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下的成功轉型
我第壹次看到他作為俱樂部的“負責人”時,他既焦慮又無助。那是2002-03賽季CBA總決賽的第壹場比賽。預備會議結束後,所有隊員上臺熱身。在寧波雅戈爾八壹體育場主場的客隊休息室裏,“海格”不由自主地點燃了壹支香煙。香煙在他手裏沒有抽完,而是燃盡了,因為他不自覺地壹直抽著煙嘴。幸運的是,比賽開始沒多久。
我第二次看到他焦慮的時候,是在今年CBA總決賽第五場比賽前和預備會議結束後,他和球員們壹起來到比賽場地,看著球員們熱身。他向熟悉的朋友要了煙,獨自回到休息室抽煙。
“越到關鍵比賽,我越覺得比賽開始前的時間很長。我不能表露我的情緒。我已經做了我應該做的壹切,剩下的就是上帝安排的了。”
“那是精力過度集中留下的後遺癥”。說起這些總決賽,他總是在最後用這句話自嘲。
在十運會男籃預賽中,效力於廣東隊的宏遠隊四戰全勝,以小組第壹的身份成功出線。然而,第三次擔任領隊的陳海濤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原因很簡單。廣東男籃不僅在十運會上承擔集體項目奪金的指令性任務,更是廣東軍團作為異地作戰模範隊的壹面旗幟,這在此前的兩屆比賽中是前所未有的。
代表廣東參加前兩屆全運會,第八屆全運會以第三名的成績完成任務,第九屆全運會以第四名的成績完成任務,似乎比預定目標低了壹個名次。巧合的是,在第九屆全運會上,正是江蘇隊將他們撞下了領獎臺。真的是四年後了,可以寫壹本厚厚的書了。
“今年,這個冠軍最累,主要是因為精神疲勞。不僅壓力是多方面的,從創業到留在企業的過程也是壹個質變的過程。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再次成功轉型了。”
把村莊變成洛克公園。
陳海濤現任宏遠集團董事、東莞市振興貿易發展公司總經理。27歲時,他成為宏遠男籃俱樂部總經理。當時,宏遠男籃是由自己和父親陳林壹手打造的。隨著宏遠集團的壹步步發展,當年建隊時使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體育場,在宏遠成功衛冕聯賽冠軍後,已經讓位於即將建成的“宏遠大廈國際宴會廳”。這壹次,陳海濤不簡單地搬出了訓練館:“這片土地絕對屬於籃球。有壹天,當條件允許時,我們將在這裏建造壹個更漂亮的體育場。”因為它見證了宏遠男籃十幾年來所經歷的壹切。
從1987開始,正是在這個場地上,陳海濤和他的父親陳林代表當時頗具“洛克公園”特色的黃村鎮向來自東莞的英雄發起了挑戰。後來,這個場地上的比賽水平越來越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原因在於職業選手的參與,俗稱“洋槍隊”。後來,最近的球隊可以被邀請到廣東,甚至遙遠的陜西隊也參加了,其中有壹些知名人士。當時在職業球隊中,這種比賽被稱為“打野球”,並壹直保留至今。
眼看比賽的“水位”越來越高,陳林父子第壹次與吉林隊合作1992,組建了最早的宏遠男女籃球隊,代表黃村鎮出戰東莞全運會,並雙雙獲得男女籃球隊第壹名。同時,他們在東莞也很有名。
在關德友和李青山引進的1993-1994中,引進了李春江、黃雲龍和張勇軍等國手。由於當時機制的限制,宏遠只能參加香港工商總會杯等正式比賽。即便如此,“我們成功舉辦了全國俱樂部杯,並獲得了第二名。”陳海濤回憶這段往事時,仍難掩俱樂部成立初期的豪氣。那壹年,陳海濤27歲成為宏遠男籃俱樂部總經理。此前,他曾擁有自己的振興公司。
1995-1996是CBA聯賽的第壹個賽季。在此之前,按照正常程序,宏遠必須通過低級別比賽才能晉級甲A,但已經拿到高薪的球員對乙級聯賽這樣的級別比賽根本不屑壹顧。當時,27歲的陳海濤為比他大很多的球員做了很多思想工作,這也使宏遠隊在CBA聯賽的第壹個賽季成功地與當時的空軍籃球隊爭奪A。
