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屯溪老街是壹處完美保存了大量古代建築群的老街,代表了明清時期徽商的商業文化和生活情調,這是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存在,下面給大家分享黃山屯溪老街詳細概述。
屯溪老街,壹條保存完好的徽州(商業化)古街。明清時期徽商富甲壹方,聞名全國,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全盛時代;
至今黃山市的屯溪老街,仍保有古樸典雅的南宋和明清風貌,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壹條徽州古街。
屯溪老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壹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位於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多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布,西部狹窄、東部較寬。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安徽著名的臭鱖魚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南宋移都臨安(今日的杭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外出經商有成的徽商返鄉後,模仿宋城建築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
走進屯溪老街,只見小青瓦、白粉墻、馬頭墻,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映入眼簾。
老街的店面多為單開間,壹般兩層,少數三層,店鋪之間均有馬頭墻封護相隔,屋面蓋小青瓦。
老街依山順水,就地勢自然形成,街道走向略顯彎曲,街上的路面為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的店鋪疊致有序,全是磚木結構,粉墻黛瓦;
窗欞門楣有磚雕木刻,技藝精湛;屋與屋之間是高高的馬頭墻,構成了徽派建築群體美。
老街店家主要經營安徽著名的土特產品、徽菜美食和文房四寶,
包括:黃山燒餅、毛豆腐、臭鱖魚、石耳、香菇、竹筍、醬菜、秀嫂撻_等,以及徽墨、歙硯、徽漆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
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譽中外的黃山名茶。
屯溪街上的黃山燒餅老街上博物館眾多,其中屯溪博物館是唯壹的國家博物館,2012年改造為“屯溪老街社區博物館
”。老街上另壹個博物館萬粹樓,是中國首家古建築形私人博物館,面積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園林、府第、商鋪的風格。
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徽州文化,可以到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內,可看到新安大好山水、徽州與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東南鄒魯、程朱闕裏、徽州宗族、新安醫學、科技之星、文房瑰寶、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
著名的徽墨、歙硯。屯溪老街保存的並不完整,只能說整體框架還算比較完整的傳承了下來。現存的歷史建築部分是原先的三分之壹。
在上個世紀就經歷很多磨難與波折,解放後為了城市發展建設,又拆除了壹些建築。遊客遊玩的就是這剩下的三分之壹。
曾經的屯溪老街有三條街道。壹條正街,壹條河街,壹條後街。
『
河街』就是現在濱江西路,它曾經是起著水埠碼頭的重要作用。老人們說,河裏曾經很多豎著桅桿的小貨帆船(和歙縣的貨船還不太壹樣),有深水、有淺灘也有纖夫。
那時候下遊沒有新安江大壩(即人工湖:千島湖)攔著,徽商就是走水路把茶葉木材、文房四寶等物資運到各地,各地的生活物資也是通過水路運回到本地。
『後街』多住戶,很多徽商大宅。即現在的延安路。
『正街』就是現存的這部分街道,街面上都是各個商號店鋪,什麽典當行、茶行、藥鋪、酒樓、墨店、文房四寶等等;
相繼開設了各類同業會(1925年曾舉辦過五卅慘案的援助活動),包括茶漆業、布業、國藥業、百貨業、首飾業、煙業、估衣業、菜面館業等等。
1915年胡開文墨獲巴拿馬金獎、1922年永明電燈公司開辦、1929年福安洋隆救火會成立、1932年達聰電話公司開辦、1934年中國銀行新樓在屯溪老街落成。
1937年第壹家露天電影場開辦
壹馬路、二馬路、三馬路也有不同稱謂。近的叫:上中下馬路,民國時叫民生街、民族街、民權街。還有更早叫法。
歷史大事件
1929年,朱老五火燒屯溪街。民謠‘清明頭壹日,土匪到屯溪,屯溪燒的苦,碰著朱老五,屯溪燒的窮,害的汪仲容’
1939年,日機轟炸投彈。
1949年,劉汝明部火焚河街。解放後,又對河街和後街進行大建設。
所以只剩下現存的部分,整體框架還是完整的保存了下來。老街的牌坊原本是明代風格的彩繪木牌坊,90年代初改成了磚頭牌坊。牌坊附近壹圈都做了比較大的改動。
現存部分
正街上,店面商鋪大換血。曾經是種類齊全的老字號;七八十年代是文房四寶壹條街;現在是旅遊商品壹條街(全國各地壹樣,同質化太重)。也就是遊客說的現代氣息越來越濃烈,缺少了獨特氣質。
壹二三馬路的裝修設計很有問題,不倫不類,燈竿和地磚尤為突兀。
近期規劃
已經拆除了濱江西路上的近代建築(居民安置在恒大濱江左岸),即將恢復河街部分的風貌(即古今融合的仿古建築)。更會讓人覺得屯溪老街是現代建設的。
還原展示
在黃山市區的新安江濱水景區有個"照壁懷古"景點(即三塊大照壁處),背面有幅叫《新安山水勝景》的浮雕,東側第壹塊照壁上能找到屯溪老街河街部分的歷史還原畫面。
黃山城市規劃展示館(位於迎賓大道徽州文化長廊博物館群)2樓展示廳,有個卷軸型制的大屏幕,上面還原了屯溪老街豐富多彩的歷史街頭文化,雖然並不完整,也不盡正確,但至少是某壹部分年代人們的回憶拼湊。視頻上的清晨倒夜香的場景以及此起彼伏的屯溪方言叫賣聲還是讓我眼前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