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數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雲追月/中秋》 (當代) 劉周
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
人間天上,歌起舞飛旋
鳳鳥還巢,更無狼煙
寂寞了美嬋娟。
波湧萬種纏綿,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雲將月蔽,心想太平萬萬年。
我有霓裳風吹動,水起漣漪歌撫平
雲藏潛龍,月隱寒宮
雲須染彩,月灑光暈
彩雲追月,雲掩秋空
月沾涼意,雲載清風
才現歡欣,又惹愁生
此憂誰解?誰是知音?
且飲此杯,***語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夢 。
——根據《彩雲追月》樂曲填詞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壺接勝遊,今年喜不負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
《壹剪梅》(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中秋民謠
[編輯本段]
拜月娘
拜月娘 拜月 好頭毛 好嘴齒
大是兄 細是地 月娘仔
妳不可給阮割耳
童謠
月亮光光 騎馬燃香
東也拜 西也拜
月婆婆 月奶奶
保佑我爹做買賣
不賺多 不賺少
壹天賺三大元寶
椅仔姑
請妳八月十五來坐土
土腳起 鉸蓮花 繡蓮子
蓮子燴 姑仔今年妳幾歲
三歲三 穿白衫 滾烏邊
穿繡裙 繡荷包
荷包腰肚圍 穿色褲滾青邊
也有花 也有粉
也有胭脂給妳姑仔點口唇
也有鉸刀尺 也有花粉鏡
姑仔神那到
梏三下水桶來顯聖
中秋拜月歌
月亮亮/吃大餅/大餅勿吃吃小餅
小餅勿吃吃香稃/吃了餅/風調雨順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拜月娥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樹
婆娑樹上掛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
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葉葉興旺生好子
月娥出來免災星/家中添財又添丁
全家拜月
八月初壹/太平初壹/月到中秋/全家拜月
寶塔燈/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絲連連/紅石榴
榴開見子/團圓餅
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團圓
(拜月時女子在前,男子於後,身體略偏。也有“男不拜月”之說。 傳說拜的是月中吳剛。是日,還要摘下端午時掛的鐘馗像掛上紫微天官像。)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
擺果餅/燒線香/大家壹起拜月亮
分紅柿/切蛋黃/賞罷月亮入夢鄉
乘火箭/月宮逛/看看嫦娥和吳剛
月餅我愛吃
月餅圓又圓/ 咬壹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圓/月餅端上我心歡
不等爺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壹快解解讒
啊/月餅好好吃個遍/ 管它肚子願不願
月姐姐
月姐姐,多變化,初壹二,黑麻麻,
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
十壹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
中秋月,凈無暇,圓如鏡子照我家。
打麥場邊屋檐下,照著地上小娃娃。
娃娃牽手同玩耍,轉個圈兒眼昏花,
壹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痛叫媽媽。
雲裏月姐說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月光光
月光光,照谷場,
谷場上,農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
家家戶戶樂陶陶。
月餅
月餅月餅真好吃
冬過愛吃大月餅
中秋佳節賞月圓
冬過自在月餅中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裏,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沈,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諺語
[編輯本段]
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
男不拜月
女不祭竈
(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壹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
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到中秋,賽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個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中秋歇後語
[編輯本段]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妳過節,無妳也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