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老秦人的故事8、壹匡天下(下)

老秦人的故事8、壹匡天下(下)

話說晉國國內被驪姬搞得亂七八糟,但是在國外假道伐虢卻贏得了壹個滿堂彩。

話說虞、虢二國都是公爵國,比齊國還高壹個等級。

虢國我們在鄭莊公那裏講過,跟鄭莊公同為卿士。虢國有兩個,壹個為東虢,壹個為西虢。東虢國君是虢仲,周文王的弟弟。西虢國君叫虢叔,也是周文王的弟弟。所以自然位高權重。這話還要從周文王的爺爺說起,太王有三個兒子。

長子,吳太伯

次子,吳仲雍

小子,季歷,季歷兒子就是周文王姬昌。

那麽虢國祖先就是季歷之子。

此時虢國的君主,叫做姬醜。

作為小國妳就安安分分好了,結果姬醜也有做壹番事業的雄心壯誌。

曾經跟鄭厲公平定王子頹事件。

曾經虢國攻晉,

晉獻公要伐虢。

士蒍說:不可。為什麽呢?驕兵之計。

虢公驕傲,如果引誘他來攻打我國,取得勝利。那麽他就更加驕傲,這樣他就會不修國政,拋棄他的百姓,沒有百姓的支持,那麽他就會失敗。

大夫樊皮背叛周王,公元前664年,周王命虢公攻打大夫樊皮,帶兵生擒樊皮。

更神奇的是什麽呢?

這壹年,虢國發生了壹件大事情。神降臨到虢國。

周王就很奇怪,就問內史。

內史說:”國家興盛,神靈會降臨。國家滅亡,神靈也會降臨。“

周惠王就問怎麽辦呢?

內史說:”用相應的祭品來祭祀他。“

內史於是帶著王命來到虢國,看到虢公要求神靈賜予土地。

回來說:”虢國要滅了,竟然聽從神靈“

神靈壹住還住上癮了,住了六個月。

虢公派人祭祀。神靈答應賜給他土地。

”虢國要滅亡了,國家要興起,都是聽從百姓。國家要滅亡,才去聽從神靈。虢國缺少德行,又怎麽能得到土地呢?“

這段話好有意思,民眾比神靈還靠譜。正所謂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為什麽呢?我們知道甲骨文是商朝的文物,因為商朝人篤信神靈。結果商朝滅亡了,周朝革命,他就很奇怪,既然商朝那麽尊敬神靈,神靈怎麽會滅亡商朝呢?

終於他想出了,因為商朝缺德,而我周朝有德行。所以我不僅天命所歸,而且德行也很好。

所以虢公遇到神靈,大家都不以為然,這個人沒有德行。神靈不會保佑他的。

所以公元前660年,

虢國打敗犬戎,結果舟之僑說:”沒有德行,越多勝利越會滅亡。“就跑到了晉國

公元前658年,獻公對大臣們說:”當年曲沃代翼,虢國不幫我曲沃,卻幫翼。又幫助隱匿公族,如果不誅滅他們,遺患無窮啊,怎麽辦?“

據《左傳 僖公二年》記載

虞國和虢國唇齒相依,如果要滅虢國,必須滅掉虞國。那怎麽辦?

晉國大夫荀息把屈地的良馬和垂棘賄賂虞國,借道滅虢。

晉獻公說:”這是我國的寶物,我不願意給。“

荀息說:”舍不住孩子套不住狼,況且只是暫時放在虞國,以後還可以搶過來。“

晉獻公說:”宮之奇在那裏,怎麽辦?“,宮子奇是虞國人,洞若觀火之人。

荀息說:”這確實是個麻煩,但是宮子奇比較懦弱,不敢堅決進諫。而且他從小和虞君壹起長大,虞君不會聽他的。“

於是派荀息借道。

對虞君說:”冀國無道,多次侵犯貴國。晉國已經攻打冀國,為了貴國。現在虢國無道,來侵犯我國,難道貴國不能賣個面子給晉國,讓我假到滅了虢國嗎?“

虞君答應了。並且請求先去攻打虢國。宮子奇勸阻,虞公不聽。

這年,晉國和虞國壹起出兵,滅亡了下陽。

這壹年,虢國失去了下陽,但是虢公打敗戎狄。於是晉國的蔔偃說:”虢國要滅亡了,滅亡下陽而不害怕,現在又立有戰功,上天把虢公的鏡子都奪取了,他壹定輕視晉國,不愛惜百姓,不過五年,必然滅亡“

