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麻哥面講究“少湯、偏硬、肉多”,主要材料有:菜籽油、辣椒面、豬肉、面條、澱粉、鹽、花椒、胡椒、醬油、蔥花等調料。具體做法如下:
1、燒油,選用天然菜籽油。菜籽油加工時應將壓榨菜籽油以油溫180 ℃~210 ℃範圍進行熬制。如下圖所示。
2、制作辣椒油,辣椒面制作時要求選用表皮光亮、色紅肉厚、且辣味適中的辣椒幹,經去蒂、去籽、炕熟、冷卻後,舂成碎面,並邊加菜籽油邊攪拌辣椒面,達到辣椒面受油均勻,色澤紅亮,辣中帶香的要求。如下圖所示。
3、炒臊子,炒豬肉臊子。制作麻哥面的臊子,須選用上好的豬前夾肉,用二粗篩子打碎成粗細相同的顆粒,放入60℃的菜籽油中翻炒壹個小時,依次放入麻哥面所需要的壹系列調料。
放入調料之後,需要再翻炒半個小時,炒至金黃色,肉粒棱角變圓,最後按照肉、水、芡粉1:2.5:0.5勾芡。如下圖所示。
4、打作料,按壹定比例先後加入鹽、花椒、胡椒、辣椒、醬油等13種調料制成武勝麻哥面專用佐料拌勻。如下圖所示。
5、煮面,面條采用厚度在0.5~0.6毫米之間的扁狀水面,即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按傳統配方添加適量的雞蛋、食用級碳酸鈉(食用堿)後加工制作的具有武勝本地特色的面條制品。煮面時需在沸水中放入水面,煮制40秒(以100g堿水面計)八分熟撈起,甩掉多余水分,盛入碗中。如下圖所示。
6、澆臊子,最後澆上壹勺炒香的肉臊子,壹碗麻辣鮮香的麻哥面就可以上桌了。如下圖所示。
擴展資料:
武勝麻哥面是由武勝人馮基民首創,因其外貌特征被人謔稱為“麻哥”,故其面也被喊成了“麻哥面”。麻哥面柔而不黏,稠而不糊,味道別致,味調特別,是武勝壹大特色小吃,深受人們喜愛。
平時穿戴周吳鄭王的麻哥,不但做面扯把子,而且談吐也幽默,不但贏得了食客的胃,也贏得了妹兒的心,風流倜儻的他行走在武勝的美食江湖,名聲遐邇,徒孫滿堂。
“麻哥面”面白臊稠,蔥花,花生碎碼在面上,花椒面以麻的程度擱放,特麻的效果壹般人扛不住,這款面的特點就是麻,既體現了面的特色又彰顯了麻哥的名號,面與人合二為壹。
在武勝街頭除了出名的麻哥面外,還有同樣出名的豬肝面,麻哥面和豬肝面就像是壹對兄弟,在麻哥面館都能吃到豬肝面。武勝豬肝面起源於武勝縣飛龍鎮段氏祖傳秘方。
采用多種特色原料,面色澤亮麗,口感舒適,具有補氣、補血、明目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巴適特色小吃。