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數都會記憶猶新,蝗蟲,作為世界第壹蟲,當它演變成災害時是多麽恐怖。這裏說的蝗蟲,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螞蚱”。許多資料顯示,古往今來,許多國家因為蝗災爆發而餓殍遍野,甚至會動搖國家的政治根基。蝗蟲壹般可分為兩類,壹類只吃素,也就是只吃莊稼;而另壹類吃葷,所有的肉都吃。在國外,蝗群來臨時,不到半個時辰,吃素的蝗蟲便可將莊稼葉莖和果實吃光;食肉的蝗蟲瞬間就能將人圍困起來,把人啃得只剩下白花花的骨頭。據說初唐時期發生過蝗災,以致國家也陷入了政治危機。無奈的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叫人送來蝗蟲,宣布蝗蟲是天下第壹美食,富有高蛋白,並當著眾位大臣的面生吃了壹只蝗蟲,邊吃邊贊不絕口。於是全國上下紛紛效仿,大量的蝗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唐朝因此而得救,大唐朝皇帝李世民的皇帝寶座也因此穩固了下來。
河南人或者到過河南的人都會為壹道美食而贊不絕口,這就是油炸螞蚱。
2002年我去河南周口接壹位清華大學教授時曾經吃過油炸螞蚱。老板介紹說,油炸螞蚱做起來非常簡單,將螞蚱洗凈晾幹,然後將油入鍋,小火加熱到20度左右,將螞蚱倒進,螞蚱在油鍋內撲騰幾下就會死去,再炸幾分鐘,待螞蚱由碧綠變成金黃顏色時關火,瀝油,出鍋,壹道絕色美味就做成了。
? 還是來說說那場人蝗大戰吧。1976年,我剛好10歲。印象中全公社不分老幼,能走就行;不分男女,只要能捉著蝗蟲就行。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大隊以生產隊為單位,在洪澤湖大堤上支起20張大鐵鍋,糧管所運來白花花的大米,在田野裏捉幾只野兔燉了,滅蝗的夥食就解決了。有免費的午餐,這對長期饑餓的農民來說是致命的誘惑,參加滅蝗的人密密麻麻站滿了整個田野。
? 在此行動之前,縣革委會專門調來農用飛機噴灑六六粉,但毫不起作用,又組織人員噴灑農藥,也毫無效果。最後只得采取最笨的方法,讓每個人準備壹根棍子,在棍子壹頭綁上壹只鞋底,這樣簡單的滅蝗武器就算制成了。操作過程非常簡單,只要妳看見有蝗蟲在空中飛舞,妳就可以使出吃奶的力氣,將棍子高高舉起,對準飛舞的蝗蟲猛砸下去,蝗蟲就有可能葬身於妳的鞋底之下。但並非每次都有戰果,年紀幼小或年紀太大、身有疾病的人經常會落空。
? 10歲的我和壹大幫孩子在田野裏瘋跑,追著蝗蟲飛舞著鞋底,可惜的是,直到夕陽西下,我只消滅了8只蝗蟲,許多人都和我壹樣,沒有斬獲多少戰利品,反而吃了壹頓免費白米飯。
? 這次戰役很不理想,最後還是動用了農用飛機,前後用了壹個星期時間才將蝗蟲消滅。
? 第二年春天剛過,田野裏再次出現了蝗蟲,不過數量不多。見過些世面的生產隊長便組織社員活捉蝗蟲。捉來的蝗蟲聚集起來,用油壹炸,香脆焦黃,十分可口。生產隊長很會來事,親自將大隊書記請來,大隊書記又親自將公社革委會主任請來,壹道品嘗這道美味。生產隊長還發揮自己的特長,親自到河裏捉了兩只大王八,做了壹大鍋王八湯,吃得公社革委會主任、大隊書記眉開眼笑,誇得那個生產隊長心裏美滋滋的。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治蝗也被列入農業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大面積的蝗災基本不會發生。然而蝗蟲的小股部隊還會不時進行騷擾。不過,這再也成不了氣候,因為愛吃蝗蟲的地方正為蝗源稀少而發愁,甚至有些地方進行人工飼養,油炸螞蚱已成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去年9月,正是稻香蝦肥時節。我故地重遊,來到昔日人蝗大戰的戰場,才發現這裏早已物是人非。廣闊無垠的綠色田野,變成了壹望無際的魚塘。不遠處,是新崛起的洪澤湖經濟開發區。整個洪澤湖兩岸,已經變成休閑養生的寶地,成為洪澤湖壹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