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話說五聯村(中)

話說五聯村(中)

周原五聯村的那年那事(中)

五聯舊學校,位於三盤溝老臺城北壕溝北崖畔上面的位置。學校面積有十幾畝大吧。南北有百米,東西有壹百二三十米吧。學校的大門朝北,四周被土墻圍圈住。學校內的教室是,北面有四排南北順向的大瓦房,校西中間有壹個排向南北的大瓦房,校中間是壹片開闊的校會場。平時開大會或早放學時集中排隊在這裏聚熱鬧。校東邊中間有壹排東西排向的兩個教室的大瓦房。 校南是,東邊是東西排向的兩個大教室,中間是壹個東西排向的大瓦房,這三間大瓦房,是學校辦公室教務處。再西面,又是東西排向的兩個大教室。校東圍墻處,是女北男南的學生旱廁,這為我們每壹個同學每壹天解決課休時的水火之急。(我清楚記得,就在校東頭那,三盤溝最早的戲樓就座東朝西立在那裏。這個老戲樓型體不大,但前蹺飛檐彩繪側柱呈現得古色古香。

這戲樓最與眾不同的是,戲樓臺基是空心的。因為臺基下兩邊向裏伸展各有幾間小房,中間前臺下有壹雙扇木門,裏面是過道。據說是早年頭老學校老師的辦公室。這舞臺平面就是厚木板鋪成。有意思的是,每當演戲時,演員壹跳踢,這木樓板就會發出咚咚咚很特別的空鼓震響。我記得那壹九六七六八年,我五六歲,隨大人曾看過五聯村劇團自演的《紅燈記》,那磨刀人飛身跳躍中,那木板被踢踩得咚咚震響塵土飛揚。給我印象深刻。這戲樓在壹九七零年前被拆掉了。後建在學校北面的大隊院子) 校南東邊的南排教室後面,是壹排座南朝北的土廈房,有七八小間吧,老門老窗,是每壹老師的單間辦公室和宿舍。校南西邊南排教室後,有壹個東西窄長院子,裏面是壹個有趣的事,就是專門餵哼哼豬的地方。裏面平時也就三兩頭豬,我記得我的三四年級時,每班兩個學生壹輪,壹輪壹周,專門責任餵豬。早晨上早操時,別的同學上操去,輪上餵豬的同學就燒水攪和飼料,給豬細心上食。再在下午放學的,給豬餵壹次食。這是壹個很有趣很快樂的活動,同學們都樂於勞動,從的豬兒每天靈動生長中,感受動物生命的全過程,增長了認知世物的能力。 五聯學校的房體結構總體上,在同時期與鄰村學校狀況相比,還是比較好壹些的。我記得,除了西北角這個老廟教室是老門老窗外。(這教室後來被三盤溝留作神廟)其余所有教室,都是藍藍的平瓦房面,直直的磚柱子,光光的土墻體,兩側光亮的玻璃窗和正規的新式室門。當然,每壹教室都是前後兩門,便於學生疏散。

五聯學校,在我八歲掏兩塊錢學費,壹九七壹年上壹年級時,就有初中和小學並存。我們那幾撥學生正是那六十年代前後生育高峰期,每家都有三四個五六個甚至七八個娃兒,所以本村學生就學量很多。我記得壹二三四五年級,曾排過兩個班。每班四五十娃。現在粗算壹下,十五個教室,每教室五十個學生,就將近七百多個總數。可見當時期本村學校是壹個多麽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場面。 我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班級排名是軍事化稱呼。如壹年級壹班,就稱五聯學校壹連壹排,二年級二班,就稱二連二排。以此類推,八年級壹班,就稱八連壹排。怎麽樣?有意思吧。後來,就又改回成了某年級某班。 五聯學校,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初建,到八十年代後期拆除。其間的二十多年時期內,為本村同時代的青少年的知識成長正育成長體康成長和知世成長,作出了本村歷史上最豐功最輝煌最傑出最優秀的貢獻。

大家也許在我提示中,記得咱學校有壹幅二米寬三米高的毛主席手工彩繪像。這幅像,是高級畫工精致筆畫而成。關健這毛主席像畫得逼真美型。每年每次全公社開運動會遊行時,隊伍前面就擡著毛主席像闊步前進。與其他學校的毛主席像比較,我們的像逼真度最好。

還有,當時開全公社學校體育運動會,咱們學校最先購置了藍色運動服。在全公社遊行隊伍裏,我們的運動員最正規最耀眼。

還有,五聯學校的百人腰鼓購置也是全公社最早壹校。在全公社遊行隊伍中,鏗鏘有氣勢的腰鼓花樣表演,體現了五聯村的雄姿英發。

現在五聯村的上年紀中老人的音樂素質很好,大多都能高吟美唱。其實,最大的音教訓練,離不開當年學校壹臺櫃式風琴和合頁手風琴。我記得何香蘭何玉秀雷五壹及許多我己記不起名字的美音老師,都是風琴彈奏高手。每到那壹年級那天上音樂課。老師會說,妳們六個去把風琴擡來。於是,壹群學生樂呵呵跑出教室,鉆進學校門口邊的存放風琴室,七手八腳的把沈重櫃式風琴擡出來,擡進這個教室。於是,老師就坐在風琴前,彈奏出了所教歌曲的優美音節,我們全班學生齊聲應唱。於是,音樂的種子和優音品質就日復壹日的灌潤在每壹五聯學生的心田。使我們對音樂的享受樂感壹生!

