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的地質成因
關於邛海形成的原因,流傳較廣的有漢代杜瓊地陷說和明清寧遠地陷說。根據民間傳說,邛海是由梓潼縣的沈降引起的。每當陽光明媚、海水清澈的時候,妳仍然可以在Seiryuji附近的水域看到水底的圓柱形瓦頂。這在《後漢書·西南傳》和《廬山廣福寺明虎山銘》中都有記載。在1975的調查過程中,在距離湖岸幾十米的水下也看到了屋頂板。這也成為地震入海的依據。
然而,據考證,漢武帝時期曾親赴西昌和邛海的司馬遷在史書中從未提及杜瓊墜海說。《漢書·地理誌》只講了“杜瓊南山產銅,又有瓊池澤。《三國誌》和《華陽誌》都沒有涉及瓊海時地陷的記載。清朝地震時,當時目擊者的詩和碑。也沒有說地震平息了。地質學家認為,瓊海及其沿海平原是在典型斷陷盆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螺髻山東部的新構造運動比北部大得多。其強烈的活動使螺髻山斷塊大幅擡升,環海斷陷盆地進壹步沈降,造成大慶亮子昔格達組與瓊海之間的巨大高差,並在後期引發了多次強震。現代瓊海的形成是全新世強烈斷裂活動的結果。瓊海的底部向南傾斜,與海南斷層相鄰的Seiryuji地區最深。可以看出,瓊海在成因上是壹個典型的斷陷湖,其起伏是由間歇性地震通過無數次應力積累造成的,逐漸下沈,逐漸擴大和加深。
瓊海形成的美麗傳說
很久以前,有壹個善良勤勞的樵夫,每天上山砍柴。
壹天,壹不小心,他的手指被斧頭砍傷了,鮮紅的血滴在清泉的上遊,突然變成壹條小鰻魚,叫他“爸爸”,向他要食物。樵夫很快找來壹些幹糧屑餵它。很快,鰻魚長得又肥又壯,樵夫的食物也被吃光了。他夢見鰻魚告訴他給他帶來食物。當我醒來時,黃澄澄的谷子確實滿滿當當。
消息壹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被村裏的富人知道了。為了占有這些谷子,富人賄賂了縣祖父,逮捕了縣上的樵夫,對他嚴刑拷打,迫使他承認偷了富人的房子。突然,大廳裏冒出了三根竹筍。樵夫按照黃鱔的話走上前去,踢開了後面兩只,緊緊地抱住了中間那只。
隨著壹陣電閃雷鳴,兩根竹筍折斷了,兩股水柱直沖雲霄,瞬間將縣城及其周圍變成了壹片汪洋,這就是瓊海。樵夫騎著粗壯的竹筍,像壹條龍壹樣跟在鰻魚後面,也不知道它漂到哪裏去了。
這個故事完全是個陷阱。人們認為,當晚霞反射瓊海時,海水清澈見底,水平如鏡。這時,妳可以看到壹個水下城鎮的輪廓,據說這是幾千年前沈沒的壹條城市街道的廢墟。
玩瓊海三要素
在瓊海賞月。
古人雲:“清風雅雨共明月”,意思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三個重要城鎮各具特色:清溪的風很大,雅安市的細雨很深情,西昌市的月亮很明亮。因此,西昌也得到了“月城”的美稱。每當夜幕降臨,壹輪明月從寧靜的邛海盡頭爬過遠山和樹枝,掛在清澈的夜空中。銀色的燈光像壹只溫暖的手撫摸著村莊、小船和寧靜的瓊海。壹切都只是悠閑地睡去。
在瓊海玩碧水漂流。
瓊海四面環山,水天壹色,蘆葦蕭蕭,楊柳伊壹。選擇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泛舟湖上,遠山如黛,碧波近水。真的是山因水而靜,水因山而美。心中早已按捺不住的快樂也隨著船槳激起的漣漪蕩漾開來。
在瓊海玩觀鳥
瓊海淡水生物資源豐富,包括70多種浮遊生物、40多種魚類、約40種底棲生物和40多種水生錐管植物。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為鳥類的生存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秋末冬初,為了躲避北方的寒冷,鳥兒成群結隊地飛往瓊海,享受著瓊海的暖陽。鳥兒在明亮的湖空中跳舞,在淺水中遊泳,在湖灘上玩耍,在草灘上覓食,令人發笑。
廬山
川南風景區
廬山位於西昌以南5公裏處,西昌靠近邛海,廬山高聳入雲。它以“半托韓笑,寧城畫屏”的氣勢和瓊海構成了川西南的壹大勝景,被譽為“川南勝景”。廬山又名蛙山,位於西昌以南5公裏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之壹。廬山海拔為2317米。東臨邛海,西臨安寧河,北靠西昌,南靠螺髻山。山上古樹參天,松樹枝繁葉茂。古人用“松風水月”來形容廬山瓊海的景色,即廬山之松、安寧河之風、瓊海之水、西昌之月。
廬山森林中的小路蜿蜒曲折,矗立在路旁的松柏將遊客引向群山,到達山頂。有65,438+00多座建於漢、唐、明、清時期的古寺,如廣福寺、孟端寺、三交寺、祖師寺、觀音閣、王牧寺、黃愚寺、青羊宮和武祖寺。這些古寺分別為儒教、道教和佛教所有。雖然他們的宗教規則和哲學思想不同,但他們能在壹座山上和諧相處數千年並傳播自己的宗教,這在全國範圍內是罕見和獨特的。其中,廬山第壹寺廣福寺是規模最大的建築群。它由千佛殿、武文宮、魁星閣、望海樓、梁飛廟和大雄寶殿組成,設計精巧,規模宏大。該寺保留了精美的雕刻藝術,包括罕見的省級地震紀念碑陳列館、歷代名人題寫的詩詞歌賦、明代青銅和鐵制佛像、數千公斤的青銅雕像、塔香爐和其他文物。殿前有漢唐古柏,如銀柯如鐵、黑龍瑤角、上藤清霄等,堪稱奇古。登上望海樓可以看到瓊海的全景。明代詩人楊勝安登上廬山,留下了著名的詩句“我的老丈夫今晚住在廬山,驚破天的門晚上沒有關閉。是誰把空間砸了,滿天都是星星?”,這給了遊客豐富的遐想。這座獨具特色和國家級的“涼山彜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就坐落在這座小廟前。其獨特的建築群為廬山增添了色彩,並為遊客增加了瀏覽內容。
