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古裝劇裏大俠壹吃飯,就要二斤牛肉,歷史上百姓真能這麽吃肉嗎?

古裝劇裏大俠壹吃飯,就要二斤牛肉,歷史上百姓真能這麽吃肉嗎?

武俠劇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渾身散發著豪邁氣質的英雄豪傑走進飯館中,大聲喊:小二,來兩斤牛肉,壹壇上好的女兒紅,縱橫印象最深的就是喬峰老是這麽出場。

《水滸傳》中也經常有這樣的描寫,梁山好漢們上山之前是這樣喝酒吃肉,上了梁山更是天天喝大酒,大快朵頤。

我們知道即使是在今天牛羊肉也比豬肉雞肉貴得多(當然了,講的是壹般情況下,去年以來豬肉價格騰飛,直逼牛肉金貴了),那麽古代的普通百姓真的像電視劇中那樣隨隨便便就能來好幾斤牛肉嗎?

討論古代百姓吃肉的情況,首先得先講所謂的古代到底是哪個朝代。

因為朝代的不同,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會有不同,而且每個朝代的每個地區的人因為生活習慣不同,生活質量也不壹樣。

就拿最早的商朝周朝來說,國家的統治者十分看重階級,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嚴格規定了每個階層的人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在《周禮》中就記載了每個階級的人吃穿用度要嚴格按照規定,否則會有相應的懲罰。

《國語》中的《周語》卷,記載道,天子吃太牢,所謂的太牢就是牛肉羊肉和豬肉,諸侯只能吃牛肉,卿只能吃羊肉,然後依次類推到下壹個階層的人,到了普通百姓這,則規定了只能吃菜,不能吃肉。

這還是在物資相對於充足的條件下的規定,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即使是諸侯士大夫等也不能隨便吃肉了,而平常百姓就更吃不到了。

在周代,肉還是比較匱乏的,還屬於上層社會能享用的物資,底層的百姓的生活條件確實是很艱苦,連壹口肉都吃不上。

到了春秋時期,牛羊肉和豬肉還是貴族的專享,普通百姓還是吃不上,但是比起商周普通百姓只能吃菜的這壹規定,春秋時期還是寬松了些,沒有嚴格禁止百姓吃肉,百姓將目光投向了狗肉,壹時間吃狗肉在民間風靡。

因為狗肉在百姓中需求比較大,還興起了?狗屠?的行業,春秋時期的刺客聶政,為了逃跑追捕,就以殺狗為職業,樊噲未發跡之前曾也以殺狗為業,民間還有壹句俗語嘛?仗義每是屠狗輩?,可見,狗肉曾在民間扮演過重要角色。

到了北宋,經濟迅速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上層社會紙醉燈謎,尋常百姓也過得不錯,平常的百姓都可以吃豬肉,甚至平常的人家每頓飯餐桌上都有豬肉。

這種說法也是有根據的,在《東京夢華錄》中便記載了,在四川地區的豬,每天都會被人們運到東京,也就是北宋的京都,在京城的百姓可以說是生活的很滋潤了。

北宋的大詩人蘇軾,也是個美食家,發明了壹種獨特的豬肉吃法,是為東坡肉,東坡肉在北宋就廣為流傳,可見豬肉在當時還是較為普遍的了。

《水滸傳》這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在元末明初,但是書中的故事是在宋朝,宋朝時人們都用牛來拉車耕地,所以牛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主要的生產力,而且政府也規定了耕地的牛不可以隨意宰殺吃肉,只有當牛死了才可以吃。所以我們看電視劇中吃牛肉的描寫,就算飯館供應牛肉,也不會是現殺的牛肉。

值得壹提的是,在古代,由於政府沒有禁止百姓吃野生動物,所以當時野味是人們肉食的主要來源,想吃什麽自己就去抓,因而古代獵戶這種職業也是比較多的,但是在現在,我們可不能隨便吃野生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