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墊卷子是河西走廊地區的甘肅永昌縣地方特色小吃之壹。與手抓羊肉不同之處,它既有手抓羊肉的豪放,又把河西面食的精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河西地區,由於羊只主食北山鹹草,羊羔肉質地細嫩,瘦而不柴,營養豐富,且無壹絲膳味,堪稱塞上佳肴。金昌羊羔肉墊卷子講究用料,配方嚴格,工藝精良。制作時選擇 1-2年齡羔羊現宰殺,經過獨特的烹飪,在其肉湯中加入面卷同時加工,色正,味純,香氣四溢,鮮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
可是羊肉墊卷子發明之初時卻並沒有這麽風光,相反的倒是有許多無奈。 也許大家不知道,羊肉墊卷子的最初制作,其實肇始於每年冬春季的“殺羔”。為什麽要殺羔呢?原來在每年冬春季羊群的繁殖季節,草原上都要誕生大量的小羊羔。
通常這些羊羔並不能全部保留,因為草原面積畢竟有限,為了更好放牧同時也是為了保護草場,人們就要根據草原載畜量的要求按計劃按比例地宰殺壹批小羊羔來維持草原牧場的平衡。
這本來是壹項迫不得已的無奈舉措。那些被宰殺的小羊羔,壹般比兔子也大不了多少,它們的皮被繃起來日後用來制作羊羔皮;而它們大量的肉,牧民們就用燉煮的方法發明了羊肉墊卷子,而且日後竟成為地方名吃。這也就是為什麽羊肉墊卷子最好用羊羔肉的原因。
將羊羔肉剁成碎塊,用清油暴炒,輔以蔥段、蒜片、幹椒,佐以姜粉、花椒粉、鹽等調味品,加水燜至八成熟。將和好的面搟成薄餅抹上清油,卷成筒形,切成寸段,放在肉上,燜燉到面熟肉爛,就可以上桌了。羊羔肉墊卷子,以面香、肉嫩、味美、營養豐富而著稱。羊肉與精面,剛柔並濟,有羊肉之鮮美,更有河西優質面粉的地道嚼頭,相得益彰,正是紅花還得綠葉配,才子佳人,絕妙組合了。
與手抓羊肉不同之處,它既有手抓羊肉的豪放,又把河西面食的精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與蒙古純粹的遊牧生活方式相比,這裏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農耕文明,文化的交融同樣體現在壹道民間美食之中,也算是壹葉知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