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江湖悠悠食譜配方合集1級、2級、3級與4級美食匯總

江湖悠悠食譜配方合集1級、2級、3級與4級美食匯總

1級菜譜

收起1級菜譜2級菜譜3級菜譜4級菜譜

江湖悠悠中美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江湖悠悠食譜配方合集,也是1級、2級、3級與4級美食匯總,非常全面的內容,想了解食譜配方合集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江湖悠悠中菜譜是很多玩家關註的重點,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江湖悠悠菜譜配方合集,也是壹級、二級、三級與四級食譜匯總,非常全面的內容,想了解菜譜配方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面食

1.饅頭(小麥*3+水)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因不忍用人頭祭祀,便殺羊宰豬包成面團,投入水中以示供奉。

後民間習此習俗,以面粉加水、糖調勻後發酵蒸熟,以作替代。“饅” 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

2.面團(小麥*4)

涉世未深,不會烹飪之人,多半會把熱騰騰的饅頭做成冷冰冰的面團,但好在還能飽腹,不是麽?

3.花卷(小麥*2+蔥+水)

花卷之於饅頭,異在調味與外形。面團搓成胚子後,搟成長方形片,刷油撒蔥,卷起成半球形,層層疊疊,褶皺如花開。

4.油條(小麥*3+雞蛋)

相傳在南宋年間,當朝宰相秦檜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貪婪,外通金國,在東窗定下了毒計,以莫須有的罪行使用十二道金牌把正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時刻的嶽飛害死在風波亭。

消息傳開後,臨安從安橋下的商販憤懣不已,為抒發自己的看法,便用面團捏制成小人下滾燙油鍋裏炸制,稱其曰“油炸秦檜”,後在民間傳開。

5.面條(小麥+蔥+水*2)

在中國,最初面食統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面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掛面;明朝有拉面,還有山西等地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肴燒燜而熟的伊府面。

6.陽春面(小麥+蔥+雞蛋+水)

相傳,乾隆於陽春三月南巡到淮安,隱去身份來到壹個面攤,連吃兩碗根根利爽,面湯清澈見底,湯上浮著金色油花的面。但卻得知這面沒有名字,由於以正值陽春三月,就命名為“陽春面”。

7.蔥油面(小麥+蔥*2+水)

“壹杯齏__,手自_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

取細支香蔥入油熬至蔥黃味香備用,烹成面澆頭,澆煮熟細面,滋味鮮美,滑爽可口。樸實的美食,卻帶有濃濃家鄉的味道。

8.蔥油餅(小麥*3+蔥)

晉朝高僧支遁雲遊四海,每次出門都喜歡帶上許多加了蔥花的餅子作為幹糧。每到壹地,總有人討要制作方法,於是各地都有了此餅。支遁被尊稱為支公,也便有了“支公餅”的別稱。

後來茶聖陸羽在支公餅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創造,以此餅為茶點,品香茗時享用,便有了後世的蔥油餅。

9.雞蛋餅(小麥+蔥+雞蛋*2)

雞蛋餅口感潤滑,細嫩,營養豐富,雖是煎食,但食用後不上火。制法如下:

1.面粉放在碗中,打入雞蛋。

2.加入水和鹽,攪拌均勻成面糊

3.小蔥洗凈切碎,剩下雞蛋打散在餅上

4.鍋中倒入少許油,燒熱後轉小火,倒入雞蛋面糊,等面糊表面凝固

5.倒入適量打散的雞蛋液,表面撒香蔥碎,雞蛋液凝固後翻面

谷物類

10.米飯(稻谷*3+水)

“雨過山村六月涼,田田流水稻花香”

北方多小麥,南方多水稻,這就使得南北兩地餐桌上的主食有很大區別。

南方以米飯為主。水稻去糠,經過蒸或煮或燜等方式,變成壹碗碗香甜可口,軟糯適中的大米飯。或添加少量菜蔬,形成營養更豐富的主食。

11.飯團(稻谷*4)

農忙時分,常待田間地頭,為省時節力便將那稻米揉捏成團帶在身上。口感雖糙澀,入口後難下咽,但好在能果腹撐饑。

12.炒米(稻谷*3+蔥)

鄭板橋在《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曾言:“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壹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壹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暇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雙手捧碗,縮頸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這炒米家常預備,抓壹把,泡壹碗,便代了早晚茶或是飯餐,屬急就之物。

把大米先淘好,煮熟後晾至半幹,變成陰米,再加點油炒至微糊即是。

13.碎金飯(稻谷+蔥+雞蛋+水)

相傳,隋朝越國公楊素發明了碎金飯,因飯炒得顆粒分明,皆包蛋黃,色似炸金,油光閃爍而稱為碎金飯。

後來其巡遊江都,這碎金飯便被帶入民間,又因蛋黃素油色澤如金,飯粒潔白如玉故炒出的飯顆顆都是外黃內白,被稱作“金裹銀”,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揚州炒飯。

14.稀飯(稻谷+水*3)

水多米少則為稀飯,水少米多則為粥,貌徒相似,其內不同。

稀飯,熬煮時間較短,米粒完整,湯與米分離程度高。

粥,熬煮時間長,米粒細小破碎,湯米渾然壹體。

15.粥(稻谷*2+水*2)

粥,也稱糜,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其早期主要為食用,後亦作藥用。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於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壹升余,以助藥力,便是例證。

蘇東坡有帖曰:“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壹覺,妙不可言。”

16.蔥白粥(稻谷*2+蔥+水)

蔥白粥,解表散寒,和胃補中,可治風寒入邪,制法如下:

1.將蔥白摘去外皮,沖洗幹凈,切細

2.稻米淘洗幹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

3.鍋中加入冷水,將稻米放入,先用旺火燒沸,加入蔥白、醋,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蛋類

17.水煮蛋(雞蛋+水*3)

水煮蛋簡單易做,營養豐富,吸收率高,制法如下:

1.新鮮雞蛋洗凈後放入冷水中浸泡些許時間,防止蛋殼破裂

2.水沒過雞蛋,小火燒開後轉為溫火,整體煮三至七分鐘即可

3.三分為軟蛋,五分為溏心,七分為實凝,十分鐘以上則不利於消化,口感也不佳

18.荷花蛋(雞蛋*3+蔥)

宮廷的禦廚為討聖上歡心,以水中荷花之形烹制雞蛋。使其外形似蓮花,蛋黃似蓮蓬,外皮清脆輕巧。後來隨著禦廚告老還鄉,這荷花蛋便廣為流傳開去,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19.雞蛋羹(雞蛋*2+水*2)

雞蛋羹做法簡單,成菜細膩軟嫩,鮮香爽滑有回甘,制法如下:

1.新鮮雞蛋洗凈後磕入碗中,以筷輕打(攪拌時間不可太長,用力不可過猛)

2.蛋液打勻,加入晾好的涼開水和適量食鹽,蛋水比例壹比壹,再輕微打散攪和。

(不可用生水、開水)

3.上鍋蒸十二分鐘,蒸制時,鍋蓋不宜蓋嚴,留壹絲縫隙跑氣

(溫度不宜過高,蒸煮時間不可過長)

醬料

20.蔥料醬(蔥*3+水)

蔥料醬,大蔥切丁後佐以其他調料進行調制,鹹鮮美味。

蔥,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吸收;可刺激身體汗腺,發汗解熱,祛痰。其按照蔥白長短分為長蔥白與短蔥白。長蔥白辣昧濃厚,短蔥白蔥白短粗而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