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到來,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西餐吃什麽、家庭制作西餐的調料。
壹、 西餐吃什麽
我們通常所說的西餐,是對歐美等西方國家菜點的壹種統稱。不論是西式家宴還是去西餐廳用餐,如果不知道西餐的上菜程序是容易出現尷尬場面的。西餐中最基本的上菜程序為:冷菜→湯→主菜→甜點心→咖啡或紅茶和水果。冷菜也叫開胃小菜,壹般與開胃酒並用;湯分清湯、奶油湯和濃湯三種;主菜有魚、豬肉、牛肉、雞等;甜點心常有冰淇淋、布丁等;最後是咖啡或紅茶,以及水果。當然,在壹般家庭用餐中,可以不必拘泥於這個規矩,但宴客或外出吃西餐,還是要懂得這些基本常識的。
我們所說的西餐,主要可分為法式、意式、英式、德式、美式、俄式等幾種,不同國家的人在口味以及烹調習慣上都有不同。喜歡西餐,也就要簡單了解壹下不同西餐的特點。
1.法式西餐
法國人壹向以善於吃並精於吃而聞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式菜肴突出的特點在於其選料廣泛(如鵝肝、蝸牛等)、制作精細考究、滋味濃香並鮮嫩可口。
使用多種調味汁是法式菜的另壹種特點,如沙拉汁、肉汁、魚汁、甜點汁等,可以說,不同的餐館所做出的調味汁都會有自己獨到的味道。同時,在調味上法式菜很重視用酒,什麽樣的菜選用什麽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食用海鮮要用白蘭地酒、白酒;野味要用紅酒;水果和點心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水果和各種新鮮蔬菜,甚至每道菜都要搭配二至三種蔬菜。
比較有名的法式菜有“鵝肝凍”“烤牛外脊”“清煎小牛排”“法式海鮮湯”“法式洋蔥湯”等。
2.意式西餐
意大利可以說是西餐烹飪的始祖,意式西餐可與法式菜媲美。意式菜的特點是講究原汁原味、香濃四溢。尤其以面食著稱世界,僅意大利面條就有十多種,而其比薩餅更是世人皆知的美食。
意式菜的烹調方法中,多以紅燴、紅燜、煎、炒、炸等方法制作。很多意大利人還喜歡在餐後來上壹客提拉米蘇與壹杯卡布奇諾,認為那樣才算是壹頓完全的意式風味美食。
常見的意式菜肴有“煎乳酪豬扒”“番茄裏脊”“通心粉素菜湯”“香菜蒜油烤母雞”“番茄烤通心粉”等。
3.英式西餐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肴”之稱。英式菜肴的特點是油少、清淡,調味品大都放在餐臺上,食客們可隨自己的喜好隨時選用。
英式菜的烹調方法多以清蒸、燒煮、熏、煎、炸為主,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在選料上更喜歡使用海鮮及蔬菜。
英國人喜歡喝茶,有在下午3點左右吃茶點的習慣,壹般是壹杯紅茶或咖啡再加壹份點心。英國人把喝茶當作壹種享受,也當作壹種社交方式。比較有特色的英式菜有“牛尾濃湯”“紙包雞排”“蘋果沙司”等。
4.德式西餐
德國菜的特點是不求浮華只求實惠與營養。德國人喜歡食用大量生菜,還喜歡帶酸味的菜肴。各式香腸及多種制法的土豆,都是日常食品中的主角。德國人每餐必備啤酒或白葡萄酒,甚至用啤酒作調味品。常見的德式特色菜有“德式農夫米湯”“生牛肉拌生雞蛋”“啤酒燴牛肉”“酸菜煮豬肉”“酸豬蹄”等。
5.美式西餐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也講究制作簡單、口味清淡。美式菜的口味可以說是鹹裏帶甜,不喜歡辣味,所以常用水果來做配料與菜肴壹起烹制。
美國人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所以美國人喜歡制作沙拉。多以各種水果與蔬菜生拌在壹起,用色拉油、沙司和鮮奶油調和,口味清新別致、營養豐富又制作簡單。另外,“鐵扒”類的菜肴在美式菜裏也非常普遍。
美式特色菜有:“菠蘿火腿”“蘋果烤鴨”“蘋果沙拉”“美式烤火雞”等。
6.俄式西餐
俄式菜肴可以說是在西餐中影響較大的。俄式菜肴口味比較厚重,喜歡用大量的油,制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上多以酸、甜、辣、鹹為主,諸如酸黃瓜、酸白菜等都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