總感覺是晉國打輿論戰。

公元前655年,這時候太子申生已經自殺。

晉國開始二次假道伐虢。

這個時候宮子奇勸諫,說:”虢國和虞國唇齒相依,如果虢國滅亡,虞國豈能保有?晉國的貪心越來越大,借給他壹次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第二次絕不能給他。俗話說唇亡齒寒啊。“

虞公說:”晉國和我都姓姬,難道會害我嗎?“

宮子奇說:”太伯、虞仲都是太王兒子。太伯不從父命,因此未能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當過文王的執政官,在王室都有功勛,晉國都要滅虢。他會愛虞國嗎?再說晉獻公連桓叔、莊伯的子孫都殺,桓叔、莊伯有什麽過錯,都被殺了,不就是因為他們族大威逼獻公嗎?何況國與國的利害關系呢?“

虞公說:”我所用的祭祀品既豐盛,又潔凈,神會保護我的。“

宮子奇說:”神靈只會保佑有德行之人,現在國君妳為了自己的利益攻滅虢國,為虎作倀,妳還指望神靈保佑妳。“

虞公不聽,借道給晉國,宮子奇帶著他的族人跑了。

八月晉國包圍上陽,占蔔,問能不能成功。

蔔人說:”能“

”什麽時候?“

”大概在九月末、十月初“

冬季十二月初壹,晉國滅了虢國。虢公姬醜逃奔到驚師。晉軍得勝回來,駐紮在虞國。滅亡虞國,晉人抓住虞公和大夫井伯(百裏奚)。百裏奚後來成為秦穆公的重臣,為秦霸西戎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後這個荀息把當年賄賂的馬簽過來,晉獻公大笑說:”我這匹是匹好馬,就是老了些“

這個案例,被寫入《三十六計》中

夾在敵我兩個大國中間的小國,當敵人脅迫他歸順時,我方應該去援助他。

什麽意思呢?如果壹個人失水,如果壹個會遊泳的人去救他,他會死死攥住遊泳的人。此時如果提出壹些非分的要求,受難者難道不會接受嗎?

比如現在壹個國家要滅亡了,另壹個國家說我可以幫妳,前提是我派人跟妳壹起治理國家怎麽樣?這個國家如果放在平時肯定不會答應,但是此時可能就會答應。重要的就是把我方勢力滲入進去。

但是妳要滲入,就給妳滲入嗎?於是《三十六計》說

跟他說,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抓住時機。時機是什麽?危急存亡之秋。

如果小國周圍強鄰環伺,國家都要滅亡之時,如果壹方提出可以幫妳,壹般就會飲鴆止渴。

此次,晉獻公能夠分化虢國和虞國,並非兩個國家處於這個時機。那怎麽辦?

制造時機。其實這個時機不要把它看淺了,實際上這個時機的目的是將我方勢力滲入進去,只要能做到就行。只不過《三十六計》作者看透了壹點,就是危急存亡之秋是最容易滲入的。

