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原稱“墨爾根”墨爾根為滿語“精於打獵的人”之意,後在1913年設嫩江縣。(在滿語中也有“嫩”這壹詞。是“妹妹”之意)其滿文發音為 non ula.
漠河:漠河名來源於河的名字,此河發源於興安嶺,北連黑龍江,因其水黑如墨色故叫做墨河,後取諧音名曰:漠河。
伊春:1967年設伊春市,滿語,皮毛之鄉的意思,不是由河得名,伊春境內主要河流為湯旺河,在伊春市市區的壹段稱為伊春河。湯旺河發源於伊春市烏伊嶺林業局桔園林場,入松花江。
同江:1913年設臨江縣,後於1914年改為同江,1987年設市 同江舊名叫“拉哈蘇蘇”。蘇蘇壹詞,滿語中為高梁,拉哈壹詞,現在查找中
牡丹江:滿語中稱“牡丹烏拉”為彎曲的江的意思,漢人取諧音為牡丹江。滿文發音為 MUDAN ULA
塔河:舊稱呼瑪縣,後因此在位於塔河口,故改稱塔河。
寶清:1916年建縣,寶清為滿語“猴子”之意 縣城南有“寶清河”。
呼蘭:也是因河而得名,位於呼蘭河邊上,呼蘭是滿語“煙筒”之意。
阿城:雍正年間築阿勒楚喀城,光緒三十四年設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設縣級市,阿城源於河名,阿城位於阿勒楚喀河西,阿勒楚喀河簡稱“阿什河” 是女真語“金子”之意,金朝的國號可能因此而來。
穆棱:1909設縣,穆棱為滿語“馬”的意思。也是因河得名。
海倫:海倫舊稱“通肯”由通肯河得名。通肯為滿語“鼓”的意思。海倫也是滿語為“水獺”之意。
海林:由五林縣和新海縣合並而成,兩縣各取壹字為海林縣。海林縣在海浪河邊上,海浪為滿語“榆樹”之意。
富裕:因河而得名,有富裕爾河流經縣境,富裕爾又名“烏裕爾河”是滿語“低窪地”的意思。
拜泉:由當地著名的巴拜明水泉子而得名 拜泉舊名“巴拜布拉克"由蒙語而來,巴拜為蒙語“寶貝”之意,布拉克為“泉水”之意。
綏芬河:因河得名,綏芬河為滿語“錐子”之意
木蘭:1904年建木蘭縣,以境內的木蘭達河而得名,木蘭是蒙語“禿山”的意思。
延壽:1902年設長壽縣,1929改延壽縣,延壽地名以流經此地的瑪延河,瑪延為滿語“肘子”之意。以瑪延河的延字和此地的長壽山的壽字合並成縣名延壽。
湯原:1907設縣,湯原之名源於此地境內的湯旺河。湯旺是滿語“晨光”之意。因為湯旺河流域千裏平原,故稱湯原。
哈爾濱:為滿語“天鵝”之意。又說為滿語“曬網場”之意。 又 有壹說,其滿語發音為 halfinn 直譯為“扁平的江灘”
佳木斯:giyamusi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出版的< > 上以滿漢文字稱“嘉木寺屯”。按滿語解釋,佳木斯為驛丞,噶珊為村,所以佳木斯為“驛丞村”或“站官屯”。1888年,由依蘭旗署沒“東興鎮”,後因重名,恢復沿用佳木斯至今。
齊齊哈爾:舊稱“蔔奎” bukui ,是摔跤手之意。滿語"哲陳嘎拉"的音譯,為邊疆的意思。
巴彥原稱巴彥蘇蘇,滿語謂“富貴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