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蜀山周邊綜合整治區
從南崗收費站過來500米,第壹個四叉路口,向南為047縣道,通往高新區城四橋方向;向北通往小蜀山村部,延伸至王長路通往將軍社區方向。往前不遠處,小蜀山即映入眼簾,小蜀山緊挨312國道,為死火山,蛭石礦藏豐富。自312國道小廟段改造後,根據區委、區政府部署,我鎮全面實施小蜀山周邊綜合整治項目,打造以小蜀山為中心的自然生態景觀。為此,我鎮全力抓好312國道兩邊拆遷掃尾、建築垃圾清理、征地和綠化工作,截至目前,沿途9個村(社區)已全面完成既定工作任務,為提升鎮區形象邁出了堅實步伐。
小廟工業聚集區
小廟工業聚集區位於小蜀山對面,312國道以南,建於2006年,是合肥市“141”戰略西部組團之列。 小廟鎮已規劃工業園區面積17平方公裏,在首期規劃的7平方公裏的工業聚集區內,建成區面積已達3.5平方公裏,區裏道路建設累計達9.2公裏,形成了三橫(312國道、香怡路、青龍路)三縱(皇嘉路、小蜀山路、新民路)的網格式路網布局,供電、供水、排水、通訊、燃氣等管網已基本建成。工業聚集區已建成投產企業6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5家。園內已初步形成以波頓齒輪(中英合資)、卓成電力、恒博電氣、艾普科技、大唐江山塑料、艾柯泡塑、達美合光玻璃、恒春玻璃、巨眾玻璃等為主體的新型工業企業。
王拐崗美食壹條街
小蜀山向西1公裏,在312國道與王長路交匯處,就是小廟鎮王拐崗,離鎮中心區1公裏。多年來,312國道邊的土菜壹條街名聲遠揚,風味別具,在2公裏多的國道兩側,大大小小各色飯店最多時有60余家,其中知名飯店有四海飯店、淩誌飯店、高爾夫飯店、雁城酒樓、張小館貴賓樓、八壹飯店、龍鳳呈祥大酒店等。2009年,王拐崗土菜壹條街被評為首屆“合肥十大美食街區”。
自然水體景觀區
在王拐崗美食壹條街與鎮區之間有兩塊自然水體,312國道以南為汪心塘,與小廟中學相鄰;以北為張公塘,現為小廟當家塘,邊上建有小廟自來水廠,滿足鎮區大部分居民和園區企業用水,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淠史杭幹渠。今後隨著與市自來水廠對接後,將重點打造以汪心塘、張公塘自然水體形成的南北綠化景觀軸線。通過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營造,達到“山、水、城、人”的協調***生。
城鎮中心建設發展區
小廟鎮行政中心區主要集中在312國道以北,由小高路、廟塘路、振興路、旺興街、育才路、建設路和312國道圍城二縱五橫格局,其中建設路東起張公塘,西至小廟中心糧站方向,與312國道平行,貫穿鎮中心區,沿路有鎮政府、鎮機關部門辦公地點和鎮主要商業網點。小廟農貿市場位於建設路與312國道之間,在兩條路段上分別設有入口。鎮行政中心區各路段均做了綠化、亮化和道排工程。已建成江南美林苑、皇家錦苑、風景苑、富苑小區、怡苑東西區、馨春苑、晶品苑、清風苑等房地產開發項目。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區劃調整後,小廟鎮新壹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經完成,鎮區規劃約30平方公裏,初步形成“1+3+N”的鎮村體系,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也已呈現。為此,我們將進壹步使鎮行政中心區向312國道以南擴展,不久將來,隨著袁中、段沖新村復建點和312國道拆遷安置點選址在小廟中學和教育新村位置,新的商業區必將形成,加上望江西路西延,鎮行政中心區將向312國道以南、小高路以東區域大範圍擴展。到2020年,小廟鎮區實際居住人口將達到12萬人,壹個嶄新的西部新城將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省城的西部。
現代農業示範觀光園區
隨著312國道向西延伸,在小高路以西部分,重點以特色農業建設為主,其中碩大塘村、大柏社區和棗林村已打造的冬草莓基地已實現高效收益,其中小廟草莓獲全國草莓參品大賽壹等獎1個、二等獎1個。2015年我鎮將重點實現交建園林、合肥綠葉園林、棗林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及雨農櫻桃公司等4家企業實現對外開放,為廣大市民提供觀光、旅遊、休閑、采摘活動。
其他人文景區
壹是先秦時期。20世紀80年代,曾發現10處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坐落苦驢河岸邊的大墩孜遺址,傳為玉印地,是周武壯公墓的風水寶地;已出土文物有陶鼎足、鬲足、殘陶球器物片等。境內的50墩是古代為“放狼煙”通報信息而築。
二是漢代時期。本鎮東蒞廬州,西連六安,南通龍舒,北接壽州,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境內將軍嶺地區靠近古楚國都城壽縣,距古廬州也咫尺之遙,地處交通要沖,現留存包括曹操大軍操練遺址、曹軍大營遺址、三國古戰場遺址、將軍廟、曹操河遺址,曹操上馬栓遺跡等。
三是宋明時期。宋代楊將軍疏通曹操河,現留存將軍廟,將軍社區因此得名。現黃栗村三成寺和長墩墓(明朝常遇春侄子攻打舒城時葬於此)。四是清代。遠在春秋戰國時,楚國就在鎮北分路口的東側挖河築寨,安營屯兵,迄今遺址尚存。鹹豐8年,太平軍在取得“三河大捷”後,曾在此地與地方團練激戰,受挫。據清光緒11年《續修廬州誌》卷十六《食貨誌》載,鎮南雷麻店曾稱雷麻鎮。五是近現代。又據資料記載北洋軍閥皖系首領曾任北京政府總理,史稱“段執政”的段祺瑞系本鎮馬場村豌豆窪人,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