所謂滲入,就是假道。

晉獻公給虞國金銀財寶,目的就是降低虞公的戒備心,將自己的勢力滲入進去。並且可以發現第壹回晉獻公沒有什麽其他動作,也是為了降低他的戒備心。

那麽總結壹下就是

第壹種情況下:如果兩個敵人,壹方為強,壹方為弱(或者都弱,兩方都強,視乎自己力量使用)。則我方應該調起兩方矛盾,制造時機,滲入我方勢力。

第二種情況下:在敵人危急存亡之秋,應該積極滲入我方勢力

此計命門在於,不能讓對方看透意圖,即使看透,對方也不能改變。

比如壹個男生要追女生,如果女生剛好失戀,就應該積極滲入自己的存在。這樣就可以假道伐虢,追到女生了。

當年我們要指出壹點,虞國滅亡直接原因確實是假道伐虢之計,而根本原因是壹個國家不思進取,就會被滅。

話說齊桓公存邢救衛之舉贏得了諸侯們壹片稱贊,但是齊桓公和管仲也意識到壹個問題。對齊桓公的霸業構成最大挑戰的不是狄人,而是日益強大的楚國。

我們講過楚國在楚武王、楚文王兩代君主的領導下,日益強盛。

楚武王時期主要目標是攻打漢陽諸姬的最重要的諸侯國,隨國。

壹來隨國封鎖了楚國北向的道路。

二來隨地有豐富的銅礦,對於春秋時期雖然鐵器已經出現,但是還不是很普遍,兵器的材料大多是以銅為主,所以誰的銅多,這個兵器鍛造就更精銳。

楚武王兩次伐隨失敗,很重要的原因歸結於楚國兵器落後。

楚文王繼承了父親的遺誌,繼續攻滅北方的國家。滅了申國、鄧國、絞國、息國、蔡國,基本掃清楚國西向、東向,北向的道路,將楚國的勢力插入中原腹地。又控制南陽盆地,北向道路打通。

楚文王死後,他的兒子楚成王即位。楚成王的搭檔叫子文,又叫鬥谷於菟。

鬥谷於菟什麽意思呢?谷就是撫養之意。於菟就是老虎之意。那麽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壹個姓鬥的人,他被老虎所撫養。

據說有個這麽壹個故事,據《左傳 宣公四年》記載

說楚國國君若敖在雲夢娶了壹個人,生了兒子鬥伯比,若敖卒。鬥伯比就跟他媽壹起在邧國生活。鬥伯比跟邧子之女交合,生了壹個孩子,結果女孩他母親,把孩子丟到湖水中。老虎養育了這個孩子,有壹天邧子,也就是孩子的外公打獵,看到老虎撫養著壹個孩子。心中十分害怕,於是急急忙忙回家,跟夫人說起這事情。夫人說這是我們的外孫啊。於是重新撫養,楚國人說這個孩子被老虎撫養,於是叫鬥谷於菟。

甭管這個傳說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不尋常。

那為什麽非要打鄭國呢?

公元前659年,齊桓公剛剛處理完衛國和邢國之事,楚國大舉北來,攻打鄭國。鄭文公因為是齊桓公小弟,就跟齊桓公商量。這壹年,魯國、齊國、宋國、鄭國、曹國、邾國結盟,謀劃如何對付楚國。

那咋辦呢?

我們講中原國家對付楚國,其實很麻煩,因為妳要打楚國,妳就要越過淮河,甚至越過長江。第二年,齊桓公籠絡江國、黃國,矛頭直指楚國。

這壹年,楚國北向攻鄭,把鄭國聃伯囚禁。

第二年,公元前655年,齊國、宋國、江國、黃國會盟,謀劃攻楚。

齊國重新跟魯國處好關系,魯國公子友參加盟會。

但是開了這麽多會,遠水救不了近火啊。現在鄭國承受著楚國的猛烈攻勢。

於是鄭文公決定求和算了,大臣孔叔不答應。

說:”現在齊國為我們跑動跑西,如果妳背棄了他,以後楚國又來攻打我國,還有誰能救我?“

鄭文公壹看,怎麽辦?等唄。

但是確實中原國家集合起來,楚國有點慌了。

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齊桓公定下方針,攻打蔡國。

為什麽打蔡國?從楚國看,蔡國是北向進入中原壹條通道,必須攻下蔡國。從齊桓公看,蔡國如果是楚國的勢力範圍,那麽相當於在中原國家安插壹個定時炸彈。

其實蔡國的重要性,不是現在才認識的,我們曾經講過鄭莊公開始害怕楚國,

鄭莊公為什麽跟蔡國會盟,他清楚認識到,蔡國對於楚國非常重要。

那借口是什麽呢?借口很搞笑。

齊桓公同學這年娶了壹個小老婆,蔡國的公主。這天,蔡國這位公主年輕好玩,就跟齊桓公乘舟。乘舟就乘舟唄,結果小女孩覺得,這個不好玩。在湖中心,用手搖著小舟,把齊桓公蕩得都吐了。叫她不要蕩了,她哪裏聽,蕩著更起勁了。

