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出現在春秋以前,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
在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食物。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播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和竹葉(或柊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味道上來說,粽子可以分為鹹粽子和甜粽子。
吃粽子的習俗,幾千年來,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人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
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壹,流傳至今。
1.準備粽葉、糯米、鹹蛋、臘腸、臘肉、棉線等材料。
2.提前將幹葉浸泡壹個晚上。處理粽子的葉子,切掉粽子頭。準備開水燙壹下葉子,燙過的葉子太涼了。
3.將香腸和臘肉切成小塊,取鹹蛋的蛋黃備用。糯米飯中倒入兩勺食用油、壹勺生抽、壹勺老抽和少許鹽拌勻。
4.取兩片粽葉,三分之壹處卷成錐子狀。首先放上壹層糯米,然後依次加入其他食材,最後將糯米攤平。用手捏出三角形,沿著邊緣按壓粽子的葉子,沿著三角形邊緣包裹粽子,並用棉線系好粽子。
5.這樣粽子就包好了,以後就可以煮了!
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吃年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我們也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然而,蘇州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有人認為端午節實際上起源於伍子胥去世的周年紀念日。這是怎麽回事?
中國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節紀念詩人屈原,而在蘇州則紀念伍子胥。從屈原和伍子胥生活的時間來看,伍子胥比屈原早200年,吳國人民紀念伍子胥的時間更早。據說伍子胥在吳國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並得到了吳王的重用,吳王幫助他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然而,他受到了夫差的懷疑。公元前484年,他送給伍子胥壹份禮物,讓他自殺並把他的屍體扔進了河裏,他的屍體沿河漂到了今天的胥口。
為了紀念這位吳國忠臣,胥口人民為他建了壹座紀念廟,並將伍子胥開鑿的江南第壹條運河命名為胥江,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徐虎,家家戶戶都掛艾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因此蘇州的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的節日蘇州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是蘇州當地的節日傳統,我們紀念當地文化名人也無可厚非。然而,說伍子胥是中國端午節的起源並不恰當。我們只能說伍子胥是起源之壹,不可妄下定論。
伍子胥是壹個有才華的人,但他沒想到他的父親和哥哥被殺了,他的家庭也毀了。舊的國家不允許,他只是壹個逃犯。世界是流行的,世界上的公平和忠誠存在於人們的嘴裏。伍子胥為報殺父之仇逃離吳國,並帶領吳王攻破祖國。大仇得報,但吳軍生性多疑,被奸臣陷害,最後被賜死。死後,名聲褒貶不壹。太史公稱贊說:“伍子胥以隱忍贏得了名聲,但沒有壹個勇猛的丈夫,誰能做到這壹點呢!”也有後人鄙夷“勇氣和粗魯,不管它,既作為壹個小偷和小偷,和壹個真正的惡棍!”
子虛應該不介意被身後的世界評判。當他投奔楚國並逃到吳國為父報仇時,他已經知道他是歷史學家手下的惡棍,是楚國人民和後世數百萬人民的叛徒。我欽佩伍子胥沒有因為人們的指責而放棄他的復仇計劃。他從頭到尾都沒變過。我認為他不在乎後代的反對。他只是做了他認為正確的事。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的醫生、軍事家和戰略家。春秋時期,楚國有壹位著名的官員叫子虛。壹個來自今天的監利縣,另壹個來自襄樊市古城的寒冷聚集區神灣。因此,它也被稱為許慎。伍子胥祖籍楚國。他是壹個堅強的人,當他十幾歲時,他喜歡閱讀和練習武術。他勇敢、足智多謀、心思縝密,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叫吳奢,是楚建王的老師,平時主要負責太子的功課。太子建被費無極誣告。公元前522年,由於楚平王懷疑吳王是“外交附庸,會陷入混亂”,並聽取了費無極的誹謗,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被騙在杜英被殺,伍子胥滿懷怨恨地獨自逃到了異國他鄉。
他從宋國輾轉到鄭國,最後畫出了自己的目的地——吳國。韶關是通往吳國的必經之地。伍子胥試圖拖著病體逃離韶關,同時避免被韶關守衛追捕。昭關在兩山之間,前面有壹條大河。形勢危險,戒備森嚴,所以很難通過。多虧了扁鵲的徒弟高拱,他把他們帶進了自己的住所,並親切地招待了他們七天,但他沒有談論通關事宜。伍子胥壹直在及格與不及格之間掙紮,為這件事日夜輾轉反側。他想和高拱告別,但他擔心自己過不了關,反而惹上麻煩。如果妳不離開,我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生。如此反復,心煩意亂,躺起來,圍著房子轉,天就亮了。壹夜之間,三千煩惱壹夜之間化為烏有。在董的幫助下,他成功地通過了考驗。伍子胥已經把頭變白了。他不原諒別人也不原諒自己。
在逃亡中,我受了很多苦,無處可躲,連夜出關。到了吳國後,我通過公子光的關系求見吳王。然而,身處逆境的伍子胥知道,在困難面前急躁和憤怒是沒有用的,所以他冷靜而理性地等待復仇的機會。最後,楚國和吳國之間爆發了壹場持久戰。在之戰中,吳國打敗楚國,伍子胥功不可沒。他根據楚國軍隊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楚國統治者壹分為三的弱點,即吳軍分成三部分輪流進攻楚國,以引誘整個楚國軍隊投入戰鬥。如果他出去了,他就會回來,如果他回來了,他就會出去。此法壹出,果然奏效,楚軍很快就疲憊不堪。楚國軍隊被動地做出了反應,並立即對楚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並立即攻占了楚國的杜英。
經過十多年的屈辱和仇恨,伍子胥並不在乎所謂的名利、君臣之道。當伍子胥到達楚國時,他聽說楚平王死了,於是他撬開楚平王的墳墓,用鋼鞭鞭屍三百年以平息他的怨恨。伍子胥報仇了。敵人死了,他只是鞭打了壹具沒有靈魂的屍體。他知道他的親人再也不會回來了,而鞭打只是為了發泄他們的憤怒。
但不管是哪個版本,這個傳說之所以流傳,是因為它有讓我們理解的意義,端午節真正傳承了愛國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