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佳肴,妳看: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而融水,卻是濾粉。是我們融水的著名的風味小吃。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融水的特色美食——濾粉。濾粉味兒好,看相也好,壹條條白花花的粉絲侵在白色的湯裏,壹個香香脆脆的燒介、綠色的蔥花、米黃色的碎肉末、紅通通的辣椒,白花花的米粉散落其間,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啊!因是現做的,既新鮮又衛生很受本地人的喜愛。
濾粉的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先將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合,浸泡軟後磨成米漿,米漿是稀的但又不能太稀,用鐵皮做壹個小桶,兩邊有把可握持,底部鉆有很多小孔,將米漿倒入小鐵桶內,桶底放壹塊薄板墊著,煮時將底部薄板抽走,米漿就通過小孔自然地漏入燒開的鐵鍋內。滾過兩次後就熟了,撈起,澆上肉末、湯汁,再加點花生末、蔥花、香菜、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放點辣醬,最後,在加上湯水就可以吃了。壹碗色香味俱全的濾粉就做成了。
吃濾粉也挺有意思。吃濾粉時,我喜歡先把配料撈壹撈,把配料撈均勻以後,壹大夾壹大夾的,張開嘴巴,“噓”地壹下吸進嘴裏,真是順滑爽口呀!吃燒介,我先用牙簽插進燒介裏,用舌頭舔壹舔它的“粗”味道,再細細地咀嚼,品嘗它的“細”味道。暑假的壹天,我和外婆在融水老家的壹家濾粉店吃濾粉,我先把配料撈均勻,由於撈得太用力了,湯濺到了我眼睛,我趕緊用力的眨了眨眼睛,湯隨著眼淚被擠了出來,在來吃濾粉。當我夾起那燒介時,淘氣的燒介跳進湯裏,我再次夾起燒介時,它又頑皮的跳進湯裏。壹連來了好幾回,都夾不了,婆婆對我說:“妳想辦法怎樣讓它不會掉進湯裏,不就好了嘛,還夾來夾去的,真麻煩。”聽了婆婆的話,我立即想到了用筷子插進燒介裏,這樣就不會掉了。外婆和我開心的笑了,外婆說:“以後做什麽事情都要想辦法才對啊!”融水的小吃——濾粉有悠久的歷史了,在柳州地區很出名。濾粉很像榨粉,因為粉絲是過濾出來的,所以故稱濾粉。
這就是我融水老家的風味小吃 ——濾粉。
2、
我是湖南人,自然是家鄉的美食最能引起我的味蕾的***鳴啦!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不過,這“狗窩”來形容咱們湖南的美食,還真是太不恰當了呢!
說到湖南的美食,大家腦海裏浮現出的東西,首當其沖的便是臭豆腐了吧!這種異常奇特的東西,可是作為湖南的有名小吃,享譽國內外的呢!就連毛主席都十分喜愛它的美味,給予了它高度的評價:“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確臭豆腐其貌不揚,渾身炭黑,仿佛剛從煤炭井裏爬出來的礦工似的,而且香味......名副其實。在沒有嘗過它的味道之前,妳永遠不會覺得它能攀上“美食”這壹串列表中來。我第壹次接觸臭豆腐時亦有此感,我覺得,這玩意,就好似榴蓮,要看妳喜不喜歡那種味道了。抱著試壹試的心情,我嘗了壹口,頓時覺得滿口的酥脆,壹股濃郁的鹵味順著破開處流進我的口腔,使我不由自主地嚼了起來。外酥裏嫩,再配合香菜的調料,我連連叫好,又多吃了好幾塊才肯罷休。我想,稱它為“美食”的外地人大概也都在品味它的奇異吧!
另壹種美食,卻也稱得上“奇特”二字。而且,壹聽到它的名字,妳就能立馬想到,它與咱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有著不小的淵源呢!沒錯,它的名字叫做毛氏紅燒肉!說到這裏,便不得不引出它背後的故事:那時就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中國國民的物質基礎及生產力都很落後,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而死。毛主席他們家是富農,自然不會有挨餓的危險,但是他們吃肉的機會同樣很少,頂多壹星期買回來壹點肥肉,但是,毛主席的母親善於烹飪,便總在年節之時將精心烹調的五花紅燒肉奉上,得到了親朋好友的壹致好評。後來,毛主席當政後,這項美食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了。毛氏紅燒肉,葷而不腥,油而不膩,尤其是入口之後,停留在口腔那種黏黏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我想,能細心品味它的人,多半在品味它的歷史吧!
湖南的美食,僅僅是中國美食文化的壹個縮影。管中窺豹,中華各種文化的博大精神,也可見壹斑。我愛美食,更愛咱中國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