廬山主峰(紗帽巷)海拔2317米,與邛海海面相對高差約800米,從山腳到山頂約8公裏。廬山山清水秀,古樹參天,是西昌的天然綠色屏障。森林裏有許多種珍稀動植物。擁有2000年歷史的十大“巴蜀樹王”之壹,九龍的中國柏樹造型獨特。
吳賈島山
在這裏,氣場響當當,被僧人和道士譽為開悟的好山。在密林深處,有十多座梵天和佛殿,古老的寺廟因其位置和隱居而引人入勝。素有“觀音閣曲折,瑤池宮開闊向陽,玉皇殿險峻雄偉,武祖廟幽深”之說。佛教、道教和儒教在壹條山路上修建了寺廟。山上有五座寺廟和四座道觀,共九座古寺,體現了唐代武功之後“三教合壹”的宗教政令。峨眉全是佛,青城是純道教,但西昌廬山獨樹壹幟,佛、道、儒三教並存,構成了壹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兼備的旅遊景點。
廬山第壹古剎光福寺是廬山最大的建築群和主寺,始建於貞觀十五年。廣福寺自西向東矗立,呈樓梯狀。從遠處看雲,很壯觀。整個建築以中軸線為中心,依山勢分五層建造。它由大雄寶殿、千佛殿、武文殿和魁星閣組成。寺內有壹口清乾隆二十三年鑄造的銅鐘,重壹噸多,還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爐和青銅佛像,反映了廬山古寺的千年興衰。廬山所有的寺廟都建有望海塔,因地形不同而景色各異。廣福寺的望海樓名為“印雲閣”,從欄桿上俯瞰,天空遼闊,有漁船、柳樹和村莊。廣福寺前有壹座巨大的照壁,明代狀元楊勝安曾在廬山過火把節。在看過廬山的美景和火把節的盛況後,他在這裏唱了壹句名句:“今夜我在廬山過夜,驚破天城門夜不閉。是誰把空間撞得粉碎,群星墜入人間。”
碑林
循著廣福寺的腳步,廬山還有壹處獨特的景觀——西昌地震古跡林。
西昌地震林與陜西xi庵林、山東曲阜孔廟林、臺灣省高雄南門林並稱為中國四大碑林,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西昌位於安寧河和則木河斷裂帶上,歷史上經常發生地震。西昌地震碑林中收藏的石刻反映了西昌歷史上的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農歷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農歷正月初三日、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農歷八月初七日。西昌地震碑林收藏的碑刻主要分為筆記和墓碑兩大類。紀念碑,主要記錄地震對寺廟、官署、會館、房屋、城墻和水利設施的破壞程度;墓碑主要記錄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地震碑林詳細記錄了三次大地震發生的具體年、月、日。根據地震石碑出土地點的分布,我們還可以觀察三次地震的影響區域,並推斷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我們今天研究歷史地震的寶貴原始資料。
千禧庫珀
古柏綠茵廣福寺前有壹口龍鐘。蚊子隨風而起,與青雲相連。樹枝交錯,樹葉散落,樹圍8.5米。經鑒定為漢代種植。
關於孟端寺和這棵古柏的傳說和故事很多,流傳甚廣。壹說孟端寺為唐代南詔遺址。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統治力量減弱。到宗彜(公元860年)時,雲南大理政權已擴展到漳州(今西昌),南詔(蒙古姓氏)、月巖詔(duang)、詔(張姓)和朗瓊詔(楊姓)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這壹點得到了廣泛的推薦和分析。段有個女兒叫望天,嫁給了蒙臺梭利。南詔興起後,段滅,五詔合並。孟端不滿南詔的統治,出家為僧,在廬山建了壹座寺廟,每天派驢到郎悅為山上的和尚運送食物。驢早出晚歸。有壹天,驢子只來到了平坦的山谷,孟端氏很生氣,罵了驢子壹頓。驢上樹死了,孟端氏望天而歸。驢爬過的樹就是這棵古柏,至今樹上還有壹個驢蹄印。
明英宗正統年間,七位來自朱熹的僧人來到廬山修行毛。在邛海山腳下,有壹個duang民俗女孩,她受僧侶的虔誠影響,為他們提供快餐。僧人“林中馴鳥,水中養神”,廬山瓊海優美的自然環境最終使他們“大有作為,羽化登仙”。段仰著頭,跟著他們上了天堂。段氏的女兒被後人崇拜為“望天”;從那以後,這棵樹就半枯半榮了。雖然它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但它仍然像蒼龍的雲壹樣蓬勃發展,它非常強大。這個故事生動地記錄在現存的廣福寺《廬山銘》中。自然,在這棵扭曲的千年古樹上指出壹個女人的足跡並不困難。這棵樹古老而精致。千百年來,通過人們眼睛的精心雕刻,它被故事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