成績,不妨帶著該科目的課本壹起去拜。孩子拜時要先報上名字,然後雙手捧著祭品上香參拜,聽著廟祝念念有詞祝福“狀元及第,金榜連登,吉祥富貴……”然後爬上神臺,女孩用左手輕撫文昌帝右手的毛筆在用右手輕摸菩薩左手的如意,男孩用手則相反,借著廟祝會為學子揭開額前的頭發,用劍指壹點。贈壹句“人見低頭,鬼見伏地”。然後在江心毛筆占上神臺的墨硯開閉,亦即令學子“開竅”,才算禮成。 年初七,人日——吃粥寓意衣食足

及第粥

根據《占書》記載,有初壹開始,其次序是“壹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在“人日”這壹天,傳統上都會吃粥,又指是寓意“豐衣足食”。廣東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頭,寓意狀元及第,也有廣東人會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