回家以後,齊桓公十分生氣,叫她回娘家好好反省。結國蔡侯壹看妹妹跑回來,壹問,是個這種事情。那我得把妹妹嫁出去了,如果齊桓公不來領,就放在家裏也不好看。

但是齊桓公真的是喜歡這個女孩,壹聽,什麽,女孩被蔡侯嫁出去了。我齊桓公的臉往哪放。

於是,齊桓公就以此為借口,率領中原聯合國軍(魯、齊、宋、陳、衛、鄭、許、曹八國聯軍),雄赳赳氣昂昂,南侵。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齊桓公很快攻下來蔡國。他壹攻下了蔡國,楚國不幹了,先祖辛辛苦苦地打下來的江山,被妳奪了就奪了?

於是楚成王派使節問:”請問齊侯,我楚國招妳惹妳了,我們兩國風馬牛不相及也。“

什麽叫風馬牛不相及呢?兩種說法。

其壹、指馬、牛走失了,也不會遇到

其二、兩個動物發情,也不可能遇到

管仲說:”誒,我還跟妳算算這筆賬。當年周天子給我齊國權力討伐不義之國,其中包括五等諸侯,九州伯長。甭說妳是個小小子爵,就算妳是公爵我也照討伐不誤。妳不給周天子濾酒之器,導致周王的祭祀更不上,我就來問問妳這件事情怎麽辦?而且當年周昭王巡遊雲夢,結果沒有回來,妳說說怎麽回事?“

管仲說的這個話,是非常有玄機的。

其壹、為什麽用進貢之事質問,妳完全可以用妳楚子狂妄,竟妄稱王號,是對天子大不敬,妳知道嗎?

其二、為什麽說周昭王巡遊雲夢,沒有回來。而不是說當妳妳們竟然謀害周昭王。

這就是管仲這個人聰明的地方。

如果用楚國自尊王號,那就是大不敬之罪,後果只有壹個滅了楚國。但是能滅掉嗎?如果說了,沒後路了。但是用進貢之事,壹來震懾楚國,二又給楚國有後路。

第二點也是如此,如果用謀害天子,那不用什麽解釋,直接幹掉,就行了。

壹定要明白,這次南侵,目的不是讓楚國屈服,這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是妳楚國不來騷擾我們中原國家,可能這點目標也沒法達成。最次最次,目標定成把蔡國從楚國附庸分離開來,並且要求楚國不打鄭國。所以話不能說絕了。

楚國使節也知道啊,於是說:”進貢之事,確實是我楚國無禮,補上,補上。但是周昭王那件事情,我楚國也不知道為什麽啊。要不妳問問漢水之神。“

但是楚國使者也不是吃素的,非常巧妙的化解了。

齊桓公見楚國不肯服罪,於是繼續南侵,在陘地駐紮。但是如果妳真的要攻楚,那必須是持久戰。地形根本不適合中原國家攻戰。

這年夏天,楚國派屈完談判,

齊國退到召陵。

接著召開了齊桓公軍隊閱兵儀式。齊桓公把八國聯軍軍隊展示給屈完,看看,這些軍隊,天下誰能抵擋。

齊桓公說:”其實,這些諸侯並不是為了我而戰。只不過我們中原國家,彼此和睦,妳楚國與我們壹起友好怎麽樣?“

其實這句話,也就承認楚國的地位,所以說,地位要用實力來換取。那麽楚國聽到這種話,什麽反應?如果鐵了心幹,那麽八個國家,楚國有沒有能力抵抗,是個問題?