我們作為壹九八壹年五聯村最後壹屆初中畢生,在其學校裏有幸享受小學初中完整學習全過程。為我們,為五聯村學校該時期就學的所有學生都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溫暖回憶和用之不盡的知識精神財富。

我以此文留存,是感恩曾經從小學到初中近十年時段裏,每壹天每壹課每壹文每壹數,循序漸進辛苦勞累教育我們的,尊敬的老師們。他們她們,曾經掙著最低薪的勞動工份,卻給我們致教著最高貴最豐厚最溫馨最善美的知識能量。以使我們每壹學生在成人成家後在世事世業奮鬥中受益無窮! 我記得學校的正北門,早先是厚木條柵欄雙扇門。後來,換成了精致焊接的鐵管網格門。小壹點的娃們不時腳踏著門格,來回晃悠尋找樂趣。校門的正北,就是壹片開闊的操場。這片場子有七八畝大,東片西片各有壹副南北對應的木型藍球板。那年月文革時期,農村的體育運動還比較活躍。村裏的年輕人,時不時的聚群穿著背心衫和短褲很活健靈動的打籃球。當然,每天早晨的學生的跑早操,喊著壹二三四,響起的幾百的人跑步腳震聲,那是青春活力的進行曲。 校操場,方方正正,東邊是崖溝,溝下是六隊飼養處。站崖邊能看見馬騾牛驢的脊梁背。操場西是五隊的雜物院子,被土墻圍著。操場正北,就是村大隊部的熱鬧院子。 村大隊部院子方方正正各七八十米。院子南是壹排門面房。中間是高高大大的框架式門樓。門樓西是大隊電磨子。每天隆隆隆響著,為村上村民把麥子磨成雪白的面粉兒。磨房西,是幾間大房。那裏曾經作過粉條,也叫辮粉。將生產隊的紅芋打碎制成澱粉,再制成很粗壯的粉條兒。 門樓東,是大隊醫療站。那時看病很便宜。記得掛五分錢的號,醫生就把大瓶子的散粒藥片給妳包十幾片,就能治好妳的頭痛腦熱。再重壹點,軟塌得走不動了,就在妳的屁股上打幾針青黴素連黴素或黃黴素,壹個星期後,就輕松了。這是當時最廉價最普世的農合療。為農民的初級健康作出了巨大功德。醫療站再東,就是村上小商店。那商店不大,也就兩間小房。裏面也就油鹽醬醋針頭線腦洋火洋堿胰子,當然還有二分錢的鉛筆三分錢的本子壹毛錢的原珠筆和壹毛二分錢的壹瓶墨水。就這個商店,還是幾千人大村的唯壹買東西處。

進了大隊院子的大門口,就站在大大空空的戲場子。正前是座北朝南的大戲樓,這是壹座高高大大的新式舞臺。舞臺門面裝飾是當時文革時期的風格圖案。我清楚記得,臺子兩邊,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彩花字樣。這個舞臺,從壹九七O年建起到壹九九五年前後拆掉的近二十五六年時間裏,有時演幾場本村劇團在七十年代前期演的現代革命樣板戲,或鄉上劇團演的新式戲劇。或有時開壹場村上的政治內容宣傳大會。

當然,每壹個月放映的露天電影,那時相當吸引人的。 大戲樓西邊側房,是大隊隊部。東邊側房是大隊科研室。這科研室,為當時農田培育了小批量的豐產種子。給當時的傳統舊農作註入了壹定量的淺科技元素。

[{陳倉蚊龍文寫工作室}

專業撰寫:景區詩賦,古寺銘記,廠史廠誌,村史村誌,家族史記,個人傳記。並制印成精美圖書。

文筆深厚,文采雄健,文風妙趣,文心樸誠!期待為您,留史耀名,為未來留記,為子孫後代傳繼!(手機:15384676079微信同號)

(在著名作家平臺持續發表作品有:

《虢鎮印象》壹二三

《李家崖廠區的溫情暖憶》

《想咱虢鎮火車站》上下

《大觀千渭星城》

《渭河流過虢鎮城》

《西府美食系列》十二篇(蒸面皮,搟面皮,攪團,大麻糖,哨子面,粑粑饃,大扯面等)

《虢鎮逛會記》

《虢鎮劇院看老戲》

《想咱虢鎮電影院》

《寶雞啤酒我的夢》

《老虢鎮寄賣所》

《老虢鎮經紀人》

《那壹場燈影戲》

《車過鳳凰大橋》

《咱們的雙鷗洗衣機》等三十余部虢鎮老風情濃念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