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腎為先天之本,那麽脾胃則為後天之本,下面簡要介紹壹下脾胃的幾個養生方法,分享如下,供大家參考。
1、溫脾胃吃點花椒葉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吃點花椒葉。據《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可散寒除濕,解郁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應對脾胃虛寒。花椒葉可涼拌、煮湯、炒菜、油炸、包餃子等,最簡單的吃法當然還要數涼拌了,在吃之前先焯壹下水,去味,然後再加入精鹽、醬油、陳醋、蒜泥、姜末、小蔥、辣椒等各種調料簡單調味,拌勻後裝盤即成。
▲花椒葉
2、按公孫穴調理脾胃
公孫穴屬足脾經經脈的穴道,位於人體足內側緣,在腳中拇趾後大約2寸左右的地方(見下圖),沿著腳拇指後的腳掌骨按壓,什麽時候有酸脹或是酸痛的感覺就證明找對地方了。與脾胃有關的問題,都有很好的調治效果。
▲公孫穴
公孫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出現吐酸水,趕緊揉壹下公孫穴,很快就會好轉。公孫穴可增加小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吃完東西不消化也要趕緊揉揉它,很快就會往下運化了。公孫穴是我們身上自帶的“健脾胃良藥”,是調理脾胃的保健師。
3、吃山藥能平補脾胃
山藥可是個好東西,既保養健康又有美容作用。但山藥最好心買鐵棍山藥,刺兒比較多比較硬的,蒸著吃炒著吃,或者熬粥喝都可以,平補脾胃的效果最好。
山藥與其他滋補食物所不同之處在於,它滋而不膩,其他食物滋陰多了就濕,濕多了就能化成熱。但山藥不會,它不熱不燥,為平補脾胃的良藥,尤其是對五臟氣血的虛損補益效果絕佳。山藥常被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等癥狀。
4、養脾胃喝好三杯茶
國醫大師路誌正調養脾胃秘訣之壹是飲茶,而且每天三杯。上午喝綠茶,下午喝烏龍茶,晚上喝普洱茶。綠茶又稱不發酵茶,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屬於茶中之陽,上午喝綠茶在於使陽氣上升,心神俱旺,並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使脾胃得以滋養。中藥調理建議用常味寶茶。
5、脾胃不好喝點醪糟
脾胃虛弱者,建議喝點醪糟雞蛋湯,最好再加幾顆紅棗壹起煮,放置溫熱喝壹碗,對胃部不適有緩解作用,酸甜的口感也有開胃作用。天氣漸暖,醪糟可以自己做。將糯米蒸熟,適量酒曲放入溫水中,攪勻,在糯米飯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去,兩天後甜甜的醪糟就可以食用了。
▲醪糟是糯米發酵而成
6、松仁玉米健脾開胃
玉米能健脾滲濕、調中開胃。另外,玉米中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除了直接煮著吃,胃腸君還喜歡吃松仁玉米,先將松仁用小火焙幹,然後將玉米粒和紅菜椒片炒壹下,加入適量鹽和白糖,燜3分鐘後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壹下即可,顏色好看,營養也豐富。
7、花生芡實湯健脾益腎
胃腸君給大家推薦壹款花生芡實湯,準備30克芡實,10克花生米,10顆大棗,壹起用水煎,加入適量紅糖。芡實具有很好的健脾益腎的功效,也可以用來熬粥喝。
8、山藥紅棗粥平補脾胃
山藥紅棗粥主要由山藥和紅棗熬成。山藥有健脾補氣、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是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紅棗可補中益氣,健脾胃,可用於脾虛食少,達到增加食欲,止瀉的作用。
9、脾胃虛寒常吃點陳皮
對於脾胃虛弱的人,最好廚房裏常備陳皮。俗話說“壹兩陳皮壹兩金”,陳皮是壹味常用中藥,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等病癥。
▲壹兩陳皮壹兩金
因此,在烹調葷腥膳食時適量加入陳皮,既可以借助陳皮的芳香之氣除去肉食的腥膻氣味,增加菜肴的香味以增進食欲,又可充分發揮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祛濕化痰的藥效,減少痰濕和肥甘厚膩對脾胃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