屈完說:”齊侯為我國社稷求福,忍辱跟我君同好,我想我君應該會答應。“

但是這絕不是意味,楚國勢力下降,恰恰相反,這是楚國實力上升,被中原國家認可的表現。

齊桓公說:”妳看這軍隊,何人能抵抗?“

屈完說:”若齊侯以德服人,那麽天下何人不歸附齊國。但是妳如果想用武力征服楚國,楚國就算血戰到底,也會驅逐妳們諸侯國。妳們雖然軍隊多,但是未必能占到什麽便宜。況且妳們長途奔襲,糧草壹定供應不足吧,楚地廣闊,妳能打下多少?“

可以講屈完的話,說的極好。妳不是說妳們中原國家文明程度比我高嗎?如果妳想用野蠻來征服,那麽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叫妳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於是齊楚簽訂盟約。史稱召陵之盟。

這次召陵之盟,好像齊楚除了打嘴仗,壹場戰役都沒有打。但是這場會盟意義非凡,楚國的地位開始被承認。況且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好狀態。

但是我們講,春秋時期,楚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中原國家只能被動應戰,很難主動出擊。所以如果齊桓公把目標定位於讓楚國屈服,那絕對做不到。

但是讓蔡國屈服,把楚國的北向之路切斷,那麽這次會盟還算及格。

話說聯軍和楚國,召陵之盟後,齊桓公也應該回國。但是怎麽回國是個問題。

陳國大夫轅濤塗對鄭國大夫申侯說:”我覺得聯軍就不要走陳、鄭之間這條路,因為妳也知道妳們鄭國剛剛打完仗,如果聯軍再來,我怕軍需物資跟不上。要不讓聯軍從東方直接走,壹來可以震懾東夷,這不是很好嗎?“

申侯說:”行“

於是轅濤塗就跑過來對齊桓公說:”這麽著,我們往東邊走怎麽樣?“

齊桓公說:”可以啊“

申侯轉臉不認人,說:”齊侯,轅濤塗是不是告訴妳往東邊走。“

齊桓公說:”是啊,怎麽了“

申侯說:”萬萬不行,因為大軍已經非常疲敝,如果東方有敵人怎麽辦?不如取道陳、鄭之間,兩國給聯軍糧草供給,穩穩當當地回去,不好嗎?“

齊桓公很高興,都是大夫,怎麽差距這麽大呢。

把轅濤塗抓起來。把虎牢之地就是當年武姜要鄭莊公把制地給***叔段的那塊地,給了申侯。

鄭文公不願意,但是齊國發話了,也不得不從。

這個故事,《史記》用了壹個詞,詐。

也就是陳國大夫騙齊桓公。那麽騙了什麽?

首先既然是聯軍,齊桓公又是聯軍領導人,妳要商量也應該去找齊桓公,私下去找人商量,就增加壹層危險。但是我們講這無可厚非。

秋天,討伐陳國,陳國不忠之罪。其實或許齊桓公知道其中內情,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齊桓公此時是霸業頂點,壹來用陳國這件事,加強自己的權威。

陳國求和,才放了轅濤塗。

但是這個鄭國的申侯,作為壹個小人自然下場不好。

陳國大夫轅濤塗怨恨鄭國大夫申侯。申侯不是得到了虎牢之地嗎?於是轅濤塗勸告申侯把城墻建的又高又大,這樣才能讓子孫銘記。於是就為申侯向諸侯請求築起城墻,修築的很美觀。

接著在鄭文公面前誣陷申侯,說申侯準備叛變了。鄭文公本來就對虎牢丟失很不滿,就坡下驢,猜忌申侯。

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幹掉了申侯。那我們就問申侯如此聰明之人為什麽會被騙?很簡單,越聰明的人越會被騙,任何人只要情感沖昏理智,這個時候被騙的幾率大大增大。現在申侯壹來是虛榮心二來是貪心,怎麽會不被騙。

齊桓公召陵之盟這壹年,許國國君許穆公逝世。

我們曾經講過許穆公夫人,許穆夫人是當年衛昭伯和宣姜的孩子。跟齊國還有點關系。齊桓公用這點關系,把原來是男爵的許穆公以侯爵的身份埋葬。

當然《左傳》講,說因為許穆公為了天子之事而死,加封兩等。公侯伯子男,就是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