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佛跳墻是哪兒的菜

佛跳墻是哪兒的菜

閩菜的五大名菜之壹

佛跳墻”是閩菜中居首位的名品佳肴。因其用料講究,制法獨特,食味濃香,營養豐富而膾炙人口,馳名中外。對於這個菜名的來歷,傳說很多。有的說唐朝有壹位高僧來到福建,在他住的寺院隔壁有壹家飯館,烹制出售這個菜,高僧聞到菜的香味,垂涎難耐,於是跳過墻去吃,以致破戒。這個傳說雖不可考,但是對這壹名菜的贊賞卻是淋漓盡致。

據內行人說,“佛跳墻”這個菜起源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二百多年的歷史。開始是由福州市聚春園菜館鄭春發烹制出售的。鄭春發早年在清衙門布政司周蓮府中當家廚。壹天周蓮被官前月錢莊老板請到家中便宴,錢莊老板娘對烹調技藝很有點研究。她為了逢迎周蓮,效法古人用酒壇煨制菜肴。周蓮壹嘗,贊不絕口。他回府後,要鄭春發依樣畫葫蘆,但試作多次,不合周蓮的口味。隨後,周蓮就帶著鄭到官前月錢莊看了究竟,回到衙內便精心研究壇煨技術,巧妙地增加山珍海味,對每種主料都取其精華,經過多道加工,最後用紹興酒壇細心煨制,效果大大超過了老板娘。周蓮嘗了,嘉獎了鄭春發壹番。後來鄭春發辭退了衙廚,自己開設了聚春園菜館,把他數年研制的壇煨菜肴,公開問世,大享盛名。

當時有幾位秀才,聽說聚春園菜館有異香奇味的好菜,便擁進菜館要求堂倌供嘗。堂倌捧出壹個陳酒壇來,秀才壹見,嘲笑酒壇怎能出珍饈佳肴?當堂倌打開壇蓋,頓時異香撲鼻,秀才們陶醉了,壹個個伸著腦袋觀看,並拍手同贊:妙哉!妙哉!即使佛祖聞香必將越墻破戒***嘗。秀才得知這個菜還沒有取名,便爭先賦詩作句,其中壹首詩的末句大意是: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這就是“佛跳墻”的來歷。

烹制壹壇“佛跳墻”壹般要用三十來種原料和配料,各種原料還要經過十幾道初步加工之後,再按原料性質、特點依次裝進紹興酒壇裏用微火煨制而成。其主要制法是:

將水發魚翅洗凈去沙,壹排排地擺在竹箅上,上面再蓋壹個竹箅,將魚翅夾住,然後放入開水鍋中,加適量蔥、姜、紹酒,煮十分鐘,除去腥味,揀去蔥、姜,汁不用。將整箅魚翅取出放在盆中,再在翅上排蓋肥膘肉,調入紹酒,放進籠屜,用旺火蒸兩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留作他用),潷去汁不用。魚唇切成二寸長、壹寸五分寬的塊,放進開水鍋中,加入蔥、姜、紹酒,煮十分鐘除去腥味,取出去掉姜、蔥,汁待用。

2.將金錢鮑放進籠屜,下鍋用旺火蒸爛取出,洗凈。每個片成二片,剞上十字花刀,裝在盆中,調入骨湯、紹酒,放進籠屜,下鍋用旺火蒸壹小時取出。潷去汁不用。幹貝洗凈,裝在碗中,加清水,放進籠屜中,下鍋用旺火蒸三十分鐘取出,潷去汁不用。鴿蛋放入冷水鍋中,用溫火煮三十分鐘,撈起放在清水中浸二十分鐘剝去蛋殼,用醬油少許染色。

3.將凈雞、鴨去頭、頸、腳和內臟。豬蹄尖剔去蹄殼,拔凈雜毛,洗凈。羊肘刮洗幹凈。以上四料各切十二塊。鴨肫全粒切開去膜洗凈,與四料壹並下開水鍋中汆壹下,滅除血水撈起。豬臟洗凈,先用開水汆二次,滅除濁味,切成塊,再放進鍋中,加骨湯、紹酒汆壹下撈起。

4.將水發的刺參洗凈每只切片。豬蹄筋洗凈切成二寸的段。香菇洗凈去蒂。凈火腿腱肉放在盆中,加清水,放進籠屜,下鍋用旺火蒸三十分鐘取出,潷去汁不用,連皮切三分厚的片。冬筍放入開水鍋中汆熟撈起,每條直切成四塊,用刀輕輕拍扁,白蘿蔔去皮切成直徑八分的圓球,魚肚油發後,放入清水浸透,切成長壹寸五分、寬八分的塊。

5.炒鍋放在旺火上,下熟豬油燒到七成熱時將鴿蛋下鍋炸二分鐘,潷去油。調入球、冬筍塊壹起下鍋炸二分鐘,潷去油。調入骨湯、味精、醬油煨爛,撈起裝碗待用。炒鍋洗凈,放回旺火上,加入豬油,燒到七成熱,下蔥、姜炒出香味,倒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鴨肫、豬肚翻炒幾下,調入醬油、味精、冰糖、紹酒、骨湯(壹斤)、八角、桂皮,翻炒幾下,加蓋煮二十分鐘揀去蔥、姜,起鍋裝在盆中,黏汁留用。

6.取壹個紹興酒壇洗凈,加入清水放在溫火上燒熱,倒去水(作用是防壇破裂),在壇底放壹個小竹箅,先倒入雞、鴨、羊肘、豬蹄尖、豬肚、鴨肫,然後把魚翅、火腿、幹貝、鮑魚用紗布包成長形,放入壇中,在紗布包上面排上冬菇、冬筍、白蘿蔔球,再倒下黏汁,壇口用荷葉蓋上,再蓋壹個小碗,最後將壇放在木炭爐上,用小火煨兩小時後(煨時要時常觀察壇的溫度),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肚放入壇中,立即封好壇口,再煨壹小時即成。食時將壇中的菜肴倒進盆中,去紗布將鴿蛋排在菜肴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