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味精,很多人對此深惡痛絕,認為味精毀了中國菜。明明是壹鍋清水,加了味精之後就變成了香味四溢的雞湯,所以很多人認為味精不僅毀了我國的菜,還毀了我們的健康,那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味精毀了人體健康嗎?事實上,關於味精毀了人們的健康這件事,從上個世紀就開始流傳了。在上個世紀是,壹位美籍華人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投稿,聲稱自己在中餐廳就餐20分鐘後,出現了不適感,而不適感的原因很可能是中餐廳放了味精。
對此,這個大名鼎鼎的醫學雜誌居然沒有經過任何調研和科學研究,就發表了這篇文章,而該文章迅速引起人們的主意,越來越多的人聲稱自己吃了味精之後手腳發麻、心悸不已。後來,當地還專門出現了壹個詞“中餐館綜合征”來指代味精。
不過在1993年時,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對71名健康受試者進行味精測試,結果顯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味精會導致人體健康出現問題,更不會導致癌癥的發生,所以味精並不是致癌物。
甚至還有壹些小組機構讓參與受試者吃下中餐之後描述身體的感受,很多受試者表示自己出現了身體無力等癥狀。然而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中餐均不含味精。
之後又讓參與者使用了薯條等食物,受試者表示身體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之後工作人員又表示,薯條中使用了很多味精。
由此可見,味精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更不會導致癌癥的發生。
味精毀了中國菜嗎?既然味精沒有摧毀人體健康,那味精是不是毀了中國菜呢?我們知道,在食物方面,我們更講究原汁原味。然而味精的出現,為食物賦予了原本不屬於它的鮮味,那這是不是說明味精毀了中國菜呢?
其實,毀了中國菜的並不是味精,而是辣椒。
在我國古代,辣椒並不是貴族們喜愛的食物,這是因為貴族們有能力購買到新鮮的食物,而這些新鮮的食物在食材的處理上,味道更為豐富,不需要辣椒提味,所以貴族們追求的味道是“鮮”。而且食物越是鮮美,代表著食材越新鮮,價格越昂貴,因此在我國古代時,只有貴族們才有能力享受味道鮮美的食物。
但是貧苦家庭人家只能購買到不那麽新鮮,或者味道並不好的肉質,比如:豬下水,為了改善原本食物的味道,他們會使用辣椒來提味,從而讓飯菜更易入口。
而如今,由於辣椒更具刺激性,更能夠刺激人們的味蕾,所以辣味食物更容易普及到人們之中。而鮮味,反而有些落寞。比如:以鮮味著稱的揚州菜,很難競爭過以辣味著稱的川菜。
不過,在追求原汁原味的人眼中,味精毀了中國菜,原因是因為中餐講究傳統。在過去,人們燒制高湯需要用到雞鴨魚等肉類,熬煮20個小時以上,最後燒成的高湯是這些肉類的精華。然而現如今,人們用味精,再加壹些其他料就可以勾兌出來。
其實,這並不能怪味精,因為味精的出現,解決的是人們對鮮味的追求;而勾兌的高湯雖然用料中含有味精,但不僅僅只有味精,還有其他許多勾兌劑,這些勾兌劑並不像味精壹樣安全可以食用。
另外,味精的出現,其實提高了食物的鮮美程度,原因是因為鮮味壹般是存在於肉類以及海鮮之中,非常昂貴,而如今我們能用到非常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味精,提高食物的鮮美程度。
由此可見,味精並沒有毀了中國菜。
總結味精和糖、鹽、醬油壹樣,只是壹個調味品,並不存在毀了中國菜這壹說。而且已經在科學上被證實對人體無害,不會對人類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所以,對待味精我們不要將它們妖魔化,而是作為壹種調料品正常使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