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生鮮速配大閘蟹必須兩天之內送達。
大閘蟹
介紹:
中華絨螯蟹是壹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 大閘蟹。為中國 久負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雜食性動物,魚、蝦、螺、蚌、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蟲等均可作為大閘蟹的動物性 餌料。蟹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對皮膚的角化有幫助;對兒童的佝僂病,老年人的骨質疏松也能起到補充鈣質的作用。中國境內廣泛分布於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長江水系產量最大,口感極其鮮美。
形態特征:
(壹)身體結構
頭胸甲呈圓方形,後半部寬於前半部。背面隆起,額及肝區凹陷,胃區前面有6個對稱的突起,各具顆粒。胃區與心區分界顯著,前者的周圍有凹點。額寬,分四齒。眼窩上緣近中部處突出,呈三角形。前側緣具四銳齒,最後者最小,並引入壹隆線,斜行於鰓區的外側;沿後側緣內方亦具壹隆縝。螯足,雄此雌大,掌節與指節基部的內外面密生絨毛,腕節內末角具壹銳剌,長節背緣近末端處與步足的長節同樣具壹銳刺。步足以最後三對較為扁平,腕節與前節的背緣各具剛毛,第四步足前節與指節基部的背緣與腹緣皆密具剛毛。腹部,雌圓雄尖。頭胸甲長54.6毫米,寬61.0毫米。?[2]
(二)體形
體近圓形,頭胸甲背面為草綠色或墨綠色,腹面灰白,頭胸甲額緣具4尖齒突,前側緣亦具4齒突,第4齒小而明顯。腹部平扁,雌體呈卵圓形至圓形,雄體呈細長鐘狀,但幼蟹期雌雄個體腹部均為三角形,不易分辨。螯足用於取食和抗敵,其掌部內外緣密生 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4對步足是主要爬行器官,長節末前角各有1尖齒。腹肢雌性4對,位於第2至第5腹節,雙肢型,密生剛毛,內肢主要用以附卵。雄蟹僅有第1和第2腹肢,特化為 交接器。
生活習性:
(壹)居住
常穴居江、河、湖蕩泥岸,晝匿夜出,以動物屍體或谷物為食。到每年秋季,長得比較豐滿,常回遊到近海繁殖,母體所帶的卵在翌年3至5月間孵化,幼體經過多次變態,發育成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每屆秋季,當此蟹在繁殖回遊期中,漁民常在河湖中築籪,到晚上用燈光誘捕之。
(二)交配
中華絨螯蟹壹般在江河湖泊生長至2齡,自9月下旬(秋分前後)蛻殼為綠蟹起性腺開始迅速發育,30至40天內雌蟹生殖指數由蛻殼前的0.36%驟增至10至15%左右。至10月中下旬( 寒露、 霜降時節),大部分性腺已發育進入第Ⅳ期,遂離開江河、湖泊向河口淺海作 生殖洄遊。11月上旬(立冬)後群集於河口淺海交匯處的半鹹水域,開始交配繁殖。在長江流域,中華絨螯蟹繁殖區的鹽度為18-26/1000,水溫為5至10℃,時間在當年12月至翌年3月。交配時雄蟹以 螯足鉗住雌蟹步足,並將 交接器的末端對準雌孔,將 精液輸入雌蟹的 納精囊內。整個交配過程歷時數分鐘至1小時。雌蟹壹般在交配後7至16小時內產卵。?受精卵附著在雌蟹腹肢的剛毛上。在水溫10至17℃情況下,受精卵經30至60天後孵化出 溞狀幼體。
(三)繁殖
在河口淺海浮遊35天以上,經5次蛻皮,然後進入 大眼幼體期。此時兼營浮遊及底棲生活,並能逆流上溯至 湖沼。大眼幼體經6至10天後蛻殼而成幼蟹,開始營底棲爬行生活。雌蟹在所抱卵全部 孵化後,蟄伏在河口淺灘的沙丘上,其頭胸甲及四肢有苔蘚蟲、藪枝蟲等附著,腹部常有蟹奴寄生。產後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繼死亡。從 溞狀幼體起,雌蟹的壽命為2足齡,雄蟹則交配後即死亡,壽命比雌蟹短2個月。當年成熟的中華絨螯蟹 壽命僅1年,且雌性占絕對優勢。性腺成熟緩慢的個體,壽命較長,有的可達3至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