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國華食品有限公司創立於1994年,為順應市場發展需要,2004年8月以鄭州國華食品有限公司為發起人出資興建新廠,新廠位於新密市曲梁科技產業園,占地158畝,工程分三期建設:壹期工程班產16萬包4條方便面生產線已於2005年元月份投產,年產方便面4萬噸;二期工程再建設方便面生產線4條,年產方便面4萬噸,三期工程建設飲料生產線2條,年產果蔬奶飲料6萬噸,生產配套紙箱車間。新公司投產後可大大緩解產品供不應求局面,為公司銷量的整體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壹個企業齡只有十四歲的民營公司來講,國華實在是有過太多的經歷,太多的起跳和轉機,太多的爆發和沖刺,在很多企業的核心業務和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國華都走到了多數同行的前頭,搶在機會的前面,搶在變化的前面,領導了潮流與時代。這是壹個厚重的、高密度的十四載光陰,交織著大大小小的奇跡、深深淺淺的試探和日日夜夜的苦幹。
截止到2006年,擁有20條“方便面”生產線。年產20億包方便面,年銷量已跨進國內同行業前五強(康師傅、華龍、統壹、白象、國華),現有國華美食、筋霸王、國華、今牛皇、脆翻天、小金龍、甲好甲、颶風等八大系列七十多個規格。其中國華美食系列產品采用特精粉,圓面條,圓面餅工藝,面條筋道,爽滑,食用方便,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各大電視臺正在廣告(河南衛視、河南梨園春,準備在湖南衛視做廣告)。
立足中原博弈群雄
“河南方便面制品產業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按照河南省食品工業辦公室主任陳振傑的說法,當年方便食品從臺灣地區傳入大陸,壹路北上,經中原面食大省,風雲際會,產業集群隨之產生。之後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形成300多條方便面生產線,80億包的年產量,這個數據意味著河南方便面產量穩居全國第壹。
“河南之所以在全國方便面行業中占主要地位,除了資源優勢和飲食習慣外,還有當地政府的支持以及低廉的勞動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孟素荷這樣評定河南方便面產業的發展。
而綜合河南市市場方便面行業運行狀況,可以發現如下的方便面行業發展趨勢:
河南方便面群雄並起中原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方便面品牌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市場上的主競品基本表現為白象、華龍、三太子、國華、斯美特家:白象、華龍、三太子以及國華、斯美特等在市場上占有率相對較高,其產品規格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產品檔次日趨提高,口味也日益豐富,方便面規格及層次呈現出“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發展態勢。全國方便面行業前15強中,河南連續兩年有9家企業入選;擁有白象、南街村、科迪、天方、國華、雪洋等壹批品牌,河南方便面看起來似乎前途無量,此時的國華還只是壹個小企業。
然而由於方便面的進入門檻較低,近幾年隨著產業的相對成熟,方便面市場的競爭已完全進入白熱化的狀態,對於方便面市場的無序競爭只能用“混亂”壹詞來形容。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華不得不把渾身的勁用在差異化營銷上,市場細分成了決定這壹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點,而細分的最終結果是鎖定目標消費群生產適合的產品。那麽河南國華方便面又是如何面對行業的洗牌,險中求勝,異軍突起,終於成了區域的領導品牌之壹呢?
環境變了,壹切都得變。這個非常時期,會是國華壹舉成名的機會嗎?
壓力之下的區域突圍
縱觀國內方便面市場區域品牌的發展和成長歷史,能夠發現,在開拓區域市場的過程中,沖鋒陷陣的總是中小品牌方便面。
隨著壹線大品牌的步步緊逼,在資金、物流、團隊、管理、營銷等等各方面競爭優勢的壓力之下,眾多中小品牌不得不讓出自己在中心城市的部分市場份額。在這個淘汰、洗牌的過程中,國華方便面針對中心城市的萎縮,轉戰四六級的區域市場,市場積極拓展的事實也證明,區域市場已經成為中小方便面企業的戰略拓展區域,關系到其長遠的生存、發展。
區域市場的開拓已是毋容置疑,但是選擇哪裏做為區域市場就成了國華方便面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1、劃分區域市場,確定策略目標
首先,確定區域範圍,定位產品類型,區域營銷策略具體化。
通常來講,市場與銷售的開拓,總是存在壹個逐步擴展的過程,很少有哪壹家公司壹開始就齊頭並進地開發全國範圍的市場。這就要求不同規模、實力的企業,不同產品結構的企業,必須確定大小不同的目標區域市場的空間範圍。
所選區域市場必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A、與河南根據地相輔相成,形成戰略***享;
B、交通運輸便利,現有物流系統能夠滿足需求,不需另設廠址;
交通運輸
河南省東近上海,南臨武漢,北靠京、津,西接西安,位於全國心臟部位,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使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
公路
截至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3439公裏,位居全國第壹位。壹個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國道、省道幹線公路為依托,以縣鄉公路為支脈,公、鐵、水運齊頭並進的交通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C、市場較為平穩,大品牌還未進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