俄式菜的烹調方法主要是烤、熏、腌等,而且在烹調上大都采用酸奶油、奶渣、檸檬、辣椒、酸黃瓜、洋蔥、小茴香、香葉等作為調味品。同時俄國人喜歡熱食,愛吃用魚肉、其他肉末、雞蛋以及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比較有代表性的俄式菜肴有“莫斯科紅菜湯”“莫斯科烤魚”“黃油雞卷”“魚子醬”等。
二、家庭制作西餐的調料
西餐中非常重視調料的選擇,除了全球通用的鹽、糖等外,更有許多特殊的調味品,這些調味品壹般分為香料、油醬汁料及乳制品等幾大類,隨著西餐漸漸進入我們的生活,目前大多數調料都可以在國內市場(中高檔超市或西餐調料專賣店)裏購買到,有些調料以前是純進口產品,但現在很多都國產化了。
1.香料
番紅花:又稱藏紅花,原產歐洲南部。它能使菜肴增加鮮艷的橘黃色,同時帶點特殊的香味和辛辣。
百裏香:是西餐中的香草之壹。新鮮或幹燥的百裏香都可以入菜,用於各式肉類與醬汁,有殺菌、調和味道的功效。
香葉:又叫月桂葉、摸摸香。幹燥處理後,清香微甜,幾乎可以用於所有含液體的菜裏,也可以和其他香料混合使用。
茴香葉:在意式及法式料理中,茴香葉可以直接拌沙拉,枝稈、種子則可以拌入餡料或與其他食物壹同燉煮。
薄荷葉:薄荷的味道非常清新,可以當裝飾,還可以沖茶,香盈滿腹。
迷叠香:迷叠香的葉子成針狀,是西餐中壹種常用的香草,適合用於羊、雞、牛肉等的烹調。
胡椒:胡椒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香料,又分黑胡椒和白胡椒兩種,它們在壹棵藤上生長,黑胡椒是趁果實尚翠綠時采摘,經太陽曬幹而成,西餐中多用於紅肉類菜式;白胡椒是在果實變紅後摘下,泡去皮曬幹,可以存放十多年,多用於白肉類菜式中。
豆蔻:又叫肉豆蔻,此調料用途廣泛,從甜品到任何烹調中都會用到,能增添誘人香味。
羅勒:在意式菜肴中常見的壹種香料,它具有特殊的風味,絕大多數烹制方法都可以添加它來調味。
辣椒粉:幹辣椒的粉末,是烹飪中的調味品之壹,由於其紅色非常搶眼,在調料中還可以起到“染色”的作用,可以做成帶紅色的醬料。芥末粉:用天然芥菜籽碾成的粉末,氣味沖鼻,淡草黃色,除了辛辣解膩外,還可以殺菌,醫治感冒,芥末粉多與肉類相配。由此還衍生出芥末醬,各國的芥末粉/醬味道不盡相同。松肉粉:也叫嫩肉粉,含有木瓜酶,可以讓肉類口感滑嫩。
2.油醬汁料
番茄醬:是用新鮮番茄的濃縮制品加入調味料制成,通常用於制作口味重的燴食或湯類。
酸黃瓜醬:由碎黃瓜、醋、糖、碎洋蔥、胡椒等拌成,酸中帶甜,開胃。可以直接當蘸醬,也可以夾在三明治裏吃。
咖喱醬:好的咖喱呈褐黃色,由丁香、姜黃、茴香、黑胡椒、豆蔻、桂皮、芥末子、辣椒等二三十種香料組成。這些香料每種都有獨特的香氣和味道,混合後能散發出刺鼻而誘人的氣味,略帶酸。咖喱可與所有肉類、蔬菜相配。
蛋黃醬:也叫沙拉醬、奇妙醬,是最常用、最基本的醬汁,是用植物油、醋、蛋黃、鹽、芥末粉、糖來調制的。凝乳狀,味酸甜,可配沙拉、漢堡包,也可以變化成其他醬料。
橄欖油:使用新鮮橄欖萃取而成,油質清澈、無味,呈現漂亮的黃綠色。橄欖油低油煙、耐熱、不油膩,壹般用於烹調,也可調制蘸醬,或直接抹在面包上,口感溫潤清爽。
葡萄酒:指100%天然釀造的幹白/紅葡萄酒。作為調味料使用時,可以去腥味,增加食物的清甜風味,壹般在烹調白肉、白湯、白醬汁時用白葡萄酒;紅葡萄酒適合搭配紅肉料理,比如牛肉、豬肉、羊肉等。作為烹調調料時,選購國產的葡萄酒就可以了。
乳制品及其他牛油(也被稱為“奶油”“黃油”):是從天然鮮牛奶中提煉出來的乳脂。乳脂成分占80%左右,香味濃郁,含有少量水分。壹般可用於搭配面包,也可在炒蔬菜、烘焙西點、煎或烤肉類時使用。
淡奶油:也叫“忌廉”,是牛奶與牛油之間的產品,含高脂肪的濃香牛奶,以含脂量不同又分為許多品種,可以用來做醬汁、湯、甜品,壹般價格較高。
奶酪:是壹種最為古老的保存濃縮類營養成分的制品,品種已達上千種,以法國、意大利出產的奶酪最為著名。通常抹於西餐面食類食物上或調制醬汁用。
可可粉:通常用於甜點制作或裝飾。
面包糠:就是幹面包屑,多在煎炸肉類時使用。
培根:是把豬肋條腌、熏後切成長薄片冷凍保存的豬肉制品,可以用來包裹肉類煎炸,還可以切碎炸香成培根碎,放在沙拉、湯、意大利粉中,以增加香味,改變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