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以前,豐村屬於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平定百越,建立南海郡、桂林郡和項峻郡。金鳳村劃歸南海縣。
秦末漢初屬南越國。
漢武帝丁原六年(前111年),設立端奴縣。該縣由金德鎮管轄,金鳳村在其管轄範圍內。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將該縣分布到元西、都洛、武城等縣。段曦治所不變。原溪縣轄本縣月城鎮。
紅原村。金鳳村全境屬元溪縣。
西晉永和七年(351),增設金康縣為蒼梧縣。元熙和段曦先後被金康郡統治。
南宋時(約460年),在段曦、元西兩縣增設樂城、濱江、越城、趙文四縣,段曦、元西劃歸廣州金康縣。樂城縣治在今天的越城,濱江縣治在今天的九個城市,說城縣治在今天的播種和種植,趙文縣治在今天的鳳凰村附近。
南朝陳天佳元年(560年),右將軍韓子高被任命為縣令。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
撤銷金康縣,將段曦、樂城、越城(後改名為越城)和趙文全部劃歸端州(今肇慶)。
漢文帝十二年(592年),越城縣和趙文縣被撤銷,合並為樂城縣。豐村的整個區域屬於樂城縣。
楊迪大業三年(607年),段曦和樂城被轉移到新安縣(端州更名為新安縣)。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新安縣屬南康州(後改為康州),段曦、樂城屬南康州,州治屬段曦。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康州改為金康縣,由段曦縣管轄,樂城縣改為越城縣。
唐甘源元年(758年),金康郡改為康州。
917年,南漢建立,金鳳村位於其境內。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南漢被滅,康州被撤銷。金康、越城、杜城三縣進入段曦縣,屬廣南路端州。不久,康州被恢復。此後,馮村隸屬於康州段曦縣越城鎮。
宋高宗紹興元年十壹月(1131),狄康州升為府,名德慶府,領段曦、龍水兩縣(至第七年,合川而建
十年,封四川,建業又還隸豐州)。段曦就是政府。此後,馮村隸屬於德慶州段曦縣月溪鎮。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德慶府改為德慶府,段曦縣被取消,縣直接歸國家管轄。馮村的整個區域屬於德慶州的城鄉結合部。
清代,德清有三廂三鄉十都。城裏叫內廂,東邊叫東廂,西邊叫西廂。
金林鄉(從宜都到武都)現在是新圩、關偉、馬尾、回龍和高良。
金康鄉(十壹都)現為九市。
越國城鄉(六都至九都)今越城(下七都)、馮村(第六都)、植五龍(上七都)、永豐(下八都)、莫村(第九都)。後八個就不細說了。
民國時,德清府改為德清縣,今鳳凰村屬越城鄉六都。此後,越國城鄉分別為永平鄉(今越城)、鳳翔鄉(今馮村)、陸河鄉(今種植五龍)、永寧鄉(今永豐)和鄭桐鄉(今莫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鳳翔鄉改為鳳村鎮(曾為播種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