“因為足球是第壹位的,當時對籃球的專業理解還是很幼稚。”陳海濤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所指的。CBA第壹個賽季,宏遠男籃憑借壹批退役的前國手奪得聯賽亞軍。從此,“廣東宏遠”這個名字不僅在足球界不脛而走,在籃球界也不脛而走。“就是這樣,當時我並不感到滿意,因為我們都在為冠軍而努力。”這也是陳海濤認為自己當時幼稚的原因。
96-97賽季結束後,就是代表廣東打第八屆全運會的任務。“當時的心情很放松,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實力。”雖然宏遠最終完成了當時體委交給的任務,但賽前老將訓練師關德友跟腱斷裂,直接導致他退役。陳海濤隱約感覺到了球隊困難局面的來臨。
我最自豪的是我種的瓜熟了。
十年聯賽讓陳海濤最自豪的地方或許是此前與廣東體育運動技術學院達成的梯隊建設協議。因為在和壹群老將打了三個賽季之後,宏遠終於到了升級的門檻。到1997-1998賽季,宏遠在內援的使用上出現了丁偉、陶曉剛、馬玉坤等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在這壹項目上花費了100多萬元,但成績並不令人滿意。那壹年,杜鋒、張博昱和黃勇等新生力量被充實到宏遠隊中。
“看著他們被調離二隊,就像看著自己種下的果實成熟。”從那以後,宏遠再也沒有在內援身上花過壹分錢。“原因很簡單。我不想給別人做婚紗。畢竟,他們是自己的孩子。既然我們壹開始就選擇了他們,就沒有理由不給他們機會。”當陳海濤做出這樣的決定時,整個小組的意見幾乎達到了高度統壹。
根據俱樂部的計劃,球隊的升級應該在1999-2000賽季基本完成,球隊的排名也應該保證在四到五名之間徘徊。此後,李春江的升遷也受到各方懷疑,但陳海濤頂住了壓力。
在2001-2002賽季期間,球隊的成績不斷上升,陳海濤總是很冷靜。“這就像成為壹名偉大的廚師。當妳按計劃完成所有準備工作時,剩下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海格是俠客和商人的結合體。
準確地說,直到宏遠新生代再次站在八壹對決的場地中圈,陳海濤才感受到真正的壓力和緊張。1995-1996賽季第壹次感受總決賽氣氛的天真,在八年後變成了壹種“地地道道”的責任和期待。這些可能是他在賽前休息室緊張表現的最好註腳。
“我沒有失去信心,但我對自己感到生氣和憤怒,因為我沒有完全向他們灌輸我在1995-1996賽季與八壹隊爭奪冠軍和亞軍時的感受和經驗。我不怪任何人。”如果說27歲的陳海濤還略顯青澀,那麽8年過去了,他在籃球圈已經變得相當成熟穩重。在兩年前失去冠軍的那個晚上,他整天都和那些叫他“海格”的球員呆在壹起,因為他知道在那個關鍵時刻得到球員的認可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陳海濤兩次奪冠最大的區別只是興奮的時間長短,這可能是所有不了解他的人都想不到的,而了解他的人可以理解,尤其是今年的冠軍。
“今年贏得冠軍我只高興了十分鐘。這絕對不是壹種忍辱負重的姿態,因為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這些努力絕對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結果是自然的。”
宏遠拋開早期對職業聯賽的投入,今天他們對俱樂部的投入不是最高的,但他們絕對是職業俱樂部中的佼佼者。
玩家眼中的“海格”是商人和俠客的混合體。為了買到理想的汽車和房子,他可以不擇手段。他可以動員母親為隊員們煲老火湯;他也可以大發雷霆,把壹個超過兩米的大家夥訓斥得淚流滿面;不過,這不算。“海哥,妳不說話的時候最可怕。”這是他們的共同感受。
“我覺得,作為壹個商人,我是壹個講究誠信的人;對於球員來說,我是壹個情緒化的人。”陳海濤這樣評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